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承蒙太上洪恩,仰仗各方眷顾,使我成为一名戒子,在湖北武汉长春观受戒。此次传戒是道教全真派时隔14年来的又一坛传戒活动,恰逢昆阳真人王常月祖师公开传戒360周年。本次传戒活动由武汉长春观承办,吴诚真方丈担任大律师,实乃天地人三缘具足。在这殊胜的道场,千载难逢的时机受戒,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二月二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道教全真派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行了隆重的传戒受戒活动。全真道传授戒法,自元朝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更为大振。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中断。这次开坛传戒,是解放后首次传戒,是道教宗教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由全国各地名山宫观举荐来京受戒的全真派道士共计七十五名,其中乾道约占60%,坤道占40%。  相似文献   

3.
诗词书画     
《中国道教》1990,(2):51+53-54
受戒述怀耕云子 讃王大律师龙门祖庭白云观, 传戒中止六十年, 喜逢盛世遐昌日, 接法开期王理仙。受戒白云祖庭喜讯传, 戒子云集在律坛, 亲受全真三堂戒, 爱国爱教志更坚。  相似文献   

4.
2016年年底,中国道教协会在湖北武汉长春观举办了丙申坛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正式戒期28天。这次传戒,是全真派时隔14年来的第一坛传戒活动,  相似文献   

5.
“授箓”是正一派授予道士经箓法职的科仪,视功德行持的情况,初授、升授、加升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传戒”是全真派向道士传授戒规律法的科仪,亦须初真、中极、天仙循序渐进地获得三坛大戒的成果,其目的都是为了让道士通过这种方式以学知识、学科仪、学戒律,从而得窥道法之门径,获取相应的神权,修道养德、达通神仙、功德社会。相比较而言,正一派授箓意在打开人神沟通的渠道,全真派传戒则重在启发教徒自律和清修规范其修持的方式方法。道教徒通过授箓或者传戒,亲于坛场用虔诚的信仰方式,与神圣订立盟约,许下诺言,以便自己事后自律自守,此为这项活动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道教事业要传承延续、薪火相传、健康发展,仍然需要传戒和授箓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全真传戒大法会暨千山五龙宫王全林道长晋升方丈大法会 ,历时 2 0天之后 ,于 9月 11日圆满结束。在千山五龙宫我有幸拜会了刚刚晋升为方丈的王全林道长。他略显疲惫的身体 ,丝毫不影响他那兴奋的仙风神采。王全林方丈现为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王全林方丈面对采访有些激动地说 :这次传戒活动 ,最初设定的受戒人数为 5 0人 ,没想到全国各地宫观的道众 ,积极响应 ,在其强烈要求下 ,最后受戒的戒子竟达到了近4 0 0人 (包括入坛受戒和方便戒 )。这是我们始料不…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道教女权思想和男女平等观的思想也一定会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作为一种积极的宗教文化传统,灌注到当代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中。2016年年底,中国道教协会在湖北武汉长春观举办了丙申坛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正式戒期28天。这次传戒,是全真派时隔14年来的第一坛传戒活动,可算是全国道教全真派的大事。全真派传戒,是全真十方丛林宫观德高望重的律师、方丈,向已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4日-12月11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湖北省道教协会、武汉市道教协会协办,武汉长春观承办的丙申(2016)年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在武汉长春观举办。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道协本部的187名全真派道士临坛受戒。  相似文献   

9.
正12月11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湖北省道教协会、武汉市道教协会协办,武汉长春观承办的丙申(2016)年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在武汉长春观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道协本部的187名全真派道士临坛受戒,让戒坛诸神证盟了自己的道位。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6,(4)
正受戒可以说是正统佛教出家弟子以及全真道教道士完全其特定宗教身份的重要表征。明清以来,佛道两教在戒法内容、传戒仪轨等方面似乎都有自己系统完备而相对独立的发展,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早在民国时期,日本学者五十岚贤隆  相似文献   

11.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12.
<正>(1989年9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修订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修订)第一条为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继承全真派传戒仪轨,规范传戒活动,严持教义规戒,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全真派道士受戒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皈依"道、经、师"三宝,经过冠巾,有传统的师承法派;(二)持有道教教职人员证书;  相似文献   

13.
全真传戒八大师简介全真传戒方丈大师傅圆天傅圆天,四川简阳县九龙场人,生于1925年农历5月。贫农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病到成都灌县水磨乡黄龙观出家修道,为全真龙门派道士,师父为张永平道长。1955年到四川青城山常道观参拜易心莹大师,留驻聆...  相似文献   

14.
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湖南省道教协会、南岳道教协会协办,南岳衡山道院承办的戊戌(2018)年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于10月15日至11月11日在湖南南岳衡山道院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六次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经过28天紧张有序的传戒活动,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4名(其中方便戒29名)全真派道士取得净戒牒,名上登真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1994,(4):15-15
中国道教协会于1994年8月27日至29日,在四川省青城山天师洞召开了全国重点宫观关于举行再次传戒的座谈会。中国道协傅元天会长、谢宗信副会长、黄信阳副秘书长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全真派各宫观代表共25名。 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汇报各道观全真派道士的情况,商讨再次传戒活动的一些具体问题。会议期间,与会者介绍了各自宫观的情况,并就传戒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金元时期鲁豫全真道教发展迅速,道教徒人数不断增多,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道教修行和传播的女教徒,称之为女冠或女官。特别是以孙不二为代表的全真女冠的出现,对道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成为金元时期道教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鲁豫是金元全真道教活动重要区域之一,鲁西南地处山东与河南交界之处,但多年来记载全真道教,特别是道教女冠在鲁西南地区活动的实物性碑刻材料极为少见。山东菏泽沙土镇石碑王庄《高良太清观碑》记载了全真女冠任守真在鲁西南菏泽地区弘道传承之史实,对研究金元时期全真女冠的形成及道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代全真道授戒的珍贵文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图书馆里,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线装古书。其中有三种清代全真道传戒授戒的珍贵文存,一种为同治十二年受戒弟子王信祉领受的《太上真传守戒必持》5本,包括《初真戒》1卷、《中极戒》1卷、《天仙大戒》1卷、《守戒必持》1卷、《登真箓》1卷;一种为光绪三十四年受戒弟子范德寿领受的《初真戒律》1卷;一种为同治十三年房永谦抄写的《玄都律坛威仪戒律全部》抄本,这三种珍贵文献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清代全真道士传戒授戒的相关情况,为我们研究全真戒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明清时期,道教主要…  相似文献   

18.
天台山国清寺,不久前举行了一次隆重的传戒仪式。参加受戒的是居住在国清寺、高明寺、方广寺等处的沙弥,共四十二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五十岁,最小的十八岁。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教》1990,(1):6-7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金、元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以来,清顺治全真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重振全真之道风,成道教中兴之祖。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戒律教育,方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精严乃全真道徒言行准则,学道者当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14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全真道传戒法会在武汉长春观举行,近200位戒子入坛受戒。这是1989年北京白云观恢复全真道传戒仪典以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第四次传戒法会。传戒是继宗演教的重要路径道教传戒活动源远流长。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就曾公开传授戒律,但明代以后却因各种原由停止了公开传戒。清初龙门中兴之祖王常月律师恢复了开坛传戒,并确立各项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