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往哪里吹?它应当向良善的地方吹,也应向丑恶的地方吹;它应当向光明的地方吹,也应当向黑暗的地方吹。《天风》更应当吹到我们自己的内心里,解放我们的顽固,暴露我们的自私,使我们在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中,窥见上帝圣善的真面目……因此,让我们把《天风》献给上帝,希望他能利用这卑微的工具,把我们吹醒,叫我们在知识和灵性上都得到重生……  相似文献   

2.
天风怎么吹?     
正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谁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网络评选的答案让人大跌眼镜:传达室看门的老大爷!为什么?因为只有他每天都在追问属于哲学范畴的三大命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为一名宗教领域的媒体人,笔者也不由自主地时常自问:《天风》是什么?《天风》缘何而生?《天风》今后怎么吹?"在现在忧患交煎的时候,我们愿意同着读者,仿佛登上了一个高山,仰观俯察,顾后瞻前,让天上飞来的清风,把我们混了的脑筋吹得清醒一点,把我们迷  相似文献   

3.
江化瑞 《天风》1998,(9):21-21
6月1日出版的《天风》第6期至6月25日才来到我的手上,一气看完大部分后,感到有话想说,记于下: 汪维藩借用前辈吴耀宗的文章题目《天风往哪里吹》,是一篇属灵的檄文,读后真是大快人心! “如果说,社会上实际存在的假恶丑不是我们处理的主要问题,试问对教内的假恶丑我们又暴露了多少,指责并抨击了多少?” “  相似文献   

4.
6月1日出版的《天风》第6期至6月25日才来到我的手上,一气看完大部分后,感到有话想说,记于下: 汪维藩借用前辈吴耀宗的文章题目《天风往哪里吹》,是一篇属灵的檄文,读后真是大快人心! “如果说,社会上实际存在的假恶丑不是我们处理的主要问题,试问对教内的假恶丑我们又暴露了多少,指责并抨击了多少?” “我们之所以需要这股‘天上来的清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天风》1996,(9)
《天风》编辑部: 《天风》是我们基督徒一本很好的读物,毫不隐瞒地说,我很爱读。每逢《天风》新一期到手,我总是在几天之内就把它一字不漏地读完,还用红笔圈划出重点。为了使更多人也能分享《天风》的内容,我们在主日礼拜时有读《天风》的时间。但有的同工却反对这样做,我觉得这没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6)
<正>四川省德阳福音堂92岁的蔡骥姊妹与《天风》结缘18年了。1997年复活节,蔡骥姊妹找到了重建的"福音堂",一眼便被《天风》吸引。从此,《天风》伴她一路敬拜神、信靠神、服侍神,一直走到今天。18年来所订的《天风》,她一直珍藏着。"《天风》确实是天上来的清风,吹醒我心,吹得我心里敞亮。因为《天风》教我读圣经,学习神的话,得着主耶稣,走永生的路。"蔡骥姊妹告诉我,最初读圣经,理解有困难,当时解经的资源有限,是《天风》中"青草地上"栏目及  相似文献   

7.
奇妙的安排     
张文博 《天风》1995,(2):5-6
我最早接触《天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金陵神学院读书时期。在神学院时,同班的邵升堂学兄常向《天风》投稿,并被刊用。我受到鼓励,快毕业时,也试着向《天风》投稿。因此,当时的《天风》主编可能对我的名字留下了印象,成为后来能到《天风》工作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思真 《天风》2001,(10):43
《天风》2001年第8期刊登了顾约瑟同工写的《神的创造》一文,我读后静思,觉得有些话必须说一说。 此文的释经方法和神学思想在同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天风》刊登此文,证明了中国教会加强神学思想建设不是一派压一派;神学思想是可以多样化,不定于一尊;不同的见解应当彼此尊重。这是全国两会反复强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风》选登此文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对此文的不同意见,也应当说一说,说出了不同意见,可以促使思考,也符合“慎思明辨”的经训。笔者和顾同工的基本信仰是相同的,我们都相信神创造了天地万物。所以,我们是在  相似文献   

9.
《天风》胜似春风,是的,春风虽居四季之首,但来去匆匆,所谓“春风送暖”,却是转瞬即逝。少时所学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常出现在我们记忆之中,所以我常感叹:“春风啊,你的送暖.为何如此不公?!再看我们的《天风》,它穿越时空,肩负崇高使命,听从主的差遗,“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神所重用的“器皿”,一一我所热爱的《天风》,不分春夏与秋冬,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在不停地辛勤作工。把“青草”灵粮,“葡萄”美果,“禾场”赞歌,如云“见证”源源不断供给弟兄姊妹,一同享用。还有“特稿”之约,“天风视角”…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2,(11):54-54
<正>长期以来,《天风》以纸质媒体形式向读者展示,但阅读电子化已经是现代信息社会普遍具有的特征,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也有这方面的呼声,希望能够在网上阅读《天风》。经过《天风》编辑部同工的努力,《天风》电子版试运营一年,各方反映良好。《天风》采用电子杂志形式上线,内容与纸质《天风》完全一样,读者通过网络可以更为快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1)
<正>2014年《天风》编辑部向全国各地投发了"《天风》读者意见调査表",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收到近400份回执,在此向读者的支持表示感谢。在回执中我们随机抽出了十名蒙福的读者,他们将获赠2015年全年《天风》。现公布获奖名单如下(若在2015年1月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6)
<正>记得我小时候,所在的农村教堂只订阅一份《天风》,当时在农村要订阅《天风》不是一件易事,复刊以后的《天风》不能直接订阅,只有零售。所以,教堂一本《天风》,信徒轮流传阅。每一期《天风》至少经过十几位信徒的手,传阅到最后页码残缺,纸张污腻。当时我父亲是那个教会唯一的传道人,因此他有第一个阅读《天风》的权利,因为他在讲道时还要负责向信徒传达《天风》里的新闻与见证。因此,我们全家常有机会在饭桌上先听为快。在我父亲的讲道记录本里有很多从《天风》  相似文献   

13.
天风,像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心田的麦苗。天风,如夏季的热浪,融化了思想的坚冰。天风,如飘香的秋风,吹熟了人生的硕果。天风,似凛冽的北风,送走了昔日的愚昧,吹来了天上的福音。带走了过往的罪恶,赐下了生命的信仰。夭风,吹进了我的心灵,天风,唤醒了我的灵魂,天风,拂净了我的污尘,天风,擦亮了我的双眼,天风,照彻了我的新生!《天风》颂唱@阙汉成!福建 @阙仲明!福建~~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8,(22):39-39
最近我们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给了《天风》很多鼓励和鞭策,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把《天风》办好,荣神益人。以下刊登部分来信,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王荣伟 《天风》2010,(12):29-30
<正>又到年终,《天风》征订工作开始了。为了进一步办好2011年的《天风》,满足读者需求,本刊记者于2010年11月8日至10日,走访了山东省菏泽市基督教两会,参加在单县中心基督教堂举办的2011年《天风》征订会,现场了解读者对《天风》的评价和建议。作为地方基督教两会举办的《天风》征  相似文献   

16.
泥土 《天风》2021,(1):42-43
我是《天风》长期的读者,从第一次看到《天风》至今已有33年;我也是《天风》的铁杆支持者,订阅《天风》至今也有27年;我还是《天风》殷勤的作者,从第一篇投稿《天风》至今已有25年.因此,《天风》是我灵程路上的良朋益友,是我读书的良伴与教牧工作的重要参照!我与《天风》有一个情结,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7.
沈德溶 《天风》2005,(3):12-12
蒙上主恩佑,《天风》走过了60年的风雨岁月。值此《天风》创刊60周年之际,向关心、呵护、支持《天风》的读者、作者;向为《天风》付出辛劳的各位老主编表示诚挚的谢意,求上主继续恩待、祝福《天风》,从荣耀走向荣耀……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6,(12)
亲爱的同工同道: 主内平安! 蒙神眷顾和带领及广大同工同道的关爱和呵护,《天风》不断成长。为适应今日中国基督教发展的需要,经全国两会同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核准,《天风》于2006年改版为半月刊。《天风》改为半月刊以来,得到广大弟兄姊妹的支持与肯定。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服务广大弟兄姊妹,《天风》编辑部展开此问卷调查,期盼弟兄姊妹把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更好地办好《天风》。  相似文献   

19.
潦水 《天风》1994,(7):33-33
曾看到《天风》上报道,有些地方,信徒没有足够的聚会处所,雨天撑伞,晴天在烈日下聚会,心中十分难过,常祈求神早日赐给他们有一个能安静崇拜的处所,也希望政府大力落实宗教政策,各地两会给以帮助。 但是,当我看到《天风》报道,有些地方,以建堂的名义到处发募捐信的时候,心中也不是滋味。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我默默地思想,默默地求神带领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8)
<正>我是《天风》的忠实读者。我爱《天风》,喜读《天风》的文章;它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我不知《天风》复刊前的内容如何,但我深知《天风》从1980年10月20日复刊后的点点滴滴。因我从《天风》复刊后至今的35个年头,每年都订阅,从不间断;并且将每年的《天风》装订成册,保存至今,无一遗漏。转眼间,《天风》创刊70周年,复刊35周年,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还记得35年前的一天,当收到《天风》复刊号时,我一到家门口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天风》,一边走一边看,爬楼梯时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