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辉 《宗教学研究》2000,2(2):117-121
本文在对魏晋南北朝中国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后,论证佛教借助儒家的忠孝仁义等思想,改变了佛教超脱政治的倾向,为现实的王道政治服务,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佛教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卓越 《法音》2008,(7):13-22
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社会发展的繁盛阶段,亦是佛教中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基于佛教势力的极度膨胀,统治者出于政治需求,加强了对佛教的政治控制。《唐会要·释教上下》从制度因革的视角,阐述了唐代统治者立足于佛教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制定了一系列的佛教政策,加强了对佛教的管理。这些政策以及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唐代佛教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徒曾经长期以"高尚其迹"相标榜,坚持出家不拜俗的印度传统.一些固守儒家传统的人士攻击佛教"无父无君",损害了封建纲常名教.从东晋至唐朝,朝廷举行了多次关于沙门拜俗的争论,其中以东晋成康、元兴、唐高宗龙朔二年的争论最为激烈.中国佛教僧人在元代彻底地改变了出家人不拜俗的戒条,接受了儒家忠孝至上的政治伦理原则.中国佛教与王权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佛教以出世的精神服务于现实政治的伦理关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民主精神和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宽容态度,体现了儒家的忠孝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佛教"契机契理"的圆融精神.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摆在中国佛教界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一、对中国佛教的前途与命运要有新认识佛教传入中国并渗入中国文化血脉历经两千多年。一部中国佛教史就是一部佛教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历史,也是一部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相容、依存、互动、融合的历史。首先,佛教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佛教在早期译传阶段,经罗什、玄奘等大师大量译著和研究成果的推动,一开始就融汇到中华多民族的文化洪流之中,并很快取得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崇高地位,确立了“不依国主则…  相似文献   

5.
孙英刚 《世界宗教研究》2015,(2):43-52,205,53
史籍有关武则天在明堂设置"七宝"的政治和宗教意涵,被以前的历史和宗教研究所忽略。"七宝"(sapta ratna)作为佛教转轮王(Cakravartin)的符号和身份标志,从政治术语、仪式、君主头衔、建筑空间上显示了佛教王权观对中国中古政治的影响。而从整个佛教在亚洲大陆的兴起与传播来看,用"七宝"标志和宣扬佛教君主身份的传统,也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在中国中古时代,不论是作为帝国中心的长安、洛阳、邺城,还是位居西北边陲的敦煌,转轮王七宝的图像都广泛存在。这些坚实的图像证据,证明转轮王观念曾经在中国中古时代,在政治起伏、社会生活和思想变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武则天利用佛教宣扬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不但在中古史脉络中不特殊,而且也仅仅是当时佛教世界普遍使用转轮王来解释王权这一潮流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南传上座部佛教自传入中国云南境内后,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系,有着不同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乃至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地方性"特征。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组织制度与傣族社会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托的,通过神圣化的仪式和突出等级职责的宗教行为,为世俗社会组织和制度提供着神圣的合法性与政治认同,而世俗社会的组织制度则从政治法律支持、经济支持、信仰支持等方面来维系和扩大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含冬 《美与时代》2014,(9):106-106
佛教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被进一步的中国化,而隋唐时期政治背景的稳定,经济的富足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的装饰艺术也在此期间达到了高潮。通过对隋唐时期的佛教装饰艺术的探索,借以探寻唐代佛教装饰艺术中的民族化装饰审美理想,唤起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继承。  相似文献   

8.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佛教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对外来的佛教文化创造性吸收和发展的过程。本文认为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在精神上相融相通,二是佛教为中国社会之所需。文章从政治、佛教义理、僧团制度、民众信仰、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概要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容,认为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应该继续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负时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肖永明 《法音》2008,(9):25-29
时至近现代.以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印经、讲学、弘法为机枢,中国佛教一改明清以来衰敝不振的状况,全面复兴。其波推浪涌、波澜壮阔之势,运承隋唐中国佛教之盛.而有别于隋唐佛教的则是.近现代中国佛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在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乃至社会政治领域中.大放异彩.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向平  高虹 《法音》2008,(10):18-28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嵌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巨变。佛教在此过程中为适应时代要求,亦经历了从出世到入世的变化。近代太虚大师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人间佛教”的提出,为佛教从出世向人世转变。从而进入社会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新进 《中国宗教》2018,(10):10-11
佛教自公元前后两汊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不断融合,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本土佛教。纵观历史,中国佛教的传承与发展,与其历来主张的爱国爱教思想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沙门是否应该致敬王者,本质上是王权和教权何者至上、佛教僧众是否无条件臣服帝王的问题。这是佛教在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才出现的新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决定着王朝处理其他佛教事务能够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东晋时期围绕这个问题的朝野论战,是政界和教界关于佛教与政治关系从理论到实践的双重探索。只有当佛教僧众无条件臣服帝王的时候,沙门是否应该致敬王者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经过数百年反复较量,政界和佛教界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不仅最终确定了佛教在封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为解决封建国家处理其他宗教与政治的基本关系树立了参照样板。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总结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提出应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佛教经典阐释,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佛教文化创新发展,向世界弘扬中国佛教和中华文化。在这些方面,中国佛教协会开展了很多工作。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国佛教协会通过组织各种层级和类型的学习班、研讨班,引导佛教界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积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所谓佛教的中国化是指,一方面佛教学者从大量经典中提炼、筛选出佛教思想的精神、内核,确定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教义理论、礼仪制度和修持方式;一方面使之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并深入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换言之,佛教的中国化,也就是佛教日益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融合,进而形成独具本地区特色的佛教的过程,表现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特殊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昂山素季是缅甸著名政治领袖,又是虔诚的佛教徒,她用佛教来阐释民主、人权、自由、非暴力等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精神革命论和参与式佛教,深化了其思想建构。佛教不仅是昂山素季政治思想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构成其思想的重要内容,并推动其思想的佛教化。本文主要利用昂山素季本人的文章、讲演、采访,梳理佛教在昂山素季政治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她如何运用佛教来阐释现代政治观念,以及佛教对其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始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与玄学结合,得以广泛传播;至隋唐时期,才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形成众多宗派,并深刻影响到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宋代以降,佛教逐步衰失活力,与民间世俗文化混迹。佛教传入贵州在明初。明王朝于永乐十一年(1413)建贵州省。佛教自此逐步在省内展开,但又受到全国佛教总呈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公元前,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传入中国内地和朝鲜、日本等国的通常称为北传佛教,传入我国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称为藏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及我国云南边题的称为南传佛教。到今天,佛教的传播得到了新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佛教徒6亿多人。在世界佛教中,藏传佛教越来越受到重视。佛教渗透于藏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之中,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西藏的文字本身就脱胎于梵文,没有佛教就没有西藏的文化。但是,中国内地在历史上号称为第二佛国,汉地佛教也是世界佛教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明尧 《法音》2009,(6):15-23
众所周知.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在整体上显现衰微之势。到了清末民国年问,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和国内政治对佛教剥夺之加剧.这种衰落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挽救危难中的佛教,一大批高僧大德纷纷问世.为危难中的中国佛教把脉开方。他们都一致认为.佛教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地步.根本原因是,僧团素质低,道风不振,戒律松弛,不关注现实人生,等等;所以佛教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首先革除自身的痼疾,树立正气,强身固本,所谓“真气内充,邪不能干”.  相似文献   

19.
袁帅 《法音》2022,(10):51-53
<正>佛教可以说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自传入中国以来,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便逐渐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深度广泛融合,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佛教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被主流社会群体、正统文化体系所接纳并且实现融合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应该系统深入地认识我国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我们知道,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