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得在少年时,常听长辈们说海里凡毕业时要举行隆重的"穿衣挂幛"仪式,远近各坊清真寺的乡老及将要毕业学生的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经此仪式后,他就要离开师傅和同学,独自到一个坊上去负责教务了。时间久了,"穿衣挂幛"就成为经堂教育中海里凡毕业仪式的专业术语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清真寺又重新招收了学生。经过数年的学习,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原一带的海里凡穿衣仪式都相当隆重,除师傅要赠送学生一套长袍外,亲朋好友要送上缎子被  相似文献   

2.
庞士谦(1902—1958),字益吾,经名穆罕默德·特瓦杜尔。回族。河南省孟县桑坡村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教育家、学者、阿訇。1902年,庞士谦诞生于桑坡一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家庭。当时的桑坡,是孟县360个村子中唯一的回族聚居村,居民约1200户、1万余人;有清真寺13座,其中男寺7座、女寺6座,各寺均设有私塾式经堂,有海里凡百余人,凡河南省及长江沿岸的回族学子,大多负笈求学于此,接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这里经堂教育发达,教门兴旺,阿訇辈出,宗教气氛浓郁;但世俗社会教育却不发达,读书人寥寥无几,受…  相似文献   

3.
苏非派简介     
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中,有两本权威性的认主学教本。一本是《天方性理》,是清朝初期先贤刘介廉公著的,后经先贤马复初公译成阿拉伯文,定名《勒脱易夫》;一本是《尔歌益德》,经马坚教授译成中文,称为《教义学大纲》。在后者的旧手抄  相似文献   

4.
正1934年王静斋阿訇编译的《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文重点讨论《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的编译特色、成就和地位。一、经堂教育陕西学派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土化溯源在探讨王静斋阿訇编译的《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之前,有必要回顾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的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土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以无限崇敬和缅怀的心情,深切悼念尊敬的老师马松亭大阿訇归真一周年!他老人家生前,为宏扬伊斯兰教文化,创办新式伊斯兰学校,改良经堂教育,培养爱国爱教、经汉两通、德才兼备的人才,创业艰苦,治学精心,整整奋斗了七十个春秋。1947年初,“北平回教经学院”诞生。这是老师首创的中国第一所伊斯兰教经学院。最早入学的是我们河南籍的九名海里凡,大都是先后毕业于甘肃平凉的伊斯兰师范(后改名陇东师范)阿文专修班,有陈克礼、黄万钧、龚清志等同学。我们慕松亭老师盛名,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来到这所高等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说“《子思》二十三篇。名保,孔子孙,为鲁穆公师”。《隋书·经籍三》说“《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撰”。此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对《子思子》一书皆有著录。而自元以后不见著录。清儒洪颐煊辑《子思子》一卷,在《问经堂丛书》中。黄以周亦有辑本,台湾《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编印基金会印行。《子思子》原书已佚,其篇章题目及其内容,我们今天知之不多。新近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密切关注。在郭店简正式出版之前,报端披露其中有《缁衣》、《五行》、…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承德市是座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回族9,269人,清真寺三座;现有开学阿訇三人、掌教一人。由于他们年事已高,办理宗教事务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为此,他们采取阿訇带徒弟的办法招收“海里凡”,开办了速成经学班。经过穆斯林群众和当地清真寺的推荐,以及本人的自愿,经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招收了十一名(包括为滦平、围场、隆化、丰宁各县代培的六名)初、高中毕业,年满18岁的穆斯林青年当“海里凡”,并于5月1日正式开  相似文献   

8.
《教典诠释》是马图里迪教义学流传最广的名著,也是中国经堂教育中的主要课本之一。《教典诠释》蕴涵的宽容中道理性的思想理论,是今天抵制极端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该名著应是我国宗教人士不可或缺的学习典籍。  相似文献   

9.
《教典诠释》是马图里迪教义学流传最广的名著,也是中国经堂教育中的主要课本之一。《教典诠释》蕴涵的宽容中道理性的思想理论,是今天抵制极端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该名著应是我国宗教人士不可或缺的学习典籍。  相似文献   

10.
塔夫塔扎尼是14世纪中亚伊斯兰著名学者,于阿拉伯伊斯兰多学科研究中成果颇丰,特别是他诠释的马图里迪教义学家纳萨菲的《纳萨菲信仰》(《教典诠释》)一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经堂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塔夫塔扎尼的生平、著述、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教典诠释》与经堂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塔夫塔扎尼的教义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典诠释》能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在于它所阐发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始终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这无疑说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域外文本及其阐发思想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了凡四训》是明清两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善书经典,至今仍有很高知名度。现在仅见藏于日本的三部了凡重要文献,其实就是《了凡四训》的祖本。1601年的单刻本《省身录》,是现存了凡善书著述中的最早刻本,也是《了凡四训》首篇"立命之学"的原型;1607年的单刻本《立命篇》,已具备《了凡四训》的雏形;1701年的和刻本《阴骘录》是一部"准汉籍",其底本为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不仅完全具备《了凡四训》的内容结构,而且多出了著名的了凡《功过格》,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及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明初回族穆斯林在山东定居以来,清真寺随之相继建立,伊斯兰教也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它在山东的传播大体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口头或文字的,如宗教节日的集会、七日聚礼、五时礼拜和平日宗教活动等场合的宣讲,以及后来的经学著述、翻译等,二是经堂教育,即在清真寺内招收海里凡,由经师传授经文,毕业(俗称挂帐或穿衣)后受聘于各地清真寺充任阿訇,并由其培养弟子,承前启后,世代相袭,成为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经学系传谱》(以下简称《系传谱》)记载了明末清初,胡登洲中兴伊斯兰经学开创经堂教育,与其弟子共七传的师承体系,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伊斯兰经学教育的经籍科目、授学方法、教学特点、历史脉络等内容。它是胡登洲及其传人,历代经师共同推动伊斯兰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礼仪等中国本土化,逐渐形成明清以来回族经学范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1)。同时还是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近日,落入一居民家中的南京小王府巷礼拜寺旧址墙中所夹"认时天命"古碑,经市伊斯兰教协会马松仁、穆胜二先生协调使之完璧归赵。史考该寺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光绪十一年寺内聘经师授学至民国止,曾培育优秀海里凡数十名。20世纪60年代,清真寺被木器厂、电线电缆厂占用。落实政策后,该寺权属归还市伊斯兰教协会,但其中安置有28户住户。近期,马松仁先生凭多年管理经验,认定该寺"认时天命"古碑落入一住户家中,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于1991年11月7日至14日在济南举办第三期海里凡培训考核,参加这次考核的海里凡二十一人,来自济南、泰安、济宁、德州、荷泽等地。考核内  相似文献   

16.
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话语体系,是指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目标、理念及表达方式共同建构起来的体系。从《经学系传谱》来看,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目标就是经师的培养、经书的引入与阐扬,培养教门意识。这些内容有助于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一、民国青促会成立的背景民国时期,青海之所以要成立"青促会",有其特殊的历史、民族和社会背景。(一)历史背景。清末,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施行新政,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和《钦定学堂章程》,开始了近代中国"废科举、办学堂"的教育新制度。在此影响下,回族中的先进分子进步意识逐渐觉醒,深感科学技术与启蒙思想的重要,从而掀起了近代穆斯林的新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纷纷投身改革传统的经堂教育制度,倡导并兴办新式学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经典的翻译在文明互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杨敬修的《古兰经大义》颇具特色。一、杨敬修其人杨敬修(1870-1952),字仲明,号秀真,生于河北盐县(今黄骅市),幼年时移居天津,人称杨秀才。少年杨敬修到清真寺做海里凡,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以及伊斯兰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波斯四书"是指《艾慎阿忒·拉玛阿特》、《拉瓦一哈》、《默格索德·阿格撒》、《米尔萨德》等,他们是关于苏非理学的波斯文著作,在回族经堂教育中流传已久,且较早被翻译成汉语,对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尤其是在苏非理学层面影响很大。一、刘智提及的"六大部经"明末清初回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发展成熟,文献积累逐渐丰富。穆斯林经师搜集、整理和翻译宗教文献的意识增强。同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体定位,称之为"经",以示尊  相似文献   

20.
《昭元秘诀》波斯文原本、注解本及其汉译本,作为中国化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认主学最高教材,国内学术界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整回溯了《昭元秘诀》的成书、注释、流传及汉译的过程,考证了作者、注者、译者的生平与师承关系,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