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的语言和文化独特,国外文献对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特征的描述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汉语自闭症儿童语言特点;基于医学量表描述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及非语言特征较为笼统,亟需实证研究的大数据来整合自闭症儿童语言的各个范畴特征,进行康复;以往研究很少把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非语言结合起来,需要考察语言和非语言的跨通道特性和各自不同功能,其语言和表达性非语言可能互补。据此,我们提出自闭症儿童语言和非语言研究新构想。  相似文献   

2.
医学语言具有丰厚的文化意义,在最为明显的层面上,它决定了临床实践的价值,奠定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根基,拓展了语言和文学的覆盖面,推动了哲学反思的终极化;在间接或衍生层面上,医学语言承载着负面的致病作用,体现着自然科学的美学意蕴,打通了医学与军事兵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交流语言认知是交流认知的典型代表,语言是交流互动中的典型媒介。交流语言具有互动性、合作性、集体性奖赏和个人责任等特征,这决定了交流语言认知过程特征的复杂性、灵活性和现实功用性。文章重点归纳和述评:交流语言加工的同伴特定性理论、时间过程理论、意识性理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交流语言认知实验研究情境的自然性,交流语言实验设计角度和目的的包容性,交流语言认知和非语言认知间的关系特征等。  相似文献   

4.
论证的表达形式是语言,所以,对论证的分析离不开对表达论证的语言的分析。非形式逻辑不仅对语言的主要特征如约定束成性.功能多样性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而且对预设问题进行了精细的探讨。由于预设不限于非形式逻辑的研究内容,语言逻辑、哲学逻辑等学科在有关方面也作过较充分的讨论,这里就不再专门介绍。下面介绍一下语言交流中的“合作原则”,并简要说明它们与预设之间的关系。这些原则是: 1.数量原则:尽量多地提供所要求的信息;不要提供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 2.质量原则:不要说你相信为假的话;不要说缺乏根据的话。 3.相关原则:每一语言表述都应针对一定的意图。 4.方式原则:避免模糊和歧义、简明扼要并讲究条理。这些原则便构成了所谓的“对话性预设”: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语言交流活动是遵循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5.
现代临床护理决策的“非语言性”道德语境包括道德多元化、患者中心化和责任独立化三个主要方面.对“非语言性”道德语境的忽视导致了护理决策缺乏公信力.临床护理决策伦理模式的建构能使护理决策主体充分考虑“非语言性”道德语境,有利于道德争议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源远流长,数千年来自成体系,是东方绘画的主流.其民族精神的凝聚,华夏文化的积淀,异常丰厚,异常精深,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成了"中国画"所独具的"笔墨"精神,呈现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内在美.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手法对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它是从语言的符号、形式、意象等方面体现其文学性特征的。语符的自指使非指称性语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强化自身的审美价值;形式的变异使语言能指与所指的距离受阻而产生审美心理距离;意象的新奇使作家心灵深处的内在语言在非逻辑表达中显示出特有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8.
包装上的元素信息是消费者感知环境刺激的重要来源, 能对消费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包装元素可分为非语言型包装元素和语言型包装元素两类, 它们对消费者有不同的影响。总体而言, 非语言型包装元素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情感偏好, 而语言型包装元素更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行为结果。同时,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从神经生理机制、认知加工机制、自我控制的转移和多感官交互几方面进行讨论。此外,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特征、产品特征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的调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尴尬情绪、透明包装的选择以及产品评价等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据交流语境特征创设了语言交流、共享对象的语言交流、共享对象和表情的语言交流,通过交流范式探查:交流语境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语言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结果显示:(1)语言交流条件下语言选择性注意整体水平最高;不同语境下选择性注意整体水平随交流时间进程而增高。(2)语言交流条件下语言选择性注意指向性水平最高;共享对象和表情条件最低,但集中性水平最高;总体上,指向性和集中性水平随学习进程相对稳定增高,但语言交流条件与共享对象条件下学习阶段1的集中性水平显著高于中间学习阶段。结果发现:交流语境不同时,不同非语言因素对于语言认知加工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同;交流双方认知的协调过程同时受到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共同作用。概言之,非语言因素降低了语言选择性注意的整体水平和指向性水平;但表情因素提高了集中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手势是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非语言媒介, 其不仅与语言互动间的关系密切, 而且具有不同的交流认知特征。文章重点归纳和述评了手势和语言交流的关系, 手势相对独立的交流特征, 教育情境中的手势交流。文章具体提出:首先, 手势和语言的共同表达促进了语言的发生和语言的理解、整合和记忆; 其次, 手势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的交流性, 手势和语言的“不匹配性”反映了交流信息的变化和交流认知的改变; 最后, 教育情境中教师的手势表达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并澄清语言信息, 学生的手势交流有助于促进学习认知过程。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手势对于语言交流功能的影响, 语言交流过程中手势交流的优势特征和认知机制, 教育情境中手势交流高效性的认知机制, 手势交流的影响因素、一般特征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徐勤玲 《大众心理学》2020,(1):36-36,35
语言是基于符号系统的口头、书面或标记的一种交流形式,是人们彼此连接的纽带。我们必须借助语言来进行交流、倾听、读写等。语言能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用语言描述过去、书写现在、规划未来,并且把信息一代代传下去,形成丰厚的文化遗产。语言的发展既有生物学基础,也受经验和环境的影响。父母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学前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及早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引言——语感小识拙文《“知言”须“知音”——汉语语言与音乐的关系管窥》伊始,曾经提到汉语的语感问题,并认为,“不掌握汉语语言的音乐性特征,便不能领司汉语特有的语感,也便不能书而‘吹律胸臆’,言而‘调钟(?)吻’”.那么.何谓语感?汉语特有的语感又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如何进行汉语语感训练?凡此,正是本文要讨论的. 是的,在一般语言研究的著述中,罕见对语感问题的探讨.之所以如此,或者以为语感具有悟性特征,不可言状;或者由于人们习而不察,非以为要.然则,语感不可言状吗?荀子有言:“心有征知,必缘天官”.语感既然可以被感知,就说明它是具体的、可以描述的.当然,人们对语感习而不  相似文献   

13.
空间认知能力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般认为智力包括语言因素,数量因素和非语言性因素,其中非语言性因素就是指的空间能力因素.运用空间映象来解决各类课题(包括教学的、生产的、艺术的以及设计技术的等等)的技能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特点.空间能力的研究在国外开始于本世纪初(1904年),从确定一个独立的空间因素的存在,到探索空间因素的亚类,空间能力的结构、特征、以及用信息加工模型来解决空间问题等,经历了八十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具有不同英语语言水平学习者在不同难度条件下两种文化特征熟悉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1)语言水平高,或对材料背景熟悉的学习者可通过调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阅读理解,其得分均高于低水平,或对材料不熟悉的学习者;(2)在熟悉的文化背景条件下,当材料难度与学习者语言水平基本一致时,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也可较好地运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阅读理解。实验结果表明:文化特征的内容熟悉度和英语语言水平(或文章难度)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水平越高,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5.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及沟通不及时、不充分,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非语言性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沟通的基础,培养和提高自身非语言沟通能力,利用非语言沟通的积极效果,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6.
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从语言、非语言及其跨通道性等方面比较正常男童和两个自闭症男童叙事语言。叙事中,他们讲述一个无字书《青蛙,你在哪里?》的故事并录像。分析多模态语料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叙事字数、句数,代词、语气词、心理词汇的数量和概念错误数没有显著差别,中度自闭症患儿在这些方面显著不及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非语言及跨通道方面,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比中等程度患儿表现要好,中等自闭症儿童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独自完成述说故事。针对他们的多模态特征,提出了康复建议。  相似文献   

17.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另外, 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 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 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 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 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 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培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秘书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刘先生196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哲学所逻辑专业研究生,师从金岳霖和周全礼先生.毕业后留本院主要从事中国逻辑史研究,并兼及其它相关领域.刘先生研究成果丰厚.主要有《先秦逻辑史》、《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等1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来刘先生十分关注创新思维研究,积极参与创新思维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有自身的界定和特点,它包括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空间的利用和组织、时间观念、服饰、目视行为和触摸,探讨服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的含义和作用,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能更好地诠释服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积家  王悦 《心理学报》2012,44(2):166-178
以熟练汉-英双语者为被试, 考察了在短语水平上语码切换的机制及切换代价的来源。结果表明:(1)汉语与英语表示空间方所的短语的差异和表示量的短语的对应与否影响语码切换过程, 但对于两种语言的切换代价的影响不显著, 表明语码切换代价未受特定语言的语法特征影响; (2)熟练汉-英双语者在短语水平上表现出语码切换代价的不对称性:切换至熟练语言的代价比切换至非熟练语言的代价大; (3)熟练汉-英双语者的切换代价源于两种语言短语的激活和竞争, 支持非特定语言选择假说, 可以用抑制控制模型来解释。整个研究表明, 熟练双语者的语码切换代价源于语言表征系统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