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秉江 《现代哲学》2004,(3):112-117
宗教现象学是当代西方文化中使用现象学方法来诠释宗教的一种学说,它在理论上与传统宗教的理性实体学说和自然神学理论相区别,一是将宗教的论证方式由外在实体出发转向由人的直观意识出发,二是将对神的论证由理性论证的途径改变为意识直观和生存体验的途径。宗教现象学把人的直观意识体验和生存感受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它同时把宗教理解为前导入的生存的意义纲领。宗教现象学跨越了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心理学、人类学及神学等多个学科,尚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说明,作为《国家篇》核心论题的正义理论,主要是通过技艺论证得以阐明的。技艺论证的范围应比通常理解的更宽泛,它既包括了功能论证,也包括了理性思辨。此论证应视作一个贯穿全书的基础性架构,它先是把正义的对象从个别事物扩展到世界整体,进而从灵魂秩序中为正义找到了一个自然基础,最后把灵魂正义和城邦正义统一起来。借助于对这一论证的分析,可以解决柏拉图正义理论中所谓的"工具性困难"。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提出既区别于西方基督教神创论,又区别西方进化论的自然创造论;中国古代自然价值论是存在论与价值论统一、科学与道德统一的理论.它是我国宝贵的思想资源,对现代自然价值论和生态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体权利论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体权利理论引起了人们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但由于它在理论根据、内在逻辑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它很难成为对人们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因此,在自然体权利的法定化问题上,我们应当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融为一体,又从抽象到一般、到具体,层层推理,形成了一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以哲学理论为世界观方法论,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分析内容,为世界工人阶级的解放进而人类的彻底解放提供理论论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诞生的标志,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科学性特征有丰富的内涵。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建构和方法论原则,应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上体现为理论基础、论证原则和论证材料的科学性;在实践上体现为对有神论批判斗争和正确处理与有神论关系的科学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战斗性和严格的科学性相统一的高度,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其科学性特征及其丰富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索引词主义是解决意义语境敏感性问题的主要策略之一,它提出了隐藏索引词的概念,并试图将所有语境对于命题意义的影响归因为对它的赋值。该理论用以支持隐藏索引词存在的核心论证是约束论证。本文通过分析隐藏索引词概念的来源,指出其在特征上与第三人称代词有强相似性,因此与后者适用同样的句法规则。约束理论作为句法学的基本理论无法规定第三人称代词的约束条件,同理也无法规定隐藏索引词的约束条件。因此,约束理论无法确保约束论证成立。约束论证作为一种达到普遍句法结论的论证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论自然权利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然权利论是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的基础 ,在我国学术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引起学术争论。但在这一理念的理论论证 ,特别是面对生态危机 ,能否将这一理念与道德、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面 ,还有待于深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洛克论有限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照明 《学海》2011,(2):82-86
洛克从自然状态出发,运用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论证了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提出了法治、分权和人民的革命权等一系列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则。洛克的有限政府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谢耘 《逻辑学研究》2019,(5):98-108
由于权衡论证中同时引用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来证明一个观点,它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论证类型,并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和探讨。非形式逻辑学者认为,权衡论证对应着一个“将正反两方面理由加以权衡后得出结论”的特殊机制,因而需要通过增加“平衡考虑前提”来对其进行逻辑重构。这一做法强调反面理由的逻辑功能,但却带来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借助语用论辩学的理论工具,可以将权衡论证解析为一种策略操控的特定模式,这一分析不仅能很好地揭示权衡论证的特点和机制,而且还展现出理论上的简洁性和优越性。权衡论证中引述反面理由的目的,并不是为结论的证成提供逻辑依据,而是为增加说服效果而采取的修辞策略。进而,要刻画权衡论证的基本特性,其关键在于阐明其中所运用的特殊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它如何增进了论证对于听众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青 《管子学刊》2013,(3):113-117
20世纪后半期,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走向具有生态持续性的文明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试将孔子和泰德·本顿的生态观加以比较,求同存异,发掘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两者在对自然的解读上,强调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阐发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性和密不可分性,强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强调合理地支配和有限地利用自然,承认自然的极限。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继善成性"是易学哲学的重要问题.朱熹解释"继善成性"总体上不是为字义的通顺,而在为他的理学本体论作论证.理上气下的基本原则通过易学的语言进一步得到贯彻.善与性、天与人、未发与已发、天理流行与人物成性等,虽也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密切关联,但又不能将一般天理与已具形质的人性混淆起来."继善成性"说的优长,就在于它将由天至人的生成序列,解释为一个以天道为本而构筑本性的思辨逻辑,同时兼顾个体形质生成带来的特殊性.而本性只是"存"而非"成",以卫护本然之性纯善无恶的假定.  相似文献   

13.
孟子倡导促进社会和睦的道德观念,并从理论基础、理想人格、修养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梳理与借鉴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对于建立和完善现代道德修养理论,促进社会主义的道德进步和人格健全,无疑具有最直接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虽然成果显著,但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澄清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即“理论性”与“应用性”问题、“伦理学”与“经济学”问题、以及“理想性”与“现实性”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关于经济伦理学学科性质的合理界定,也有助于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5.
人体本身对各类疾病有着强大的自我抵制和修复能力,疾病的发生和康复有其自然的进展规律,治疗疾病的过程应遵循相关规律,并辅助人体的这些能力去促进机体的修复。而现实医疗中,人们在享受医学科技成果和医疗保障实惠的同时,常常伴有过度的医疗处置或过度忽视疾病的存在,从而影响疾病本身的自然康复进程,或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二次伤害。本文从疾病治疗自然观的角度探讨了医生和患者在应对疾病时需了解的辩证思想,并就如何认识和应用疾病治疗的自然观去诊治疾病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Scholars of Marx often spend much effort to emphasize the socio-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x’s concept of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is concept of nature, one seems to be able to deduce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ical anthropocentricism and relativism. But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sults of Rorty’s discard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man-made” and Strauss’ clearing up value relativism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nature, people will find that historicism is a world outlook that brought its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on itself. It neglects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natur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e and history. A modern result of it is that it fails to offer any universal norm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Renwen Zazhi 人文杂志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05 (1)  相似文献   

17.
The Implications of Prospect Theory for Human Nature and Valu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ntral to prospect theory are far-reaching claims about what people fear and what gratifies them.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a topic that social science has been reluctant to discuss in recent years, but it is central to much of our lives. A loss inflicts more harm than a comparable gain produces pleasure; this fact and the related endowment effect are important parts of our psychological makeup. The importance of change rather than absolute value position, and the related significance of the reference point and how it can be altered, can be seen as integral to human nature.  相似文献   

18.
卫生法伦理学是由医学、法学和伦理学三大学科相互交融、渗透而结合的产物。卫生法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法律的道德审视,不仅是法伦理学研究的基础途径,更是当代中国卫生法伦理学研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行<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并且认为,<易传>、<中庸>、<孟子>实际都是认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的,都是在人性与天道有一致性的意义上肯定人性善的,故否定<易传>有性善论,以为<易>、<庸>、<孟>的人性说致思路数不同的观点,都是不合实际的.作者又认为,将天道赋予人道正义的意义又返而以支撑人道原则,自<易传>已然,宋儒的天道性命学说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故否定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也是不合事实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宣扬性善论的主题是弘扬理性,强化人们对人道的自觉与自信,其中凝聚的积极善良的正气,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神.  相似文献   

20.
和谐伦理精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动态的理性社会,它需要一种全新的和谐伦理精神来支撑。这种和谐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尊重自然等三个方面。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诚信友爱是协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尊重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三种伦理精神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