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气”、“神”三位合体论是《太平经》天道观的思想核心,也是《太平经》藉以统 摄其庞杂内容的根本观点。《大平经》以这种根本观点来指导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提 出了以奉天地、顺五行、协调阴阳、崇尚道德为纲领的杜会治平思想。这种社会治平思想的提出, 是以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基础为其历史根源的。  相似文献   

2.
朱熹编撰《家礼》,希望将儒家的礼仪能够全面贯彻到士庶的生活世界.《家礼》创设祠堂制度,祠堂成为士庶举行礼仪的圣凡空间.透过《家礼》,可见朱熹礼仪世界的神圣维度:祭之在祠、祭之在时、祭之以物、祭之以诚共同构建了祠堂为中心的神圣空间;同时,在祠堂举行的冠、婚、丧人生礼仪以及日常礼仪则显示了祠堂作为凡俗空间的面相.通过仪式的...  相似文献   

3.
《学术研究》1983年第1期发表了顾春明的文章《试论现代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直接影响》。作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突破,对伦理道德学说产生着直接影响, 1 宇航学的发展,改变着伦理学研究中心的传统观点。宇航学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宇航学的高速发展,提出了伦理学研究中心要转移到宇宙。这就同传统的伦理学以地球的人为研究的中心的理论发生了矛盾。伦理学要适应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状况,就要改变研究中心的传统观点,最  相似文献   

4.
正《古兰经》能否翻译成其他文字一直是历代学者关注的焦点。爱资哈尔大学的权威学者谢赫·穆罕默德·迈拉基于1932年在《爱资哈尔》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陈述了主张不能译为其他文字者和能译为其他文字者的观点,并进行了综合分析。谢赫·穆罕默德·迈拉基倚重哈乃菲教法学派的观点,对其他三大教法学派的论据作了比较,结合当时世界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出结论:《古兰经》可以翻译成其他语言,翻译绝非篡改,《古兰经》经文翻译为其他语言后对其原有精神和意义毫无损毁;再者,《古兰经》虽以阿拉伯语降示给先知穆罕默德,其最终目的是将其传达给世人,译介则是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管子·水地》篇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先秦诸子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中,《管子·水地》篇的主张颇具特色。它以地和水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既不同于老子、庄子所主张的道或庄子后学所主张的天,也不同于《易传》中以太极为世界本原的观点。这种独特性,使得《水地》篇在是国哲学史上占有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水地》篇这种以地和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是如何发生的呢?或者说,它的思想渊源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重要文献,易学思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太平经》中共有38处直接引用《周易》经传原文或化用了易理,《周易》中的天数地数学说则是《太平经》中世界构造的理论依据之一。《太平经》又吸收借鉴了京房易学的阴阳消长理论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行,并以八卦休王说对其世界运行观念作了补充。汉代易学中的爻辰说、八卦方位、十二辟卦学说也为《太平经》解释世界提供了一些依据。《太平经》借易学符号而提出了重德轻刑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7.
舒小昀 《学海》2015,(4):179-183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支柱,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本文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中心将恩格斯的能源观与恩格斯对历史的记述、英国的历史事实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恩格斯的能源观。恩格斯关于能源的论述包括自然资源、历史、社会等方面内容,其能源观将人的完善、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提出了一些有关能源问题的启发性观点。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1,(10)
《中国宗教》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状况,聚焦世界宗教大势,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以贴近实际、导向正确、观点权威、图文精美为追求,赢得了  相似文献   

9.
从宗教历史学看口述《论语》的传承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比较的观点,以宗教历史学“创建者”、“话语”、“权威”等主题类型为中心,参照佛教、基督教之例,考察了《论语》形成的历史过程。认为《论语》成书经过听闻、口传、记录、集稿、编纂、定稿等漫长过程,并着重探讨了其口诵传承层面,从而使人进一步了解到《论语》“原本”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1、规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对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实践唯物主义是以“改变世界”并“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为己任的“新唯物主义”;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的科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中心的转移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书的汉译本,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本书标志着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从孕育、发展而成完整的系统,标志着批判理性主义从方法论和知识论扩展到本体论。其中关于世界3的理论和知识的进化论观点是最引人注目的。与此相关,从生物学观点研究人类语言也是一个方向。本书的思想倾向非常鲜明:反对主观主义知识论,提倡客观主义知识论。它作为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状况,聚焦世界宗教大势,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以贴近实际、导向正确、观点权威、图文精美为追求,赢得了政、教、学三界的理解和支持,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状况,聚焦世界宗教大势,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以贴近实际、导向正确、观点权威、图文精美为追求,赢得了政、教、学三界的理解和支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尤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审视下,多被解构为东方文化的异质符码,寓言式的影像传达成为第五代创作者的集体路径,而异质性在他们作品中的孕造,很大程度依赖西方世界"域外"的叙事空间的绘制:古老的山村、乡野、土地、荒原……第六代的出现令延囿十余年的叙事空间发生第一次偏移,青年创作者的激进求异将上一代权威划定的辖域视作第二个中心,于是在作为"西方之异域"的"寓言世界"外,又另辟一空间——城市,这同样具有与两处地理中心对立的异质意味。再次开辟异质时空的浪潮似乎迟迟没有到来,古老的寓言伤逝已久,城市成为形色单一的娱乐化影像场域,乡村也因主体流行文化的离析与现代性的入渗逐渐失去原有的叙事价值……直到近些年,《路边野餐》《塔洛》《清水里的刀子》《冈仁波齐》等作品,以及毕赣、张睿珺、万玛才旦、王学博等导演的出现,令华语电影空间延展的传统有了回流之势。他们将诸多不均匀的、多元分布的关系捏合起来,构建既不同于寓言故事稳固自洽的封闭空间,又有别于不设围栏的开放式废墟的"异托邦",它既有意规避再现现实空间熟稔的物质景观,又如镜像折射出现实世界的倒影,让我们得以从中洞悉那些映照存在与真理的瞬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状况,聚焦世界宗教大势,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以贴近实际、导向正确、观点权威、图文精美为追求,赢得了政、教、学三界的理解和支持,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  相似文献   

16.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奖学思想则以生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现代人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美学的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洪范》学上,张景、廖偁、胡瑗、苏洵、王安石、曾巩等诸儒,以义理之学取代汉唐的注疏之学,以政教论取代汉唐的五行灾异论,将《洪范》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阶段。这种义理化的《洪范》学的兴起,既形成了宋代《洪范》学以义理解经的基本诠释方式,同时也为南宋《洪范》学奠定了以"皇极"为中心的诠释结构。  相似文献   

18.
陈琴 《天风》2012,(9):54-55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当代基督十架》,就被书名吸引,印象中很少读到这样的书,就买来一读为快!作者斯托得是著名的英国牧师,同时亦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著有《认识圣经》、《再思福音使命》、《当代圣灵工作》、《当代基督门徒》、《C型观点——基督徒改变世界的行动力》、《为真道而战》、《真理的寻索》等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普兰丁格在《必然性的本性》一书所提出的“偶态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普氏首先将“必然性”界定为“广义的逻辑必然性”,指出从言偶态和从物偶态是一致的;继而又指出,我们需要以“可能世界为基础来谈论现实世界”,故现实世界只是一种“已得的”可能世界;他的这一观点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本质”和“同一性”概念的传统认识,但是却为宗教哲学的经典问题(如神正论)找到了一条相当具有说服力的阐释之路.故他的这种偶态分析应当引起思想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穆斯林》2011,(6):63-63
<正>《中国宗教》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状况,聚焦世界宗教大势,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以贴近实际、导向正确、观点权威、图文精美为追求,赢得了政、教、学三界的理解和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