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色列人最初在西奈旷野流浪时,摩西命令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在安息日和其他犹太节日,为人们诵读《妥拉》,传授犹太教的律法意识,每7年为一轮。以色列人离开西奈旷野后,在每周一和周四早上也开始诵读《妥拉》,因为这两天既是集市日又是法庭开庭日,听众很多。到公元1世纪前,按时诵读《妥拉》已形成制度。由于历史的变迁,境遇的不同,居住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诵读《妥拉》的时间不同。前者要一年诵读完一部《妥拉》,后者则要三年读完一部《妥拉》,故有“三年一轮”之说。 现在的犹太人,大多沿袭巴比伦犹太人…  相似文献   

2.
1996年8月27日上午以色列拉比阿丁·施坦泽兹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犹太哲学与中国哲学——知行观与圣人观的比较”的学术报告。 拉比阿丁‘施坦泽兹是中以建交以来第一位应邀来华介绍犹太教文化的拉比,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本世纪最主要的学者兼拉比。他创建了以色列塔木德出版社,并已出版58部有关塔木德、犹太教神秘主义、宗教思想、历史人物传记、社会学和哲学著作,这些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发行。他最卓著的成就是对《巴比伦塔木德》的翻译、注解和诠  相似文献   

3.
徐新 《学海》2006,(1):5-12
《塔木德》完成于公元400-500年间,它被认为是继《圣经》正典之后犹太民族编撰的又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编撰《塔木德》的历史是犹太民族“从圣殿崇拜向书本崇拜”过渡的历史,是犹太教“经典时期”步入“拉比犹太教”时期。《塔木德》的出现为犹太文化的千年大厦树立起了中心支柱,由此形成了犹太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并为犹太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创世神话作为一种重要的神话类型,是每个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同属于古代近东闪米特民族的古巴比伦人和犹太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其经典代表著作分别为《埃奴玛·埃里什》和《圣经·创世纪》。巴比伦人与犹太人在宇宙观、万物创造、人类诞生以及创世神方面存在较多的异同,正是这种相同与相异的交织,反映了巴比伦人与犹太人在各自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5):105-111
本文通过探讨死海古卷、斐洛的希腊化寓意解经、《密释纳》与《塔木德》及其与希伯来圣经之关联,呈现了早期犹太释经及其发展的概貌。圣经正典的合法化,第二圣殿之后犹太人的希腊化,以及不同犹太社群之间的身份冲突,都影响了早期犹太的释经活动。随着犹太人流散于各地,犹太释经传统受到当地文化的塑造。除了希腊七十士译本外,还有亚兰文译本塔古姆。独特的犹太释经进路与早期希伯来圣经译本的出现,对后来漫长的圣经诠释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要:在中世纪的欧洲,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与萨法迪姆犹太人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犹太社群,而拉什和伊本·以斯拉分别为这两个犹太社群的释经代表。拉什遵循圣经字义与塔木德传统,他对《创世纪》开篇的解释,开启了圣经历史批判的篇章。伊本·以斯拉则深受伊斯兰教哲学家阿维森纳的影响,关注圣经的理性传统与处境的维度,他对摩西的五经作者身份与《以赛亚书》之作者的探讨,直接启发了17世纪的斯宾诺莎。因此,作为三大"圣书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宗教经典诠释领域呈现出互动与融合。这在中世纪的历史处境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传统中关于包罗万象大图书馆的论述卢西亚诺·康福拉著乔亚译《阿里斯提亚斯书信》乃是大约公元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犹太人聚居区的一个犹太作者编定的一部希腊文本。它勾画了犹太人的圣经《摩西五经》在国王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夫斯的资助下译成希腊文的背景,并将这...  相似文献   

9.
“道经”是开封犹太人宗教经典《托拉》的中文名称,是维系开封犹太人社团宗教和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开封犹太人认为道经的主旨是劝人为善、惩戒逸志.在数百年的传承中,道经的数量屡有增减,版本也发生了变化,反映了开封犹太社团与其他犹太社团的联系与交往情况.开封犹太人非常重视道经的修复和保护.随着社团的衰败,道经最终流失国外.  相似文献   

10.
斯宾诺莎是一位有着犹太背景的哲学家,尽管他的哲学思想本质上与传统犹太教之间有着巨大的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从自身的犹太根源中获得了营养,尤其受到了迈蒙尼德等中世纪犹太哲学家的启发。本文从斯宾诺莎的世俗化犹太人身份着眼,通过对照分析迈蒙尼德《迷途指津》与斯宾诺莎《伦理学》中的相关篇章,考察二者论“贞爱”和“对神的理智之爱”的内在相似之处,揭示斯宾诺莎并非与犹太思想传统完全切割,而是吸收了中世纪理性主义犹太哲学的精华,并在世俗化处境中对其加以改变和推进。  相似文献   

11.
饶本忠 《学海》2006,(1):206-208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4页我国犹太学研究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出现了如《犹太百科全书》、《犹太文化丛书》、《犹太史》等一批高质量的基础性的专著或译著,但有关拉比犹太教经典《塔木德》及其具体内容的翻译、研究,国  相似文献   

12.
犹太教会堂     
犹太教会堂(Syn-agogue)是犹太人进行公共祈祷、慈善、文娱活动和研读经书的场所,是犹太人的宗教、教育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心(Synagogue取自希腊词汇synagoge,意为“一个聚会的地方”,是希伯来语Bet Hakeneset的译文)。 无人知晓犹太教会堂的建制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据传,它最初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的巴勒斯坦,但许多学者认为它源自巴比伦时期。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陷、所罗门圣殿被毁、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失去故土与圣殿,又没有领袖人物的犹太人,自行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很早以来,阿拉伯人民就十分向往和敬仰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远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阿拉伯人的圣先知穆罕默德,即对中国的悠久文化惊叹不已,并以这样的格言训诫自己的弟子和伊斯兰教信徒:“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圣训》)伊斯兰教创立之后,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接触更为广泛,阿拉伯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渐趋丰富。最早详细记载中国思想文化信息的阿拉伯古籍,是公元988年由著名历史学家伊本·奈迭木(IbnalNadim,死于995年)所著的不朽著作《书目》(AIFihrist)。伊…  相似文献   

14.
试论犹太哲学及其根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人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民族,她为人类贡献了《圣经》,创立了一神教,对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谈到哲学,人们往往会问:犹太人有哲学吗?如果有,其特点是什么? 一要弄清什么是犹太哲学,还需从什么是哲学谈起。众所周知,哲学肇始于古代的希腊。在早期的希腊哲人那里,哲学被规定为“对智慧的爱”。爱就是追求或探索,智慧就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用以爱智的工具就是人的理性思维。因此,所谓哲学,乃是人类理性对于宇宙和人生之根本问题的反思和求索。理性反思的对象可以有许多,而哲学反思的乃是其中…  相似文献   

15.
周海金 《学海》2006,(1):204-205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54页阿哈德·哈姆是著名的犹太政论家,“精神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他提出的精神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从一个方面塑造了现代犹太精神,并对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和现代犹太人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高乔克教授是美国希伯来联合学院前院长,当代犹太教改革派领袖,同时也是研究阿哈德·哈姆的专家和学者。徐新等人把这本研究精神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显然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位著名的犹太学者及其思想,同时由于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的共同特质以及面临的一些同…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27日至31日,全国西方宗教哲学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该会由山东大学哲学系主办。现将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犹太神学 山东大学傅有德主持的“犹太文化研究所”近年来集中研究犹太教及其相关的文化问题,译介了部分重要著作,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傅有德认为,古代犹太教的经典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信仰和想象力的产物,因而不是哲学作品,犹太人是从斐罗开始走向哲学思考的。傅有德拓展了J·古德曼和A·海曼对犹太哲学的界定,认为犹太哲学不应当仅仅指对犹太教的哲学探讨,而应当包括犹太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探讨犹耶在中国语境中圣号命名的差异性并分析成因。文章从比较的视角,通过文本分析的路径,分析犹太儒生与天主教传教士圣号汉译的异同,同时以《希伯来圣经》为对读文本,从犹太人对圣经传统承继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圣号汉译承继了《希伯来圣经》中数量多样、形式繁杂的特点,并以多种儒家概念对译圣号,而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圣号命名时则受《希伯来圣经》传统影响较少,他们固定“天主”为主要译名。犹耶圣号命名不同来自犹耶的宗教差异:犹太教是兼容“一神信仰”,而天主教为排异的“一神主义”;犹太教不是外传宗教,天主教有外传使命;犹太儒生在华认同于儒家文化,天主教传教士没有这种认同。  相似文献   

18.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是马克思在巴黎居住期间写成,作为对鲍威尔于1842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犹太人问题的文章的反驳,这是身为犹太人的马克思最重要地公开评论本民族问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犹太人进行了批判,但这种批判背后却隐藏着典型的犹太思维方式以及犹太文化精神的影子.这一吊诡现象使研究《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有了十分有趣并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意在挖掘隐藏于《论犹太人问题》一文背后那些影响了马克思思想的犹太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并未因马克思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抵触而消失,反而在其思想中处处显露出了特有的标记.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丹尼尔依据《圣经》与《塔木德》的律例典章和故事,结合成功犹太人的经商之道和自己的丰富阅历,提出了犹太人致富的十条金律:不要瞧不起财富、不要独往独来、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惧于领导、不要逃避变化、不要猜测未来、不要搞错焦点、不要吝啬财富、永不退休。除了这些"致富秘诀",我们还可从中知晓犹太人的财富观,犹太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联,以及"伦理资本主义"等概念。  相似文献   

20.
古代犹太民族极富艺术表现力。他们在以上帝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和犹太教信仰、教义及伦理道德等影响下,形成了犹太艺术摈弃具象写生、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精神。他们的艺术具有象征性的特征,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是一种意象化的艺术,主要表现在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一、语言古代犹太人使用的语言是希伯来语。他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擅长于通过语言意象来构建自己的文化世界。古代希伯来文学包括《旧约》、《次经》、《伪经》、《塔木德》等。其中《旧约》最重要,是犹太教的重要经典,也是基督教《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