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跨文登、牟平、乳山三市区,峰峦连绵百里。北魏史学家崔鸿曾在《十六国春秋》里,把昆嵛山称为"海上诸山之祖"。金代道士王重阳东游海上,于金大定七年(1167)在昆嵛山讲经庵创立了全真道,其弟子传道的脚步走遍了昆嵛山,在这里留下了大量道教遗址遗迹。史料记载,蒋公洞、烟霞洞、寮公洞并称昆嵛山三大石洞。①烟霞洞因金大定年间王重阳聚徒讲道于此并创建全真道而闻名,各种历史典籍对其有较多的记载和考证。但另外两个石洞却少有史料记载,是否也与道教传承有关联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名山——昆嵛山,又名根余山、姑余山、盔甲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文登、乳山、牟平三市区,全长300余里。其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是胶东半岛东部的最高峰。昆嵛山群山起伏,峡谷连绵,支脉纵横,奇峰耸立,林深谷幽,山清水秀,自古便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誉,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山东昆嵛山是全真道的发祥地。为了弘扬全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全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牟平著名的旅游度假村养马岛召开了"齐鲁文化与昆嵛山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设有齐鲁文化与道教起源、全真道与齐鲁文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30多位知名的全真道研究专家,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古老的道教宫观,久住北京的人们——“燕九”游人都知道它就是白云观。白云观是“全真第一丛林”,又是道教北七真中开创龙门派的丘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藏蜕之地,所以它还是极负盛名的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相似文献   

5.
《□□神清宫记》碑,现存昆嵛山神清宫遗址内,碑高250厘米,宽105厘米,厚14厘米。碑石青绿,质地细密,扣之铮铮然发铜器声,当地人称之为“铜碑”。该碑碑文多泐,难以卒读,历代文献失载,今人或以为清牟平学政王庆霖之《重修烟霞洞三清宫记》(见曲言训《烟霞洞·全真教·七真人》,载《牟平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1999年5月,为了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笔者与唐忠成君进昆嵛山拓制古碑拓片,历时一月余,先后选拓昆嵛山内历代碑刻数十通,“铜碑”亦在其中。后在室内整理拓片资料时,发现该碑篆额为《□□神清宫记》,碑文正楷,共24行,行5…  相似文献   

6.
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端,横亘牟平、文登两地,方圆百里,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古称"根余山"①,又称"麻姑山"、"姑余山"②."东牟之昆嵛,昔麻姑洞天也.诸山绵亘相属,秀异峭拔,为东方冠.山之足蹈海者三,相距皆不满百里,蓬莱、瀛洲、方丈,朝夕相望于喳霭间.盖天地英灵自然之气,独钟乇此,故世多神仙异人焉"③.  相似文献   

7.
金鼓洞,位于杭州栖霞岭北麓,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昔人伐石其间,闻金鼓下作,乃止”,洞因是而得名。康熙五年(1666),全真道士周明阳(元真子)云游其处,始构建屋宇,创设道院,广延弟子,奉丘处机全真之教,承龙门法派,称金鼓洞派。又传吕洞宾曾游其处,书“飞来野鹤”四字于壁,道院因是而名曰“鹤林道院”。清以后道教文献称引“金鼓洞”者,实多指鹤林道院而言。  相似文献   

8.
陕西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早在周平王四十三年(公元前七二八年),老子为关令尹喜说五千文就是在今陕西省周至县的古楼现说经台。道教庙宇称“观”,就是以楼观得名。东晋时期的楼观道,唐代的钟、吕金丹道,宋初的陈抟,南北五祖,开创全真派的王重阳、邱处机、郝大通、刘长生、马丹阳等,都曾以陕西为活动中心。大重阳万寿宫是全真“祖庭”,现存的三十一通碑石是研究全真教的瑰宝。邱祖龙门派、郝祖华山派,是以陇县龙门洞和华阴县的西岳华山得名。终南山素有“神仙窟宅”之誉。故陕西道教宫观林立,历史上出了不少有名的道教学者  相似文献   

9.
陇县药王洞     
在陕甘交界的陕西省陇县城北一里多的北坡村后,有一座青竹翠柏掩映着幢幢殿宇的道观,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陇县药王洞。陇县药王洞始建于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道”的形容之称,“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中即有“谷神不死”之说。宋、金时,名医马钰(1123—1183)曾隐居于此。马钰擅长针灸,于金大定七年(1167)师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后开创道教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赐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马丹阳,谷神观随之改为丹阳洞。大定二十年(1180),道教龙门派鼻祖丘处机云游到陕西,初在宝鸡磻溪隐居,后栖居陇县龙门洞,发展道教龙门派。为扩大教派,发展道徒,丘真人又在与古陇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中“三十六小洞天”的“十九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第五西仙源”,均在浙江省台州地区。前者位于临海市南十五公里的盖竹山上,后者位于温岭县西五公里的温峤镇。弹指一挥千年逝,今日“洞天”与“福地””仍是浙东道教的圣地。《云笈七签》载:“第十九盖竹山洞,名曰长耀宝光天,仙人商丘子治之。”盖竹山,又名竹叶山,满山翠竹,郁郁葱葱。盖竹洞,亦称“杨岙洞”,山洞奇特,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1.
沈阳的著名道教宫观太清宫是龙门派在东北最大的十方丛林。位于沈河区西顺街北首。其开山祖师郭守真(道号弘阳子)之“遗蜕”亦曾埋藏在这里。自康熙二年癸卯(1665年)创建。迄今已有三百二十余年历吏。正殿中央供奉老子,左右配像为孔子与释迦牟尼,旁立站像左“灵官”,右“韦陀”;原名“三教堂”,以昭示全真道教最初之三教合一的教旨。据《奉天府承德县祠祀志》称:“三教堂在怀远门外,又称在外攘门外。有三殿三楹、经楼三楹、后殿三  相似文献   

12.
全真龙门派二十四代刘诚喜道长三年前羽化,弟子们在陕西户县清凉山筑塔纪念。作为道长的在家弟子,谨以片段拙文表达对师父的怀念之情。1991年春,我与两位同学到离城六七十里的全真龙门派祖庭龙门洞春游,在早阳洞,见到了时年八十余岁的刘道长。龙门洞为道教洞天,邱祖曾在此修行七年,地险景幽,堪称福地。早阳洞在龙门洞对面,以栈道相通,险静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9-30日,"龙门论道·德润众生——中国宝鸡陇县龙门洞道文化论坛"在龙门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陕西省道教协会主办,宝鸡市道教协会、陇县道教协会承办。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出席并致辞。本次论坛內容丰富,包括名人访谈论道、道文化论坛、纪念龙门山场创立835周年暨丘祖行宫落成庆典、道教养生斋体验、道文化笔会、道文化演出等活动。龙门洞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因长春真人丘处机隐修于此7年,创立道教全真龙门派,从而被誉为龙门祖庭,在整个道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8月29、30日,"龙门论道·德润众生——中国宝鸡陇县龙门洞道文化论坛"在龙门洞举行。龙门洞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因长春真人丘处机隐修于此7年,创立道教全真龙门派,从而被誉为龙门祖庭,在整个道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本次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陕西省道教协会主办,宝鸡市道教协会、陇县道教协会承办。论坛开幕式于29日在龙门洞景区上善广场举行。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出席并致辞。蒋坚永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在丘祖修行地举办此次论坛,回顾龙门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4月 10日 ,位于澳大利亚纽修威省 (又译作新南威尔士州 )首府悉尼市的道教纽省青松观举行了隆重的新观落成暨列圣崇升开幕典礼。香港青松观一直致力于向海外弘扬道教 ,早在 1991年就在悉尼市注册成立“道教雪梨(即悉尼 )青松观” ,该观是悉尼市第一座全真道教宫观。 8年来在拓展教务和服务社群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因原址地方狭小 ,已不敷应用 ,故近年斥巨资购入现址 ,加建殿宇 ,并正式更名为“纽省青松观”。该处原为一古色古香的城堡式建筑 ,是政府指定之文物重点保护建筑 ,现在其基础上加建一座三清宝殿 ,使东西文化在此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金元时期鲁豫全真道教发展迅速,道教徒人数不断增多,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道教修行和传播的女教徒,称之为女冠或女官。特别是以孙不二为代表的全真女冠的出现,对道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成为金元时期道教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鲁豫是金元全真道教活动重要区域之一,鲁西南地处山东与河南交界之处,但多年来记载全真道教,特别是道教女冠在鲁西南地区活动的实物性碑刻材料极为少见。山东菏泽沙土镇石碑王庄《高良太清观碑》记载了全真女冠任守真在鲁西南菏泽地区弘道传承之史实,对研究金元时期全真女冠的形成及道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一明是清代乾嘉时期西北地区影响甚大的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自觉继承和发扬了魏伯阳、陈抟、张伯端、王重阳、邱长春等人的道教思想传统,阐发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养生哲学思想体系。在他的道教养生哲学思想中,其方法论与境界说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在这里有较同时代其他道教养生学家更多的辩证法和修炼思想的合理因素,同时也较突出地体现出清代中期中国全真道教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人力胜天道”刘一明认为,人的形体是在虚无之“道”所派生出的“先天真一之气”的主宰之下而产生出来的。“所谓先天真一,祖气者是也。”人在母体而未生之前的胎儿状态,是最能体现“道”的至善至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教》1990,(1):6-7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金、元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以来,清顺治全真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重振全真之道风,成道教中兴之祖。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戒律教育,方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精严乃全真道徒言行准则,学道者当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相似文献   

19.
踏着春日的晨曦,信步来到京城西南,街巷深处,隐见一处红墙古瓦、规模宏伟的宫观,一阵清悠淡雅的诵经及钟磬、管弦之声飘然而至,这便是著名的道教丛林——白云观的道士们做早坛功课。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的“天下第一丛林”。全真龙门派的祖师邱长春(处机)曾住持这一宫观,他羽化后又藏蜕在这里,故而后世全真派的道教徒尊白云观为祖庭。白云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唐太宗为奉祀老子而建,称天长观,金时遭兵火焚烧,大定十四年(1174)重建,先后改称“十方大天长观”、“太极宫”。元代全真祖师邱长春,于1224年入居太极宫,与弟子募化兴工修葺,三年后,宫观殿字焕然一新,元太祖谕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从此,邱长春在此演立龙门之宗。明成祖于永乐(1403—1424)时敕命重修,以处顺堂为中心扩建,始定现在的规模,更名为白云观。白云观的道教音乐,唐代始建之初的情景已不可考。到了金代已有记载,据《道藏》所  相似文献   

20.
香港道教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祈福法会于7月16日至22日连续七天七夜,在九龙深水涉保安道球场隆重举行。进入保安道,远远便可看到一座高大五彩牌楼,上书“香港道教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析福大法会”醒目大字。两边对联日“香港庆回归喜见升平盛世,道团祈福会虔愿阳乐阴安”。法会场地内,中央是主坛“香港道教联合会全真演教宗坛”。两边设立九个分坛,香港青松观、圆玄学院、蓬瀛仙馆、飞雁洞、竹林仙馆、信善玄宫、省善真堂、北京白云观、加拿大蓬莱阁等七个道观在此设坛诵经。中国道教协会应邀组团23人,在谢宗信副会长率领下于7月15日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