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泉观座落在天水市城北天靖山麓,紧依城垣,林木葱茏,殿阁巍峨,数百年来一直为道教圣地。因山间泉水清澄甘冽,且能治愈疾病,故称“玉泉”,观以泉名,逐名玉泉观。玉泉观据州、县志记述: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距今有七百余年历史。传说在至元八年(1271)秋天,道教长春真人邱处机弟子梁志通离京,远涉关陕,西行至此,见其林泉丘壑之胜,遂结庵栖隐。据玉泉观碑文载:“至元丙子(1276年)起太上殿,事之以五祖七真。至元己丑(1289年)建玉泉殿,事之以风后牧伯。栋宇宏丽,位置高敞,  相似文献   

2.
素有道教洞天福地之称的华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华山道教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历史的画卷一页页翻过,现今的华山仍然保留着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以泉名院位于华阴市玉泉路最南端的玉泉院是华山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和华山道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游客游览华山的必经之地。玉泉院因何得名呢?道院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玄宗之妹金仙公主曾在华山修道,她在山上镇岳宫玉井边洗头时丢失了玉簪,后来却在山下道院泉水中无意发现,方知泉井相通,于是此泉被赐名为“玉泉”,玉泉院也因此得名。玉泉院相传是五代时陈抟…  相似文献   

3.
李明 《中国道教》1994,(2):43-44
当你沿着花岗石铺成的大道往华山脚下走时,“玉泉院”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你的眼帘。你踏进玉泉院大门,院里的景色尽收眼底。院内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泉水淙淙,荷花飘香。再上一个台阶,便是五间大殿。这里石碑林立,香烟缭绕,游人络绎不绝。整个殿宇建筑精巧,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玉泉大院,干净卫生,道士白袜蓝衣,各负其责,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4.
天水玉泉观是陇东南乃至西北地区的著名道观,由元代丘祖高徒梁志通于1276年创建,主轴线上的神灵信仰基本与宋德方及其门人构建的"三清、四帝、二后、五祖、七真"这一核心信仰体系一致,副轴线上还有药王洞、王母洞等民俗信仰神灵以及李杜祠、托公祠等官方神道设教的祠庙,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俗性和三教合一的特点。而玉泉观被誉为国宝级的碑文就是元代所立的《崇道诏书碑》,特别是在其四面碑文中的《全真列祖赋》中宋德方为了扩大宣传增强影响力而极力强调全真道的道教正统地位,第一次将东华帝君王玄甫列入全真祖师谱系并断言全真祖师传承始自东华帝君,还构建了一个严密庞大层次分明而异于后世的全真道早期传承谱系。与此同时,天水境内茅峪河畔元中统三年(1262)创建的朝元观实为全真道向西传播进入甘肃创立的第一观。研究玉泉观宫观传承、神灵谱系和极具历史价值的元代《崇道诏书碑》,对于研究全真道早期历史及其向西传播进程,对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和"一带一路"地域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鼓洞,位于杭州栖霞岭北麓,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昔人伐石其间,闻金鼓下作,乃止”,洞因是而得名。康熙五年(1666),全真道士周明阳(元真子)云游其处,始构建屋宇,创设道院,广延弟子,奉丘处机全真之教,承龙门法派,称金鼓洞派。又传吕洞宾曾游其处,书“飞来野鹤”四字于壁,道院因是而名曰“鹤林道院”。清以后道教文献称引“金鼓洞”者,实多指鹤林道院而言。  相似文献   

6.
甘肃南部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平凉的崆峒山相传为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天水玉泉观为元代邱处机之徒裔梁志通修真处,西和岷郡山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登仙处,而仇池山则同战国至汉初神仙家所说的著名仙人仇生有关。乾隆本《西和县志》“仙释”部分列有二人,一为仇维,一为萨真人。萨真人,原被误为“唐时人”,我已考定为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萨守坚,新编《西和县志》已采用之。今对仇维作一考索。乾隆本《西和县志》云:仇维,周时人,居仇池。池为三十六洞天之一。后仙去。山又名仇维。康熙朝编《西和县志》(省图书馆有胶卷)中没有关于仇维的记载。宋代编…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玉泉观于1998年10月底,举办了为期百日的第五届道教知识、高功经韵学习班。这期学习班是在玉泉观经济困窘条件下举办的。监院燕明义道长多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道教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西安八仙宫高功李信智道长应邀教学,传授十方经韵及祈祥,...  相似文献   

8.
禅诗二首     
游玉泉诗山深犹有道长通 ,百里驱车已近冬。铁塔冲霄初散雾 ,玉泉出涧更闻钟。殿前银杏千年茂 ,墙外红枫几树浓。却问寺僧何路到 ,欲攀绝顶拜尘空。忆花有得当年争拾木棉花 ,此夜欲眠风雨加。落叶有时朋远寄 ,芳枝何处我长赊?须臾头白如香萎 ,恒久山青共月斜。偏是人间多梦寐 ,五湖犹泛钓鱼槎。注 :“尘空” ,湖北沙洋人 ,曾主编《海潮音》 ,1978年圆寂 ,其骨塔在玉泉山顶。禅诗二首@柳屏  相似文献   

9.
甘肃南部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平凉的崆峒山相传为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天水玉泉观为元代邱处机之徒裔梁志通修真处,西和岷郡山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登仙处,而仇池山则同战国至汉初神仙家所说的著名仙人仇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1995,(4):6-7
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道教协会是1986年成立的,已历二届,会址设在西北名胜天水市玉泉观。现有全真派道士46名,其中乾道38名,坤道8名,常住玉泉观20多名,其余10多名分别住在辖区未开放的宫、观之内,由区道协统一管理。初步登记有正一派道士60多名,现正在进行审查发皈依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按计划,我们要在邢台玉泉寺小住一夜。寺前泉水名玉泉,寺以泉名,山门题额为"玉泉禅寺"。下午五点半,抵寺,入客堂,拜会知客师,登记住宿(禅门称之挂单),之后到斋堂用晚餐。佛教丛林中,早餐、午餐叫作过堂,晚餐叫作药石。晚上这顿饭,是"为疗形饥"的药。晚餐有粥,寺院里的粥散发谷米的本来滋味,既香且甜,想是用门前玉泉水煮的。缘药石后,天色向晚,二三人在寺院内散步。忽有一人迎面走来,站定,问:"马居士,还记得我吗?"我有些恍惚,觉得面熟,却记不起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2011,(1):63
为推动陕西省道教健康发展,提高道教教职人员整体素质,陕西省道教首届"玄门讲经"活动,于2010年11月25日在华山玉泉院举行。该活动由陕西省道教协会主办、省社科院道教研究中心协办、华山道教协会承办,其活动主题为"和谐生态、道德心灵"。  相似文献   

13.
"洞"字本义原指"众水汇流成大湖(或旷地)"。道教以之为意象原型,把"洞"规定为"阴阳合气",借以展呈"道"及其生命哲学意涵:就其本体义,"洞"是对"道"之浑沌意象的描摹——"混洞"或"混气";就其认知义,"洞"是指趋向"道"的生命认知实践——"洞观"或"洞照";就其境域义,"洞"是对"道"之生命空间的仪式化置设,其呈展为一种阴阳合气之域——"洞境"与"洞天"。概言之,"洞"是对"道"之生命精神的具体表达和实践贯彻。  相似文献   

14.
英王室成员不丢剩饭剩菜解玉泉伊丽莎白女王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妇女,她拥有大量的领地,再加上稀世罕见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总价值约在2300亿英镑以上。而查尔斯王子也有巨大的可靠的财源,王室在全国各地拥有的两万公顷土地,其中一半以上是农田和牧场,这些地价...  相似文献   

15.
古老的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文登、牟平、乳山三县市,迤逦百里。其主峰泰礴顶海拨923米,是胶东半岛最高峰。昆嵛山不仅是一幅秀美的画卷,而且是一部古老的神话。相传,古时麻姑曾于此山修道成仙,故而有“仙山之祖”的美誉;它更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之地。在那延绵百里的昆嵛怀抱中,全真教派的遗迹遍布于青山绿水之中,为我们展现了金元时期全真道教鼎盛的历史画卷。烟霞洞位于昆嵛山西北隅烟霞山际,此洞为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椭圆形,洞壁上刻“烟霞洞”三个大字,字迹端方古朴,苍劲有力。石洞周围,壑谷幽邃,  相似文献   

16.
徐忠雨 《法音》2022,(3):31-35
<正>在河北磁县白土镇北羊城村的东山上,有一处石窟遗迹,当地人称为“稠禅洞”。(图1)为探究其与僧稠之间的关系,笔者对其进行了实地调查。一、稠禅洞及附近遗迹概况稠禅洞位于河北磁县白土镇北羊城村与西艾口村之间的东山山腰处,距北羊城村约2.5公里。  相似文献   

17.
神奇茅仙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观组成,座落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南3.5公里处之双峰山陡壁南坡。危楼空屿,耸翠流丹;临长淮之要津,衔青山之杰灵。倚山面淮,环境优雅,风景瑰丽,历史悠久。1984年定为省级重点宫观。“则茅仙洞者,遂萃类出。洞位于淮南距县治五六里;相传汉茅盈史弟于此仙去,其迹沿革备志,乘列为风景之一,山不崇而秀,水不阔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据《重修茅仙洞记》),而“洞则约深数文又有相相发源之水,四周围绕,幽邃莫测。”清人萧景溪曾赞叹道:“噫噫,岂真海上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耶。”…  相似文献   

18.
反效果定律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点儿背。 生活的墙面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几个洞。而风正好就从这些有漏洞的地方吹过。你惊讶地说,怎么偏偏那么巧,就这么几个洞,居然刚好风就从这些洞处吹进来。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山居赋》中提到"洞真经"的概念。由于该赋撰于424年至425年之间,早于陆修静完成《三洞经书目录》(471)近50年,故即便谢灵运所引的"洞真经"确实指向早期上清经,但是,一则他的"洞真经"的概念从实质上并不同于陆修静三洞经书中的"洞真上清经",二则其"洞真经"也并不一定即等于具体经典《大洞真经》。谢灵运另一赋作《罗浮山赋序》中也出现了"洞经"的概念,经考此"洞经"实际上指的是《茅君传》。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对谢灵运"洞真经"概念之来源作一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20.
仙衣化蝶     
山青水秀、风光迷人的广东罗浮山,不仅是华南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同时还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山中风景名胜,比比皆是,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更是举不胜举,位于云峰岩下的“蝴蝶洞”就是其中之一。“蝴蝶洞”为罗浮山十八洞天之一,洞内野藤缠蔓,溪水潺潺,洞外树木葱笼,花草飘香,每年春夏之交,洞内洞外,大小彩蝶,成千上万,翩翩飞舞,溢光泛彩,缤纷迷目。关于这“蝴蝶洞”的来历,还得从东晋时隐居于山中修道炼丹的著名道教学者葛洪讲起: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晋武帝时出生于江苏句容一个士族家庭之中,他自幼聪明好学,素性寡欲,不好名利,唯慕神仙。十三岁时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