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胎生的盲人在他的朋友家里聊天直到夜色苍茫。临别时,他的朋友说:“让我给你点上一盏灯笼照在路上走。”盲人回答说:“我的眼前始终是一片黑暗,提一盏灯笼有什么用?”朋友说:“你提着灯笼在路上走,别人会老远就看见灯笼,不至于撞在你的身上。这样可以照亮别人,保护自己。”盲人欣慰地笑了:“很好很好!照亮别人,保护自己!”于是,盲人就提着燃着的灯笼上路了。虽然他依旧是艰  相似文献   

2.
尴尬一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下雨了!虽然不大,他还是拿了一把小伞等在她下班的路上。“你没带伞?我送你回家吧!”“不要紧的,雨不大,我自己走好了。伞又这么小,你自已打吧!”  相似文献   

3.
受难篇     
不能救自己(可,。:。l)“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祭司长呵!你们的嘲笑,却是他的心愿。自以为聪明的人哪!你们知道他为何不救自己?文士呵!你们使他丧失救人的意志吗2白日做梦!他不是不能救自己,是因你我的罪过!是因你我的生命!他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岂不是一个有力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真理(约,、:。,1,:。8)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呵!好一个巡抚大人,真理岂不站在你眼前?执法的人哪!法在何处?竟将无罪者定死刑呢?为何将他出卖给扼杀他的人呢2彼拉多呵真理是永恒的生命任何力量都扼杀不了的。生命(约l、:。,雅,4:,4,赛4。:、8…  相似文献   

4.
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已经好一会了。售票员连喊了好几遍:“月票请出示!”“买票不要忘记!”售票员走到一个老妇人面前说:“请把月票拿出来看看!”那老妇人回答说:“我现在买票,一张五分。”“要罚两张全程票,总共四角。”“罚什么票?我只乘了两站!”“你为什么乘车不买票?”“你别凶!你这个售票员是啥态度?”“我怎么凶啦?你乘车不买票就应该照章罚票!”“你在家里对待父母亲也是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5.
慎独     
“你看病去了!”一位同事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不是预防非典嘛!去买了瓶过氧乙酸,在医院门诊看到了你。”可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人察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也由此看到慎“独”为人的重要性。倘若你以为在一个没有熟人的陌生地方,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注意自己的形象,那就错了。一个人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场合,其言其行总要符合自己应有的身份。若有失检点总会被人发现,特别是我们作为基督徒的,那将会有辱做天主女儿的身份。进一步说,即便你做的密而不露不为人知,又怎能隐瞒洞察万物的上主呢?  相似文献   

6.
人的感觉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有时候它会牵着你的鼻子走,有时候它会被你领着走;有时候它与你又陌不相识。所以你可能疑惑,可能矛盾,可能有不同的感觉:自己是一个“女巫”,未卜先知;自己是上帝的仆人,由“缘分”主宰;自己是一个小人物,不知何去何从。这就是飘渺、神秘的第六感。究竟第六感觉在自己的身上是否“灵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7.
每天,你觉得很累吗2是不是不停地在自己的轨道上奔跑?今天,你能坐下来,微肖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吗?你发现了吗,很多很多的人正和你一样挤在历史的拐弯的地方?你感觉到了吗,你的周围每天都在变得让自己感到陌生?我们毫无选择地处在了这样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一个竞争的时代。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一个创业的时代!你听到了吗,每一个强者都在心底发出同样的颤音:“追求成功与卓越”!我们,该怎样做得更好;“智慧是最宝贵的东西,胜过其余一切、”两千年前.古希腊智者德道克里特的这句话.你还记得吗?人类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8.
今晨让我们听主耶稣对我们每个人说:“我必帮助你。”“帮助你”,在我——你的神,实在是一件小事。你想想我已经为你所作的,还会不帮助你吗?我曾用自己的血把你买了来。为什么会不帮助你呢?我曾为你死,我曾为你完成了更大的事,还不为你作这小事,帮助你吗?  相似文献   

9.
申文峰 《天风》2002,(3):16-17
在教会中,常听到这样的祷告:“主啊!求你复兴教会,求你复兴我们的心灵。”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常提到复兴教会,但教会却不常复兴。什么是真正的复兴?怎样才能复兴呢? 一、让上帝来参与刚才所念的经文是以色列百姓从被掳之地归回,从物质的建造转向心灵的建造所带来的一次伟大复兴。那时,他们各人住在自己的城里(参尼7:  相似文献   

10.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2):33-33
再说一遍老公做完礼拜回来对老婆说:“亲爱的,今天牧师讲道时说了一个数据:世界上女人说话平均是男人的两倍。你看,你们女人有多哕嗦……”老婆:“老公,你又理解错了:牧师的意思是说,你们这些男人,非得让女人说第二遍才能听明白!”老公:“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相似文献   

11.
你是谁?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很可能会查一下自己的历史,查一下你过去的经历——使人难以挣脱的经历。你用什么词语描述自己呢?这些词语是你十几年积存下的小标签吗?你是不是经常用许多固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也许,这些自我描述词语包括下述自我描述标签:“我胆子太小”、“我挺害羞”、“我很懒”、“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我记性不好”等许多“我怎么怎么”的词语。  相似文献   

12.
他考几分?     
考试刚过,卷子改好发还,大家都很关心考分的高低。甲对乙说:“我这次考试得了个100分,你呢?”乙没有直接回答甲,而是说“啊!你也是100分!”乙虽然没有直接回答甲的问话,但是甲已经得到了想要知道的答案:乙也是考100分。这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是乙的说话中那个“也”字透露出的信息。“也”这个副词在这里表示一种特定的关系:二者相同。乙如果自己不考100分,是不能对甲说“你也是100分”的。所以,在  相似文献   

13.
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获得一杯清水,你却给了我整个泉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获得一丝安慰,你却给了我全部应许!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获得一条小鱼,你去尸给了我整片海域!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  相似文献   

14.
寓言两则     
正狮子与猕猴有一次,一头狮子看见一只猕猴在一棵果树上手舞足蹈,大声歌唱。狮子在树下问道:"你在唱什么?"猕猴说道:"如果强者能够扶助弱者,弱者能够帮助强者,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友爱、共生共荣,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的美好呀!"狮子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世界进步发展的规律。这个世界,强者怎么会扶助弱者呢?强者怎么会需要弱者帮助呢?你不是在这里白日做梦  相似文献   

15.
山羊与老虎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只小山羊误入了老虎洞,正准备离开这个有生命危险的地方时,老虎回来了。老虎问:“你是什么人?敢擅自进入我的家?”山羊一听老虎的口气,便知道老虎并不认识它。于是从容不迫地叼起一根老虎吃剩的骨头,自言自语似地说:“老虎肉真香呀!”老虎起疑了,壮着胆子又问:“你到底是什么人?敢吃我的肉?”山羊盛气凌人地说:“有眼无珠的东西,连我山大王都不认识吗?你也过来让我吃吧!”说着用它一对癥角迅速地向老虎冲去。老虎吓得掉头就跑。在逃跑中,遇见了狐狸。狐狸问:“虎大哥,山大王是什么样子?”老虎说:“浑身长着雪白的毛,头…  相似文献   

16.
渴望壮烈     
信手开卷,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农民问一位即将远航的老水手:“你父亲是怎么死的?”“下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了海上。”“你祖父呢?”“也死在海里。”“那么,你怎么还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凝视着远方,朗然作答:“水手,就是因大海而生!”掩卷沉思,我猛然想到两个字:“壮烈!”渴望壮烈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改变;壮烈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彼尊我卑”。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谁都有权拥有。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应为这个世界留下些铿锵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迹。卓而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让人赞叹唏嘘…  相似文献   

17.
一位禅僧用机锋的话语打趣自己的小沙弥:“假如前进一步死,后退一步亦死,你该如何处置呢?”答日:“旁边去!”  相似文献   

18.
事件:一日,丈夫拉开抽屉想拿他放在里面的100元钱,却发现钱“不翼而飞”了。“你拿抽屉里的钱了吗?”丈夫问。我正忙着自己的事,头也不抬地说:“没有。”这时,丈夫发现坐在一边的女儿一声不吭,神情紧张地望着他,就问:“你拿了没有?”女儿还是不说话。我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头了,联想起自己刚给女儿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女儿会不会把钱装进自己的小钱包了呢?于是我抬起头来,看着女儿的眼睛问:“你说拿了还是没拿?爸爸不会说你,但你得告诉爸爸,你看爸爸找不到钱,多着急呀!”女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此时丈夫也看到了抽屉里女儿崭新的钱包,他拿…  相似文献   

19.
人说:“树啊,我真敬佩你。你从不攫取,仅仅依靠周遭的有限资源,就已生长得粗壮挺拔枝繁叶茂了。你不屈不挠,咀嚼寂寞,啜饮孤独,在狂风中舞蹈,于严寒中吟唱,在酷暑中欢歌。在你的挺然屹立不动的安详里,周遭景物——化为秀丽的风貌。树,你是自然界的强者与禅者,是植物里的生活大师!”  相似文献   

20.
独自在殿外跑香,让忧烦的心灵自荡自漾,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浸在晚风的呼吸中、感受那生灭的过往,思考如何让它自来自去而不动心。夕阳渐渐西沉了,是否也意味着一段生命因缘的终止?还是另一段因缘的萌生?我失落了创作的意图,只停滞在所眷恋的是非情识中,沉溺再沉溺……。 师兄提问我: “天自天,地自地,你若自己不受绊,世间的是非情识如何绊住你?” “无奈事尘纷纷扑心而来,如何让它尘埃落定呢?” “情爱随生随灭,前后无恚,何不让它自来自去?” “如果因缘末了,又怎能来来去去,一心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