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孩子的回答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一群孩子:“花儿为什么会开?” 一个孩子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 另一个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给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家长、幼儿园或者社会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教育,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不良的现象,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天堂     
幼儿园的阿姨对我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挺“霸道”。孩子回家后,我对他讲道理,我告诉他,如果这样,小朋友们不会再和你玩了,你的朋友也会离开你,老师不会喜欢你……  相似文献   

4.
很多孩子在低年级和幼儿园的时候都非常喜爱画画,但细心的家长和老师会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画画的热情逐步降低,甚至不再喜爱美术这门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探索了一条适合孩子的绘画教学之路?通过多年的研究,大致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底楼不吵架     
我们这一单元共有十户人家,巧得很,都属于这座城市的新移民,有的是因为工作关系,有的是因为孩子上学,便从五湖四海聚到一起来了。更巧的是,都是三口之家,老人都在乡下住,难得到城里来小住几日。这十户人家,孩子最大的上初中一年级,最小的刚上幼儿园。也许是年龄相仿,大家平时相处得都挺融洽,尤其是各家的女主人,只要聚在一起,便无话不谈。所以哪家有个什么事儿,或者是夫妻吵架了,第二天整个楼道便都知道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而且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似乎有增无减,他们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往往只想到教育和感化,或者是责骂与惩处,绝少有人想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更不会想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的治疗。一、“笨小孩”实为孤独症在心理门诊中,一个年仅3岁的病人小明很特别。据小明的父母回忆,孩子在1岁之前一切都正常,到1岁后好像什么都停止了,到了3岁还不能叫“爸爸”、“妈妈”,只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进入幼儿园后,表现独来独往,常常独自一人做自己的动作。小明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  相似文献   

7.
做为一个妈妈,希望孩子的每一步都很顺利,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无法用自身的心理力量去克服时,孩子就会表现出烦躁、沮丧、自信心下降、情绪不稳等现象。在我的女儿花生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她就曾经遇到过这种挫折。花生从4岁就开始在幼儿园学习舞蹈,她特别喜欢跳舞,在课堂上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相互交往的频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协同游戏,当然是很快乐。可他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究竟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利用好纠纷这一教育契机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神色     
有个孩子,他看人的神色总是慌里慌张的,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盯着你的脸看上好久。如果你一脸严肃,他会屏声静气,慢慢低下头,如果你脸上笑嘻嘻的,他也会换上笑脸。他很喜欢和我儿子一起玩,休息天,有时会在体育场附近遇上,两个孩子碰在一起,便欢声笑语。我坐在一边,看着他们“疯”在一起。有一次,两个孩子又在体育馆遇上了,我发现带他来的,不是他奶奶,而是他的妈妈。他的妈妈看上去挺利索的,很干练。她朝我笑笑,也坐在一边去了。我坐那打盹。突然我听到一声暴喝:“佳  相似文献   

10.
2—3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人家的孩子时,便立刻噘起嘴,要求妈妈抱自己。家里来了带着小孩的客人,妈妈如果对小客人不断夸奖、逗啊、抱啊,给吃的啊,那么自己的孩子眼里就会流露出不满或是撒娇,依偎在妈妈怀里,轻易不挪身,或是对小客人充满敌意,捅捅人家,抢夺人家的东西,做点欺负小客人的小手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嫉妒。  相似文献   

11.
李曜安 《大众心理学》2020,(5):34-35,31
过去人们重视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的,现在提前了,大家都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如此重视,有些幼儿园一年以后的入学名单都排好了。幼儿园真的这么重要吗?是非常重要。每个孩子3-6岁幼儿园阶段发展与生活,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幼儿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不比大学教育低。我们不是为了激发家长在教育上的焦虑.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新学期开始,我所在的幼儿园重新为老师们分配了班级,我被分配到了大班。对于这个结果,我很满意。因为大班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大,无论是自理能力还是纪律意识都比较强,带起来会轻松很多。当然,也有同事喜欢小班,他们觉得小班的孩子更可爱、可塑性更强。园长肯定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才做出这样的安排,同事们都无异议。一天开会结束后,一个同事装作不经意地说:"有些人是称心如意了,可是背后搞小动作总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代家庭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说:“把手机放下,快去写作业。”孩子说:“不要,让我再玩一会。”父母便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究竟是放任孩子继续玩,还是冒着争吵的风险夺走孩子手里的手机?在各式各样电子设备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随处可见青少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的现象。这些设备为他们提供了高效的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途径,却也在另一方面凭借其高度的娱乐性和成瘾性,成为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在他们看来,青少年玩手机会占用大量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在简谱上我们都知道每个音阶都有高低音之分,回归到生活中我发现在某件事情的处理上面,特别是有矛盾冲击的情况下,高音低音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一不小心就会恨铁不成钢地生气起来,声音从开始的正常慢慢便会高几个八度上去,有时自己听着都觉得刺耳,所谓情绪上来有点身不由己,孩子皱着一张小脸委屈害怕地缩在角落里,到后来居然慢慢学会了反抗  相似文献   

15.
每个家长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进行哪些科学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心理门诊或咨询电话中,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3岁以前的孩子多见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6.
儆醒 《天风》2008,(1):28-32
一、门徒会的来历 创始人名叫纪中杰,系陕西省人,曾有三个男孩.前两个孩子先后在同样的年龄得了同样的疾病死去,当第三个孩子长到同样年龄时,也得了同样的疾病.一天晚上纪中杰做了个梦,有声音向他说: "你若出去为我传福音,你孩子的病就能好,不致于死……"这是31年前(1976年)发生的事.在这之前纪中杰曾参加过真耶稣教的聚会,后来因自己所得到的所谓的"启示"与之不同,便离开了真耶稣教,自立门户;据说在1982年他才正式创建了此派异端--门徒会.  相似文献   

17.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严格要求,近乎苛刻,生活上却溺爱之至,一手培养现代社会中的"小皇帝"与"小公主"。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旦走出父母精心建筑的温室,便会枯萎,甚至凋谢。本文通过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一名娇生惯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与情绪问题进行个案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在这里,婴儿一出生,医院便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开始在户籍卡中输入这个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和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的是统一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孩子,尽管刚出生,他们也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初,在俄国的乡间, 有一个很笨的孩子,他看见数学老师举例做四则运算题的最后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的四则运算题的结果都是零,所以后来他一遇到四则运算题便毫不考虑地在后面添个零。老师对这个孩子除了摇头和叹息之外,毫无办法。这个笨孩子就是后来写出了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宝宝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宝宝能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他对自己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如何让宝宝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度过焦虑期,快乐入园,成为了新学期老师、家长们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