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佛教历史上的刻经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荣 《法音》2000,(1):68-70
佛教于两汉传入我国后,随之有大量经、律、论译出并流通于世。但五代以前,均是以手抄本为主,福建也不例外,其中著名的例子有:唐咸通十四年(873),懿宗李赐号福州怡山长庆寺住持大安“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命剑南写开元藏经给之。”~[1]景福二年(893),福建观察使王潮延请僧人“缮经三千卷,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妙”~[2],供养于泉州开元寺藏经楼上。天二年(905)春,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人缮经5千卷藏于莆田灵岩寺;同年夏又藏佛经541函5048卷于福州寿山。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  相似文献   

2.
罗山 《法音》2000,(1):47-48
巍巍千古秀,灵源湛湛万年清。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郊,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当风雨大作,辄簸荡有声而得名。涌泉寺位于山腰海拔455米处,背枕白云峰,面临香炉峰,佳气郁葱,风景秀美。唐建中四年(783),灵峰禅师在山中建华严寺,后废。五代梁开平二年(908)闽王王审知礼请雪峰义存大师之高足神晏禅师来山驻锡,遂称国师馆,拥徒1500多人,一时称盛。乾化五年(915)改为鼓山白云峰涌泉院。入宋,成平二年(999)朝廷赐“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额,后又送赐御书。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为寺。曾两度…  相似文献   

3.
慧周 《法音》2000,(1):44-45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寺建于唐成通十一年(870)。当时,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在雪峰山一大枯树下静坐,感得里人谢傚等为其诛茅结庵于柽洋凉映台北,此为建寺之始。后徒众渐多,容纳不下,遂在离庵三百步处别建新居,其址即今之崇圣寺。乾符二年(875)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于是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廉…  相似文献   

4.
文澜 《法音》2000,(1):50-51
蜚声海内外的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大中元年至六年(847—852)间,华严宗僧行标曾驻锡此寺。大中二年(848),天台宗僧令言于开元寺西创支院“西罗汉院”。五代闽国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笃信佛教,于开元寺西北创支院。当时…  相似文献   

5.
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千岩百洞奇难状,陨石飞星古所都。水鸟皆谈不生法,云林巧绘太平图。山狮十八惊呼起,一吼当令万象苏!──太虚法师《南普陀题石》南普陀寺座落于厦门市区西面的五老峰之麓,左邻厦门大学,坐北朝南,依山面海,风景优美,为我国东南沿海千年名刹之一。寺乃五代时僧清浩所建,称泗州寺。宋治平间(1064-1067)重建,改名普照寺。元至正间(1341—1368)废。明洪武间(1368—1398),僧觉光重建,常住僧众达百余人。明末寺毁于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师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6.
真正佛子妙峰古月妙峰(1540—1612),俗姓续(一说徐),名福登,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今临汾市)人,晚年为五台山护国圣光永明寺(今显通寺)的住持,是明代著名的高僧和建筑家。憨山大师认为“我明二百余年,其在法门建立之功行,亦唯师一人而已”;就是在两...  相似文献   

7.
慈仁 《法音》2000,(1):58-58
万福寺位于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联华村内的黄檗山主峰绎节岭之麓。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山方圆30里,峰峦层叠,怪石林立,以五岭、七石、十五峰构成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唐贞元五年(789),莆田人正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79),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大中二年(848),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又…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宁德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北邻浙江省温州地区,南接福州地区,管辖九个县(市),人口近300万,由于历史上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该地区信仰佛教人数多,现存寺院780座,僧人5459人,在家居士18000余人,寺院及信教群众居全省各地(市)之冠,该地区佛教文物也颇具特色,现简介如下。最早的佛教寺院──霞浦建善寺南齐永明元年(483)在温麻县(县治在令沙江镇)创建“建福寺。”唐代置长溪县,迁县治于今松城镇,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徙于今霞浦县松城镇东关华峰山麓。自始建至今已有151O年历史,是闽东历…  相似文献   

9.
任永生  张琳 《法音》2001,(2):35-38
清水寺座落在京都东山三十六峰之第二十九峰--音羽山的中西部腹地,占地13万平方米。始建于奈良时代(707-805)末期的宝龟9年(778),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清水寺是日本北法相宗的大本山,也是为响应赵朴初先生提出的“黄金纽带”构想而由日本佛教界发起创立的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的所在地,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清水寺的历史沿革  1、清水寺的创建  相传日本奈良时代末期的宝龟9年(778),观音菩萨托梦给大和(今奈良)子岛寺高僧延镇上人(?-821),要他“去木津川北岸寻找清泉”。延镇上人…  相似文献   

10.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中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询(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授过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今山中尚存古黄帝词、龙栈道。汉末,有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人山修道。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  相似文献   

11.
福建比丘尼     
全慧 《法音》2000,(1):59-62
尼众丛林与大德三国吴、晋之际,佛教传入福建。寺院的创立,始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当时福建有绍因寺、延福寺、林泉院等5座寺院。尼众的寺院始于南朝梁大通元年(527),位于闽县(属今福州)的法林尼寺是福建第一所尼众道场,“闽中尼寺自此始”[1]。南朝陈太建二年(570),怀安(属今福州)又增建一所景星尼院。据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在今福州地区范围内(还包括古田、宁德、霞浦等处)一共有尼院93所。其中建于唐代的4所,它们是位于长乐的金砂尼院与禅林尼院,分别建于唐咸通五年(864)…  相似文献   

12.
慈云 《法音》2000,(1):57-57,56
支提山位于闽东鹫峰山东南部,海拔800多米,今属宁德霍重乡。“支提”为梵语的音译,积集之义,又译聚相。由于《华严经》曾记载:支提山为天冠菩萨说法处,这更使得福建这座名山遐迩闻名,以至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唐代武则天时,高丽僧元表往西域瞻礼圣迹而回,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至支提山那罗岩,居石室中诵持《华严经》。五代末,吴越王钱俶命法眼宗清耸了悟禅师入闽上支提山,了悟于山中建寺。宋开宝四年(971),朝廷赐额“华严寺”。后了悟回杭州灵隐寺,由其法嗣辩隆继席。雍熙二年(985),朝廷又赐额…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9,(1)
新加坡华裔名僧法排法师去年10月上旬在福州怡山西禅寺圆寂,福州市僧尼信众,台湾、香港、新加坡法侣共二百余人集会,隆重举行回向法会,佛协福建省分会会长妙湛法师致悼词,明旸法师以及海内外有关寺庙、佛教团体、诸山长老送了花圈和挽联。法禅法师早岁出家于福州西禅寺,1947年赴新加坡弘法,曾先后住持南洋群岛各寺。数十年来,  相似文献   

14.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开发较早,被誉为“海滨邹鲁”,也是宗教荟萃之地,而道教在福州有着悠久历史,对当地生活、民俗、文化以及对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早在秦汉期间,福州就有方仙道、黄老道活动的踪迹。相传,在汉武帝时,江西临川何氏九兄弟,来到福州于山修炼,又至仙游九鲤湖炼丹,用丹饲养湖中鲤鱼,鲤化为龙,九人各乘一龙腾去,人称为“九仙君”。南朝萧齐时,道士王霸善黄老之术,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所撰《三山志》载:“梁时有王霸仙人在怡山修  相似文献   

15.
师徒三尊     
师徒三尊福生周青梅在五台山圆照寺都纲殿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及其二位弟子达玛仁勤和克主杰的肖像,人称其为“师徒三尊”或“宗喀巴三父子”。这就表明圆照寺是五台山的一座黄庙。何为者也?宗喀巴(1357—1419),法名洛桑札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  相似文献   

16.
诗韵钟声塔影姑苏城外寒山寺纪胜雷应行(一)寒山寺座落于苏州西郊风景秀丽的枫桥古镇,京杭大运河东岸,亦名枫桥寺。据苏州地方志载,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僧人寒山子尝卓锡于此,后希迁禅师于此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兹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证唐大安禅师的俗籍、生平,由何处前往沩山躬耕助道,继主沩山法席与离沩返闽重兴福州怡山的年代,受封“延圣大师”之号与所居视野院为“延寿禅院”的年代,归寂的时间、地点,在闽弘法的年数诸问题,澄清了有关其生平记载的迷雾。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一名源于何时众说不一,有人据《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550—577)始见干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但《水经注》述说五台山时曰:“其山五峦巍然,迥出群山之上,故曰五台。”《清凉山志》也说《水经注》云:“峨谷之水,出于中台。”可见当时已有五台之说。《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466—527)撰写,因此五台之名最晚也应出自北魂年间。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11)
福建省长乐县莲花山,涧古松幽,映红掩绿,林壑苍翠,龙井清澈,座落在这里的千年古刹龙泉禅寺驰名中外,是百丈禅师的出家落发之地。龙泉寺原名西山寺,开山于六朝梁承圣三年(554)。百丈怀海禅师(720~814),福州长乐沙京人,俗姓王,名术尊,儿时随祖母到西山寺进香,指佛像问祖母:“此是何物?”祖母答是佛,木尊说:“看他与人无异,我将来亦要做佛。”成年后,木尊入西山寺侍奉慧照和尚。一日师令浣巾于井,木尊见青黄二龙戏井中,玩之迟归。师诘之,遂以钵探二龙戏于师前,师奇之,为剃度,令游方,临行嘱之:逢马则恭,逢丈则止。后怀海于江西洪州得法于马祖道一,为入室弟子,住洪州百丈山(今江西省奉新县)创立  相似文献   

20.
药师寺,位于奈良市西京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为奈良七大寺之一,始建于日本天武九年(680)。本尊是药师三尊(日本国宝)。历史沿革日本天武九年(680),日本第四十代天皇为了祈祷皇后疾病痊愈,发愿在飞鸟藤原京建造佛寺,这便是药师寺建寺之始。七年后,药师寺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