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的研究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结果.有的研究者发现独生子女除智能优秀外,其它方面如健康状况、社交能力等均不如非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也存在特异性等;而有的研究者根据对成人独生子女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智能、性格特点、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均比非独生子女要好.我国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是近十年才开始的.现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内部存在个别差异,其差异程度甚至超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本研究旨在这一结果基础上,研究独生子女内部的差异与家庭中哪些因素相联系的,以便为寻找独生子女差异性形成的家庭内原因及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滚雪球式方便取样方法对城市的100位成年独生子女和100位成年非独生子女进行了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测查。结果发现:(1)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亚维度——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呈现异质性,表现出显著性别和婚姻状况的差异;(3)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独生子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资料,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犯罪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未成年犯在犯罪时的年龄、刑期、重新犯罪比例、犯罪类型的多数方面、犯罪目的、犯罪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文化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犯强奸罪的比例是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犯盗窃罪的是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笔者认为,从整体上看,将独生子女作为特殊的未成年人犯罪群体的论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小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西安城区10所小学787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方面的情况。我们设计了有18个行为项目的教师问卷(每项按五等评分)及家长问卷;对结果进行了因素分析,据所聚类的项目内容,将所得四个因素命名为人际关系、自我中心、学习动力和独立性,进行多变量的变异数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和学习动力比非独生子女强烈;而独立性却比非独生子女差.这说明独生子女在个性品质方面既有缺点,也有优点,不能说得一无是处;关键在于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Y—G人格测验量表对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具有许多共同的人格特质,如乐观、自信、开朗活泼,干事效率高,喜好人际交往,具有社会指导性等优点,但也明显存在主观性强、合作性差的弱点。二者人格特质的差异是,独生子女在神经质上优于非独生子女,而合作精神却比非独生子女差;在人格类型上,独生子女B和B'型人格少于非独生子女,问题行为者较少。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非智力人格因素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有差异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特异性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自独生子女问题研究先驱、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E·W·Bohannon),首先揭示独生子女人格特异性以来,美国的霍尔(S·Hall)、德国的内怀特(E·Neter)和苏联的布隆斯基等人的研究,无一不强调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异性,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上升为社会的普遍问题。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实施教育这一课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近十多年来更是一个热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他们从医学和个性心理学角度出发得出独生子女在性格方面必然比非独生子女差的结论。二是认为独生子女并非“问题儿童”;他们同广泛的家庭环境联系起来认为独生子女并非“天生”、“必然”具备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前一论点停留在独生子女本身的研究,后一论点注意用联系、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0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并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中医院校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应对方式中,男生女生在求助、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退避、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上有显著差异。在人格特征中,男生女生在神经质、掩饰性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神经质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在二者相关性中,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分析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建议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就归因上的差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林致  赵鸣九 《心理科学》2000,23(3):355-356
1 引言  独生子女是否具有特异性的问题 ,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国内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总的认为 :独生子女智力水平比较高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大多优于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在情绪稳定性 (不稳定 )、情绪强度 (强 )、主导心境 (乐观 )、独立性 (强 )、自制性 (差 )、坚持性 (差 )、果断性 (强 )、聪慧性 (强 )、求知欲 (强 )、灵活性 (强 )、权衡性 (差 )等十一项人格特征上 ,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成就归因角度来考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可以说是从另一个侧面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探索。2 研究方法2 1 样…  相似文献   

10.
对独生子女自我中心问题的异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蓓晔 《心理科学》1997,20(3):226-229
本研究对青少年后期的中国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特征作异质分析。实验一,让198名17—18岁的独生子女被试接受内外控制中心县表的测试,结果发现,“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女”较具“外控者”的特点。实验二,教师和8位同伴用一个自我中心─—社会性量表评估实验一的每个独生子女。同伴评估表明,“非明确倾向独生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表现出比较强的合群愿望;而“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教师评估却未反映出性别因素和明确倾向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以296名广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际信任量表》(IT)为研究工具,考察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普遍信任度的高低依次为大四>大二>大一>大三;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度高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特殊信任度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普遍信任度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独生子女已成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可以说,下个世纪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将掌握在这代独生子女的手中。因此搞好独生子女的素质教育,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那么,对独生子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实施?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这也标志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终结。这30余年中,独生子女数量超过了1.5亿,社会各界对独生子女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从个性到教育,再到社会化,独生子女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和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独生子女研究中最为关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独生子女及儿童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光江 《学海》2003,(2):140-144
独生子女群体及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规模、作用及影响越来越大,对独生子女及儿童观变迁和调整的研究因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讨独生子女现象对儿童成长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及儿童观的变化对家庭、社会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将有助于科学或理性的儿童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2000年全国0 95‰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上海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运用logstic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就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认为,独生子女总体的婚姻较为稳定,但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相比,独生子女尤其是第一代低龄独生女性婚姻不稳定的比例较高;独生子女的婚姻稳定程度与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密切相关,与父母婚姻的稳定性等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问题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它给人的行为以特色、并使一个人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有差异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特异性的核心问题。自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E·W·Bohannon)发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以来,在独生子女人格特异性问题上,心理学界长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霍尔(S·Hall)、内  相似文献   

17.
以45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亲子关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独生家庭的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显著优于非独生家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父母冲突没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母子亲密与母子冲突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父子亲密与父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母子亲密在父母冲突预测青少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没有差异,母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仅在独生子女上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母亲应尤其注意将父母冲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消化在夫妻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独生子女已成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可以说,下个世纪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将掌握在这代独生子女的手中。因此搞好独生子女的素质教育,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那么,对独生子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实施?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胡蕾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93-194
择偶观是指人们在挑选配偶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和态度倾向。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对独生子女研究生的择偶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研究生的择偶观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城市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2008年对全国五大城市1216对已婚青年夫妻的调查数据,对子女性别、子女婚姻类型与父母居住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已婚独生子女的父母单独居住的比例高于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25%;同时,已婚子女的独生子女身份、已婚子女的性别以及子女婚配的对象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因素同样对父母的居住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