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出现的时间、原因以及未实施自杀的原因、当时的精神状态。方法:通过问卷测查和访谈的方法对115名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0.5%,大学之前就曾出现过自杀意念的学生占61.73%,大学以后仍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26.09%,12.17%的学生曾有自杀计划,考虑到父母或亲人是未实施自杀的重要原因,21.74%的学生呈现出焦虑或抑郁状态。结论:大多数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在中学时即出现;学业压力和家庭问题是高中时出现自杀意念的重要原因,父母在学生自杀问题上扮演复杂角色;自杀意念会伴随一定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姜伏莲 《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对多所地方高皎新生UPI调查的筛选率、自杀意念、主要心理症状的选择率进行比较,发现:一类学生的筛选率分布在6.3%-40.08%之间,曾有自杀意念者在0.66%-3.30%之间.学校之间差异显著;主要心理问题有情绪和性格问题、强迫倾向、人际关系障碍等,在主要心理问题的性质上各有较高的一致性、仅在个别项目上和选择率上存在差异;从整体看师范与非师范之间、本科与专科之间并无规律性差别,论文还就各校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与一致性的原因及高校UPI稠查与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为了充分了解藏族高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UPI问卷对西藏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畜牧兽医系和财经系393名藏族高职新生进行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调查。通过SPSS13.0对数据在心理健康状况总水平、"自杀意念"、性别差异、三个关键项目因子、选择最多项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总体而言,藏族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五点措施:1、做好藏族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2、健全学生心理档案;3、加大学校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4、针对性的开设心理教育健康课;5、加强学校思政和心理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福州大学2004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全国成人、全国大学生及本校1992级学生进行对比;并进行理工科生与文科生以及男生与女生的横向比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州大学2004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调查显示,t67N健康、无任何不适者1587人,占38.26%;六成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不适者达2128人,占51.30%;中度不适者405人,占9.76%;严重不适者28人,占0.68%。存在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症状(42.26%)、人际关系敏感(38.71%)、偏执(26.30%)、焦虑(17.19%)、恐怖(17.11%)等。通过比较研究,福州大学2004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全国成人但优于全国大学生;与1992级的纵向比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严重化趋势;理工科生与文科生以及男生与女生的横向比较,文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理科生好;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忽视量表、自尊量表、希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全国七个省份八所中学共845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忽视、自尊、希望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父母忽视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和希望在父母忽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忽视通过三条路径影响自杀意念: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希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被欺负、自尊、情绪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采用网络被欺负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来自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网络被欺负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情绪应对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研究有助于了解青少年网络被欺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农村育龄期妇女的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卫生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课题组对山东省924名农村育龄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自杀意念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自杀意念越高.应给予农村育龄期妇女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以减少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心理健康的社会学模型和社会-文化模型,本研究考察师范生职业认同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的调节效应和抑郁的中介效应。被试为700名师范生,研究工具包括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表明:(1)职业认同得分、自杀意念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显著;(2)职业认同与抑郁、自杀意念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杀意念和抑郁呈显著的正相关;(3)性别在职业认同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该调节作用还部分通过抑郁这一中介变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医学生中探讨气质性乐观、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以及乐观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两所医学院校的8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应激事件对医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应激事件越严重,学生的自杀意念水平越高;②气质性乐观对应激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气质性乐观是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本校2007级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在高校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我校2007级入校新生的HBsAg及HBsAg阳性者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指标。结果显示2007级新生HBsAg阳性率为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8.18%,4.13%,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新生HBsAg阳性模式中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模式为主,分别占41.24%和48.02%。因此,在人口密集的高校学生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乙肝的预防治疗及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绝望感、自杀意念状况,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机制,为自杀的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在校高中生300人,利用应对效能量表、贝克绝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15%,数量分布无性别、年级和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乐观主义在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种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是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通过乐观主义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江西赣州九所公立学校三个年级的1311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问题性网络使用对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问题性网络使用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和自杀意念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孤独感在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初中生自杀意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即孤独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随着领悟社会支持的增强而减弱。因此,问题性网络使用和初中生自杀意念之间存在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医生是自杀意念发生的高危群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质量。通过已有的文献梳理,总结不同学者关于自杀意念概念的差异,并对医生自杀意念评估工具、医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如何有效干预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比较。总结目前医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研究可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第二,医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欠缺各因素间的关联性研究;第三,医生群体的差异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Greenwald开创的内隐联想测验,自编IAT程序,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较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对自杀类词语敏感等。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阶段-环境匹配理论、自杀逃避理论以及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通过追踪调查的方式,探讨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问卷,对271名中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共三次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氛围、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都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稳定性;(2)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分别可以延时预测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3)负性情绪对校园氛围和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存在完全跨时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菡  余思  刘勤学  张微 《心理科学》2019,(2):335-342
采用问卷法对9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究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以及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应对方式是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变量;(3)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直接效应对于友谊质量低的青少年更显著;(4)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间接效应的后半段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友谊质量高的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水平相对更低。因此,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应对方式影响自杀意念,友谊质量在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心理痛楚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1092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建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考察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痛楚在该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累积情境风险可正向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该调节效应以心理痛楚为完全中介,即,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对云南省331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并探讨了包括自杀意念及自杀企图在内的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27(13.2%)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卡方检验显示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154(4.7%)名大学生有过自杀企图,男女生人数没有显著差异;(2)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在自杀意念上,女生、独生子女、文科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和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月支出少于100元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之对应的大学生;而在自杀企图上,只有来自城市的学生和不完整家庭的学生、月支出少于100元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与之对应的大学生;(3)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与心理症状、生活事件、情感中心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问题中心应对、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4)在结构模型中,社会支持在心理症状和自杀行为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情感中心应对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症状的调节作用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而问题中心应对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事件的调节作用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青少年对身体的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探讨自尊是否在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采用身体不满意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和友谊质量量表对来自湖北、安徽、河南、吉林四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身体不满意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在身体不满意通过自尊影响自杀意念的中介模型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在友谊质量较低的青少年中,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如何降低自杀意念是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中家庭因素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文献22篇,包括158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980人。结果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年龄阶段、自杀意念测量工具能够显著调节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独生子女比例能够调节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影响自杀意念,家长应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教养方式,而非拒绝、过度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