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年级差异性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参与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群体成员的有效参与,使成员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增强其责任感,从而为实现群体的组织目标勇于承担责任,并自觉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贺荟中 《心理科学》2013,36(5):1159-1162
本文采用调查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聋校三年级聋生在班级群体中的友伴网络进行2年的追踪研究,以探索友伴网络的建构及其动态发展特征。结果表明:①三年级初期,聋生在友伴网络的个体中心度与个体的外貌、成绩与年龄等个人特征有显著相关;但随年级升高,这种相关性逐渐消失。②聋生友伴网络中存在一个十分稳定的中心小团体,其团体成员在整个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③聋生在班级群体中的互选朋友关系呈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效能和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通过对109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和3066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影响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生学业效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在控制教师所教年级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的班级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高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越积极;(3)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效能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越高,学生学业效能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越弱,反之班主任教师管理效能感低的班级,学生学业效能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以296名广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际信任量表》(IT)为研究工具,考察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普遍信任度的高低依次为大四>大二>大一>大三;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度高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特殊信任度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普遍信任度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5.
自尊是自我观念的一个独立纬度,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部分高校的大学生整体自尊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四个年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根据学生自尊水平的年级差异,分析不同年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倾向,并据此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对攻击训练时间和频率存在差异的106名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进行测量,研究攻击性训练对警校大学生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探讨不同攻击性训练量对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影响的差别。研究发现:(1)整体上,警校大学生对暴力持有消极的评价;(2)不同攻击性训练时间和频率的警校大学生,其内隐暴力态度存在差异,随着攻击性训练时间和频率的提高,警校大学生内隐层面上对暴力持有的消极评价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735名4~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运用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考察在个体水平和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的两个维度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8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运动能力的自我概念以外,无论是在个体水平还是在班级水平,班主任的互动风格都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不过这种相关关系在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按分析层次看,在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的整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远远高于在个体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个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8.
郑雪 《心理学报》1988,21(2):69-7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海南岛黎汉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及其根源。研究对象是120名海南岛保亭县纯黎族的山区和黎汉杂居的通什市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研究方法包括智能测查、文化背景调查和个性特征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保亭、通什两地黎汉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两地文化背景差异和某些个性特征有关,而与民族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对涉及北京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状况: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信教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和信教的原因: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主要来自书籍、课堂和亲朋好友。多数信教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才选择信教,信教原因具有多重性;(3)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和信仰活动特征: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大学生信徒对基本教义、教理的理解程度高,参加宗教活动热情高。更倾向于团契活动;(4)信教后对大学生的影响:信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非常大。且他们在思想倾向上存在消极性;(5)对策建议:认为应多管齐下,包括有开设相关课程和加强对非法传教活动的管理。这些研究的不足表现在:总体上缺乏科学无神论的观察视角:部分研究缺乏客观中立的立场:部分研究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继霞 《心理科学》2007,30(4):964-966,93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自理能力问卷”,对我国大学生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理能力总体状况是稳定的;在情绪情感状态、日常管理、职业准备、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五个方面薛在年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随年级的升高将越强。本研究从家庭和社会、大学以及大学生自己的责任三方面提出了关于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理论编制了"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量表",以探究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的心理结构。通过对1250名大学生的测量,经过项目筛选和路径修正,建立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正性维度可抽取业余时间控御感、目的感和效能感三个因子,负性维度则由业余时间混乱感构成。(2)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基本的测量学要求。(3)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管理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文理科、年级和学习成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直强调把学习状况类似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能力分组就是把学习能力高、中、差三类学分按不同的学习领域,如阅读,编入不同的班级。然而,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事实上,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都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可以相信,群体成员的能力、知识、智能、态度、兴趣、性格气质、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分布和类型,会使群体的行为受到影响。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相似性或差异性问题,必须通过群体组成对学习成绩、认知发展、社交生活和社会化的影响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Beck抑郁量表-Ⅱ对723名大学牛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个人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并对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大学一年级处于对未来发展进行探索和投入的过渡阶段;男大学生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更多、态度更乐观;大学生对未来主要发展任务的积极规划和乐观态度能够负向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3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生自我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状况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对班级人际和谐各维度的感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班级组织上。(2)在男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同伴关系和班级组织上有显著的差异。而在女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学生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感知到的人际和谐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感知到的同伴人际和谐与儿童的羞怯-敏感性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GNAT实验范式,以小学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小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年级差异。结果发现,小四、初一和高一学生的数学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的数学内隐态度差异不显著。表明数学内隐态度存在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5,28(6):1406-1409
本研究在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各项特征频数出现高低,选择频数出现最高的30个人格特征编制成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隐观调查问卷。以重庆市8所高校3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对各项健全人格的特征按照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人格健全的学生应具备道德品质、学习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承受挫折和适应能力.积极的情绪,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大学生认为健全人格特征中较重要和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是责任心、诚信、自信、自立、自强、人际关系良好、上进心,自尊、自爱等;性别因素对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十分显著.年级和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因素对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 664名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有较强的领域特性和对象特性 ;人际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构成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三大因子 ;在不同因子上存在年级或性别差异 ,且与身体健康、经济状况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与考试焦虑及其两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3)时间效能感对考试焦虑有直接预测性,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通过时间效能感影响考试焦虑。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与其时间管理倾向,特别是时间效能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尧骏 《应用心理学》2013,19(1):65-71,79
通过对25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年级、家庭所在地以及家庭所在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另外,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韧性和乐观三个维度对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研究认为,大学生本人和高校可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培养和提升心理资本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强  郭本禹  吴慧红 《心理科学》2007,30(6):1324-1327
采用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2)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快乐状态下的道德判断能力高于悲伤状态,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3)道德判断任务的自我相关性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