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台湾基督教学者与教会历史撰述者身处两难之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台湾基督教内部撰述与研究和台湾宗教学术脉络中的基督教研究两大层面,来处理台湾基督教历史与神学两者间的交互辩证史.  相似文献   

2.
提及中国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大家很快会想到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庭筠。但若问及福建天主教史上的开教三柱石,恐怕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福建基督教史著名学者林金水教授在长期从事对明清天主教史的研究中提出,福建天主教的开教三柱石为福清的李九标、泉州的张赓和建宁的李嗣玄。对这些人们还很“陌生”的人物,以往学界的论述十分零星,不便了解。因此,对他们作一整体的介绍,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对福建天主教史和中国天主教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志刚 《天风》2012,(2):36-37
如果用比较的眼光来考察中韩两国的基督教传入史,并思考基督教在中韩两国近代史上所起的主要社会作用,即对各自的民族和国家所起的主要社会作用,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着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有多么强烈呢?下述历史反思可使我们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4.
赵康英 《世界宗教研究》2011,(4):106-115,194
尤西比乌斯所著的《教会史》不仅是研究早期基督教和教会发展情况的宝贵史料,也是研究他本人宗教观的重要资料之一。《教会史》反映出尤西比乌斯的宗教观是由几种不同的神学观点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迫害神学"。通过对《教会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迫害神学"在教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征:早期是"异教迫害论";中期是"皇帝迫害论";而晚期则是"上帝惩罚性迫害论"。尤西比乌斯认为,所有的这些迫害其实都是上帝的安排,是上帝伟大计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笔者所见国内外发表的论述有关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状况的文章有10多篇①。这些文章对笔者写作本文多有启发,如比利时钟鸣旦教授撰写的《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旨在以近年来重要的范式变换为出发点,分梳剖析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一些趋势;香港建道神学院邢福增博士撰写的《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趋向——以美国及台湾为例》一文,从较宏观的角度回顾并评检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在近代中国基督教史方面的研究范式转换和趋向,提出了建立“中国基督教史学统”的观点。不过,这些文章虽然也涉及如何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问题,但并非从多角度专门论述编撰规范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虑,提出从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体裁与体例、内容与分期、文献资料、语言及翻译问题、编写队伍等7个方面思考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规范问题的建议,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学海》2020,(1):47-55
概念史研究正成为中国学术界"语言学转向"的新议题与新视角,但其用法比较混乱,需要澄清其背后不同的方法论支撑与局限。三种研究范畴涉及概念史研究,依据不同的知识脉络传统。诺夫乔伊为代表的观念史研究以观念实在论为逻辑前提,重视人类思想深层次稳定不变的观念单元,使概念史成为不同经典作品对同一观念单元的历时性表达。科塞勒克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以社会实在论为逻辑前提,概念史就成为政治社会变迁的研究方法,把思想观念纳入社会变迁的同一范畴,在史观、史料、概念选择方面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是语词史的典范,关注重要语词的词义变化,以此展示概念、观念与社会的同频变化。三种概念史类型对深层的观念、表层的语言与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各有侧重,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都集中关注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转型问题。中国概念史研究需要警惕"语言的牢笼",思考西方思想与传统观念如何共同塑造现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8.
张健 《中国宗教》2022,(6):6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近年来,四川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四川基督教教职人员和在校神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帮助他们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9.
由罗冠宗、曹圣洁、沈承恩、徐如雷、王毓华、陈忠等几位基督教著名人士撰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史实述评》一书是近年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一部力作,也代表了中国广大基督教徒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关系认识的一个新水平。 (一)该书从多方面介绍了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关系。罗冠宗先生虽自谦该书不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史,但全书实际上涉及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大量的具体事例说明了西方列强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董江阳,1966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督教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史、宗教改革研究、英美福音派研究、政教关系研究、中国基督教研究以及基督教学术传统史。曾游学于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加拿大维真研究生院、香港汉语基督教所、美国耶鲁大学、新加  相似文献   

11.
<正>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镇江,是中国历史演变的重要舞台。这里,长江运河交汇,南北文化交融,大江大河,有山有水,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是一座典型的滨江山林城市。从元代开始,基督教就在镇江扎营生根,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镇江是中华基督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基督教在元代镇江的传播元代基督教在镇江的传播,是中国基督宗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务杂志》是基督教在华创办的一份重要的英文刊物,以杂志为中心的历史考察对整个近代中国基督教史有重要意义。目前海内外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基督教史的研究很多方面都不充实,通过梳理1937年7-12月杂志发表的数篇文章,可以从中得出抗战爆发初期《教务杂志》在战争时局下的基本面相,进而反映基督教界此一时期的一些概况。这可作为对此前研究的一点补遗。  相似文献   

13.
张新樟 《现代哲学》2004,6(1):111-115
哈纳克是德国教会史家和神学家,自由主义新教神学的主要代表;而马克安是使徒之后奥古斯丁之前最重要的教会史人物。哈纳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心所在就是马克安,他穷一生心力研究马克安的结晶就是《论马克安》。本文从哈纳克的学术地位、马克安在灵知思想和基督教会历史中占据的独特的位置,以及《论马克安》的所阐述的义理等三个方面为中译本的《论马克安》作引介。  相似文献   

14.
护理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基督教对看护者工作纪律和职责的规定、护理活动服务对象的改变、看护者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军事护理团体的创立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史研究的兴起被视为中国当代历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美国历史学家柯文在总结西方国家在研究中国史中出现的"中国中心观"时,指出其中之一就是"把中国按‘横向'分解为区域、省、州、县与城市,以展开区域性与地方历史的研究".柯文特别强调"区分"(differentiation)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区分才能对中国历史现实取得一幅纹路细密、轮廓分明的画面.我国地方史专家隗瀛涛教授也曾指出:"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特征各异,史学界日益感到划分若干易于把握的区域空间,进行深入研究,是推动全国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向深度和广度进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得到较大的发展.其成就之一就是各省区到市县的基督教史料整理或通史或断代史的相继问世.中国基督教区域(地方)史研究始见于沿海沿江地区教案个案研究,逐渐发展到内陆、西部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督教研究.近年来,分区域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内外众多热心人的努力下,促成了第一次关于此题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6.
护理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基督教对看护者工作纪律和职责的规定、护理活动服务对象的改变、看护者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军事护理团体的创立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且分布地域广泛,我国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基督教史的研究,通常都是以区域史的视角展开,也有一些属于专题史或个案史,这符合中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将某一民族基督教的传播历史,置于特定的地理区域,通过区域"小历史"研究进而推动整体"大历史"研究。为体现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区域研究规律,同时兼顾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规律,我们以东北、华北、西北、东南、中南、西南六大区域为主线,  相似文献   

18.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的“基督宗教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区的近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与会代表主要就基督宗教来华之本土化、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教会教育和基督宗教来华对中国社会之影响及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发言热烈,争论激烈,畅所欲言,会议始终充满着自由活泼的气氛。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1)这是全国首次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学者的聚会,尤其…  相似文献   

19.
佛教口述史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佛教口述史则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学术界曾经走红。而大陆佛教口述史资源丰富,把佛教口述史作为研究民国史和当代史的证据,具有明显的合法性。但至今还没有引起大陆学术界足够的重视,目前只有《雪域求法记》一部著作流传于世。眼看着丰富的大陆佛教口述史资源的流失,治民国史和当代史的学者应该有抢救佛教口述史料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东渐,启发了梁启超的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用西方传统逻辑研究墨家逻辑形成了梁启超研究范式,并影响着中国逻辑史的百年研究。在对其研究范式的肯定与否定的争论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立场:中国形式逻辑史、中国名学与辩学史、中国符号学史。我们认为,逻辑观的问题是解决中国逻辑史界论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