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第3届地学哲学讨论会于1988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举行。会议讨论了《地学哲学概论》(初稿。本书即将由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和提交会议的20多篇论文。现将讨论的若干问题简介如下。一、关于地学哲学与会者认为,地学哲学是研究地球客体及地学知识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作为地学与哲学的中介,又是交叉科学是,在科学发展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吸取现代地球科学成果所开拓的新的哲学分支。  相似文献   

2.
2016年9月24—25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编辑部主办,主题为“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科学社会学理论问题和发展前沿”“科学的社会研究”“技术的社会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政策问题研究”和“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等专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国内地学哲学研究有了显著发展,这一方面表现在地学哲学研究加速了它的体制化过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形成了地学哲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试对后者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对它今后的发展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地学哲学研究在内容上涉及到地球科学中的一般性哲学问题和各门地学分支中的专门性哲学问题两个方面,限于篇幅,在此仅概述前一方面有关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成素梅 《哲学动态》2005,(10):51-56
哈里·柯林斯(Harry Collins)是英国卡的夫大学社会学资深教授,知识、专业知识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2005年4月5~12日,他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期间,我就柯林斯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思想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通讯》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它以科学性、思想性、综合性为其特色。创刊两年来,内容新颖,个性鲜明,受到科学技术界、思想理论界的重视和欢迎。该刊文章着重探索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介绍当代科学的前沿,讨论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7.
黄顺基,男,1925年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从事过形式逻辑、数理逻辑、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合著《论辩证思维和它的范畴体系》、《科学的哲学反思》;主编《自然辩证法教程》、《大杠杆——震撼社会的新技术革命》、《自然辩证法发展史》、《大动力——科学技术动力论》、《科学技术的前沿和进展》、《科学技术引论》、《科学论》、《中国管理科学导论》、《大创新——企业活力论》。另有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8.
陈筠泉、殷登祥主编的《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一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期间重大项目“科技革命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研究的重要阶段性学术成果。它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在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这一新兴领域内辛勤耕耘的新进展和新收获。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收入“马克思论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应用”等 8篇论文。这些文章探讨了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STS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STS研究中心和《哲学动态》编辑部等六单位共同举办的“中日韩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行。中日韩三国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分别就三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的研究现状、STS理论研究、大学 STS课程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汝信指出 ,近年来 ,STS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当今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10.
拉图尔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 《哲学动态》2003,(7):19-23
拉图尔 (BrunoLatour)是法国科学哲学家。他与布鲁尔 (DavidBloor)、科林斯 (HarryCollins)、哈拉威 (DonnaHaraway)、罗蒂 (RichardRorty)等杰出学者共同描绘了 2 0世纪下半叶科学哲学研究的绚丽画卷。在经历了哲学和人类学的专业训练之后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最初他参加了非洲和加利福尼亚的田野调查 ,此后他的兴趣集中于考察日常工作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1 979年他与伍尔加 (SteveWoolgar)合作出版的《实验室生活 :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是其人类学调查的阶段性成果 ,这本科学人类学著作此后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tif…  相似文献   

11.
1981年12月21日到25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召开了托马斯·库恩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着重围绕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的动力》(前译《必要的张力》)等几本代表性著作中提出的“规范”(Paradigm)、“科学共同体”、“科学发展的模式”以及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会最近在广州分别举行学术讨论会,就社会主义社会机体的活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社会机体活力的哲学概括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活力是对生命有机体而言的,在自然界生物学领域中有活力问题,在由活生生的人所组成的人类社会中同样也有活力问题。而且不仅是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运用活力这一概念,还可以将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与会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机体活力的哲学概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发展的哲学反思,它涉及到科学的起源,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科学哲学问题,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能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与该社会的科学现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探索中国历史上科学观的发展,应该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由于生产和生活日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帮助,而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又为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朝野上下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由东方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孟建伟博士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一部国内科学技术哲学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全书内容丰富 ,主题突出 ,结构严谨 ,构思新颖。虽然该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是科学哲学研究 ,下篇是科技、社会与文化研究 ,似乎这是两个截然区分的领域 ,但是整书始  相似文献   

16.
1977年5月,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主席团、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哲学(方法论)研究班学术委员会和该院历史、文学、哲学研究所,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举行了会议,讨论“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作用的相互关系和形式——科学探索的战略”问题。西伯利亚分院主席团付主席Д.К.别里雅耶夫院士主持开幕。他谈到探索如何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最好地结合起来和为这二者提供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者们就“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当代启蒙”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1.中国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与后现代思想的视域。依据后现代思想家关注的基本问题,探究后现代哲学的实质意义和深层旨趣,是本次研讨会多数代表的理路。王治河认为,后现代哲学的兴起源于现代化的发展所引发的包括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在内的普遍…  相似文献   

18.
马列主义哲学的一般问题等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社会学的若干迫切问题》(论文集);《科学——哲学——意识形态: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迫切问题》;编《从苏共二十五人的决议和苏联新宪法的内容的角度来看马列主义哲学的若干迫切问题的发展:1978年10月24-25日各加盟共和国的科学理论代表大会的材料》;编《物质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编《哲学研究》(论文集,第二卷);《唯物史观与自然科学》。教科书、哲学教学法 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哲学研究和其它各门科学的联系与合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当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自1984年以来,本刊与其他兄弟刊物协同,为加强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联盟,作了一些工作。今年9月21日,《文学评论》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文学所、哲学所部分同志就文学和哲学的结盟问题举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国广泛开展了有关生活方式问题的讨论,讨论中提出了一些亟待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就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粗浅述评,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一、生活方式的科学归属问题生活方式究竟是哪一门社会科学的对象和范围,这是讨论中首先涉及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见有三:(1)是社会学的对象;(2)是横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等之边缘的新的一门边缘科学的对象;(3)是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事实上,社会生活方式是一个广泛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从本学科的视角出发展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