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严复的思想贡献向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只是由于近代中国急剧的政治变动,导致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并没有按照严复的预想前进,甚至在某些方面与严复的设计刚好相反。社会发展出乎思想家的预料,思想家的理论贡献在实用价值上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特别是由于严复在其晚年并不愿追随与自己的思想见解不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考察了在教学活动中,动力系统中自我强化和学生期待两因素与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它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地、适时地满足学生期待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较明显的作用,而对高中学生则作用不明显;对中学生进行自我强化的训练,有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作用则不明显;实验中未出现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表达感受对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儿童虽然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是比较僵化凝固的,尚不能对希望或需要、对改变角色或改变期待等作出正确的感受和表达。因此我们应重视帮助孩子学习表达感受,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和教育,使孩子能对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识别从粗糙到细腻,从分类不当到恰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猝死(SCD)是由于心血管原因引起的预料外的迅速死亡或心跳停止。由于SC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其具有较高的致命性,因此一直是世界范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来自SCD幸存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种快速的死亡事件常常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时出现的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除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人群引起的SCD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本文阐述了可能引起SCD的基础疾病(包括常见的和少见的),强调了危险因素的发现。根据部分临床研究总结的危险因素可以提供SCD的早期预防措施,减少SC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漆画创作的变化性非常大,即使前期的工序跟自己的画稿相吻合,在制作的途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变,可能会出现比原来画稿更好的方法,程序上的改变也会导致色彩、机理、图形等跟预想的不一样,甚至与创作者所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是漆画的特色,同时也会成为导致漆画不能快速跟进大美术步伐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6.
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记起今天上班前自己将车子停在何处,但你却往往无法忆起上周二上班时的停车地点。同样,你也许能记住昨天晚餐上的菜肴,但却很难说出一周前某次晚饭的菜单.但是,记忆并非都是这么淡薄.如果在上周某次停车时,出现了你的车子被撞、损坏的事件,那么你很可能记忆忧新.同理,如果就餐使你出现严重的口吐腹泻,那么纵然时过许久,你也难以忘记那次吃的什么食物.还有些事件也可以牢牢地铭印在我们的记忆中.比如,对于经历者来说,珍珠港事件、肯尼迪被刺以及航天飞机爆炸却难以忘却.对好的事件,记忆也是如此.比如结婚日或孩子生日却难以忘却.这就是我们能记住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情感适应是指对重复或连续刺激的情感反应变弱的心理过程.在解释情感适应的心理机制和过程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AREA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注意到与自身相关且难以解释的事件时,对事件作出情感反应并试图解释或理解;若解释成功,注意力会减弱进而适应该事件,对应的情感反应也会变弱.大量关于消极事件与积极事件的研究为AREA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未来研究需要从影响情感适应速度的因素、跨文化研究、适应轨迹的时间精确性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后聪明式偏差是指人们在得知事件结果后,会因记忆扭曲、对自身预测能力或事件发生必然性的需要的诱发,而表现出过高估计自己在事前预测能力的现象。许多研究表明,该偏差普遍存在于实验和真实情境中,很难通过实施策略而减小。该现象的理论模型主要基于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动机,影响因素有研究方法、个人特质、能力变量、年龄因素、个人相关度和事件效价,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对理论的整合以及校正策略在应用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闻道 《天风》2009,(10):50-51
有人说,信心是绝望的人麻醉自己的借口;也有人说,信心是成功的人肯定自己的理由;还有人说,信心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我想这些答案并不是我们基督徒所想要的。因为第一种说法过于悲观,后两种说法则类似,都把信心归结为一种强烈的心理作用或心理暗示。让我们回到圣经来看何谓“信心”。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329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和压力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压力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6个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2)中学生的人格可以用五因素来描述,即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和情绪性;(3)中学生的应对压力方式主要有主动型应对和回避型应对;(4)人格五因素中的谨慎性、开放性和宜人性对主动型应对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年级变量和人格五因素中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对回避型应对既有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压力强度对回避型应对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洋  方平 《心理学探新》2005,25(3):40-45
该研究采用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在Pintrich的动机学习策略量袁基础上自编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因素对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有显著的影响:情感温暖因素对认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因素有显著的影响;惩罚严厉因素对学习价值和学习期待因素有显著的影响。(2)母亲的教养方式较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因发病隐匿,患病率高,是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倍受关注.如何在人群中早期识别其高度、敏感的危害性因素,并在其萌芽之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止、延缓或消灭其进展,达到控制或减少其对人类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壮族居民高血压痛流行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期待     
大自然充满着期待。种子期待破土,蓓蕾期待春风,江河期待大海,沙漠期待绿阴……人生更有许多期待。孩子期待长大,年轻期待成熟,恋人期待幽会,游子期待还乡……一份期待是一个故事,或生动或曲折,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一份期待是一缕心曲,或深沉或悠扬,魂牵梦萦荡气回肠。有期待的日子酸甜苦辣五味  相似文献   

14.
该文的两个实验探讨了人们理解自己和熟悉的人物日常惯例事件的方式。实验1在中文条件下验证了Coleombe等(2002)的研究,即人们不利用已经形成的原型去理解和袁征自己或熟悉人物的日常惯例事件;实验2证明了出现这一结果是因为人们在理解这些事件时利用了过去生活中与当前描述相同的具体样例。实验2还发现,即使不存在上述样例,被试仍然没有启用相关的原型。  相似文献   

15.
控制幻觉的研究方法、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幻觉是指在完全不可控或部分不可控的情境下, 个体由于不合理地高估自己对环境或事件结果的控制力而产生的一种判断偏差。控制幻觉普遍存在于博彩游戏、医疗保健、心理健康、投资决策等实践领域。控制幻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方法和实验室任务方法。控制启发式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则对控制幻觉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控制幻觉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动机、权力、反馈、事件与个体的关联性、指导语等。未来的研究可从控制幻觉的多变量及交互作用研究、跨文化研究、调控策略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安慰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1):214-217,252
安慰剂效应是指由安慰剂所引起的可观察的行为.本文讨论了安慰剂效应的确切定义,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差异,以及临床背景、患者的人格特质、安慰剂的特征和医患关系等因素对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安慰剂效应通过期待和条件作用产生.近期的一个研究热点是疼痛和帕金森氏症背景下期待引起的安慰剂效应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本是学生自己的事。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自主的精神,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只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才会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才会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学。这里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因为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完全的自主,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  相似文献   

18.
拉扎勒斯认为应激就是需求与应对源间的不匹配。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应激是普遍存在的。适度的心理压力或应激,对大学生适应环境是有利的。压力源或应激源的存在是产生心理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有了应激源之后不一定都会产生应激状态,还有导致应激的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尤其是个体主观的认知评价等中介因素作用极大。影响大学生应激性评价和因素至少有四个方面是重要的,是与事件相联系的情绪、事件的不确定性、事件的意义评价和自我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19.
《孟子》很多文本可以从与动机相对之后果的角度加以分析。孟子对后果的考量贯穿于整个道德行为之中。良心中内含对理想后果的期待,这是我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在道德行为中没有对后果的期待,这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状态。当正常的道德行为无法实现期待的后果时,基于对后果的预估,可以采取权变的方式加以调整,这是“经权之辨”。虽然后果是外在的,不由自己掌握,“得之有命”,但其实现却有一定的方法可寻,这是“求之有道”。期待与预估的后果都属于设想的后果。当实际的后果与设想的后果不符时,“行有不得”,要以此为契机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反思,这是“反求诸己”。后果不由自己掌握,这会使得道德行为受到外在限制,但我们仍然要坚持道德的理想,这是“性命之辨”。孟子对后果的态度是基于肯认的超越,对其作义务论或后果论的解读均有失片面。  相似文献   

20.
对1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探索其对临床实习中学习关爱的看法.护生认为关爱的学习由关爱或不关爱事件诱发,临床实习中学习关爱的困惑源于临床工作繁重导致关爱病人时间不足.护理教育者要关注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变化,给予积极诱导,让临床实习发挥其在关爱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