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考察了母子依恋与农村留守、非留守儿童焦虑的关系以及儿童的HPA轴活动(唾液皮质醇日常节律)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39名留守儿童和70名非留守儿童完成了母子依恋问卷、儿童焦虑量表和连续三天共6次(上午、下午)的唾液采集。结果发现:(1)母子依恋安全性与留守儿童焦虑的负相关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2)伴随皮质醇日常变化节律的提高,母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焦虑的保护作用增强,对非留守儿童焦虑的保护作用减弱。结果表明,HPA轴活动与母子依恋安全性的交互作用模式在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公正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存在边缘显著性差异(p=0.055);(2)总体上,留守儿童的公正感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具体讲,留守4年半以下和4年半~10年,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10年以上的儿童公正感得分和非留守儿童不存在差异;(3)各留守时间下,公正感对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但对于消极情感仅在特定时间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表明,留守时间是影响儿童公正感特点及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26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留守儿童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友谊冲突或背叛,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独感体验显著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但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间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回归比较表明,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引起社会方泛关注,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西部某省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以4~8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320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好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中占81.8%,而非留守儿童仅占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的18.2%;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问题在MHT的不同维度上都显著地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还存在着学段差异和性别差异;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留守儿童(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留守儿童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影响具有长期效应,父母外出务工时应当尽量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子女。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帮扶贫困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助学金发放仪式在三都县教育局举行。本次捐赠金额合计35万元,120名贫困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受益。其中,中国佛教协会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为5000元/人,共10万元;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资助50名留守儿童、50名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为留守儿童2000元/人、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认识留守儿童问题发生发展的心理规律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调查法,选取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四省共660名农村初中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73份。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上均有显著差异;一年中亲子相处的时间,替代养育方式,分离时间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影响;亲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金灿灿  刘艳  陈丽 《心理科学》2012,35(5):1119-1125
使用问卷法对4279名流动、留守和农村普通儿童的亲子、师生和同伴关系、社会负性环境和问题行为的调查发现:(1)小学流动儿童的轻度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小学流动和留守儿童的重度问题行为显著高于普通儿童;中学流动儿童的轻度问题行为得分依次显著高于普通儿童和留守儿童;(2)普通和留守儿童的亲子、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显著好于流动儿童;(3)亲子关系在社会负性环境对流动和普通儿童的问题行为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同伴关系在社会负性环境对留守和普通儿童问题行为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对971名农村儿童进行入户调查,以考察生活压力与留守/非留守儿童孤独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在此关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与孤独感较高,心理资本与幸福感较低;生活压力对留守/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正向预测性、幸福感有负向预测性,心理资本对此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两群体中的中介过程一致;心理资本仅能有效缓冲生活压力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幸福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问题行为问卷对112名初中留守儿童和132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查,探讨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留守儿童的支持利用度低于对照组儿童,其违法和违纪行为则高于对照组儿童。(2)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主观支持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违法、欺骗和违纪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支持利用度则对危害健康的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与较低社会支持水平下的初中留守儿童相比,较高社会支持水平下的留守儿童的四种问题行为相对较少;无论社会支持水平高低,初中留守男生均比留守女生存在更多的危害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认知差异。对五个年级的265名学生及其班级任课教师、监护人及社会一般人群进行问卷团体施测。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认知差异极其显著,其中教师与家长评价最低,一般人群评价次之,学生自评最好;不同群体均认为留守儿童男性问题行为严重于女性;对留守男性儿童,教师评价最低,对留守女性儿童,儿童自评最好;年级主效应极其显著,即随年级增高,问题行为评价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法对424名农村留守儿童和229名农村一般儿童进行入户调查,以考察亲子关系对孤独感、抑郁的影响及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农村一般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抑郁均较高,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感恩均较低;(2)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负向预测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儿童孤独感、抑郁,且感恩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恩对农村留守儿童父子关系与孤独感、抑郁的预测关系有调节作用,随着感恩水平提高,父子关系对孤独感、抑郁的负向预测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424名农村留守儿童和229名农村一般儿童进行入户调查,以考察亲子关系对孤独感、抑郁的影响及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农村一般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抑郁均较高,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感恩均较低;(2)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负向预测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儿童孤独感、抑郁,且感恩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恩对农村留守儿童父子关系与孤独感、抑郁的预测关系有调节作用,随着感恩水平提高,父子关系对孤独感、抑郁的负向预测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青  夏绪仁 《心理科学》2008,31(6):1406-1408,140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是新时期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本文采用Y-G性格测验、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G-TAT)和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方法,对江西玉山县24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的人格发展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并从亲子关系角度尝试分析了导致这些人格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考察歧视知觉(包括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在社会经济地位和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542名10~18岁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调查,测量工具包括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指标: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自尊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社会适应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2)相对于个体歧视知觉,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中介模型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高群体歧视知觉的男生比同类别的女生更容易产生社会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44所中小学21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拒绝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领悟到的同伴支持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留守类型之后,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父母拒绝不仅可以直接地预测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同时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成瘾;(3)同伴支持在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同伴支持水平较高时,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的方法)。留守儿童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家庭的贫困,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乏等。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沟通的极度缺乏。本文以一名留守儿童为例,阐述了她在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家庭氛围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江西省5个乡镇的410名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氛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家庭氛围及其维度,心理弹性及其维度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并且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弹性在家庭氛围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即便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他们不仅在经济生活上"养"了留守儿童,同时也能"育"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和陕西两省3812名4~9年级农村学生为研究样本, 考察其在抑郁、自尊、问题行为、幸福感、未来压力感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 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探讨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倾向值匹配之前, 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在未来压力感知、抑郁和幸福感3方面的适应状况均比非留守儿童差, 在师生关系上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感知到的未来压力及抑郁水平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经过倾向值匹配处理后, 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未来压力感知也高于非留守儿童, 但其他方面的差异不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适应差异不能完全归咎于父母的外出务工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伟健  李锋盈 《心理科学》2005,28(3):584-590
以1147名双亲外出儿童和父亲外出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负向预测其随后的歧视知觉,但是歧视知觉不能显著预测其随后的学业成绩;(2)抑郁在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歧视知觉之间起着纵向中介作用。这表明,学业成绩是降低留守儿童歧视知觉水平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学业成绩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而且还能通过降低其抑郁水平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