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经验结构式认知发展理论的智力结构包含环境指向系统、超认知系统和加工系统三个层次。环境指向系统用于表征和加工不同领域的信息,加工系统是个体加工信息的操作平台,超认知系统负责监控和调节其他两个系统的认识活动。三个层次的发展既具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影响。因此,该理论指出智力结构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存在三种发展变化模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平行变化。智力结构层次内和层次间的发展都要遵循四种变化的机制。该理论作为整合型智力理论有自己的优势,但在概念使用、超认知概念的提出以及执行功能在结构中定位等问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社会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式可以概括为三个研究层次和三种研究推论。三个研究层次分别是社会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和脑神经层次。三种研究推论为把社会行为现象归结为心理机制的心理推论,把心理机制归结为脑神经机制的机能推论,从心理机制或神经机制中推论社会行为的社会推论。在机能推论中,可以从三个维度区分三类脑神机制,即支持内源性和外源性加工的大脑内侧-外侧结构,支持自动化和控制性加工的大脑腹侧-背侧结构,支持高复杂性和低复杂性加工的大脑前部-后部结构。  相似文献   

3.
论坛荟萃     
夏甄陶:实践—认识系统中主—客体相关联的物质中介 主体和客体作为实践—认识系统的“解剖”结构中互相关联的两极,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的二项式关系。在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单元子系统之间,还有一个把它们关联起来并借以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中介单元子系统。这就是说,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单元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向葵  张林  赵义泉 《心理科学》2004,27(4):791-795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构了自尊结构的“倒立金字塔”理论模型,该模型由潜在自尊、社会自尊和元自尊三个维度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协调、互相影响。自尊结构模型中的每一层结构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它下一层结构作用的基础之上的,这既体现了信息加工系统的经验结构思想,又反映了人自尊系统的特性与机制,同时也更能表征自尊内在结构的驱动性、社会性与调节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三个单元子系统或基本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认识系统的基本结构骨架,可称之为认识系统的“解剖结构”。但是,这种“解剖结构”是在有目的的活动和功能表现的过程之中动态地存在的。一  相似文献   

6.
"米制"的时间层次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伯约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2,25(4):410-413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对米制时间顺序标码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米制时间顺序标码系统要进行多层分组,由日子组成月份,由月份组成年份,最终形成了一个客观的、精确的层次网络的结构。不同层次的项目之间因加工方式的不同而出现了层次效应或者越界效应,同一层次的项目还在继续进行分组,不同小组之间出现了距离效应;被试对米制的时间信息标码层次网络表征的加工,是采用了“顶层一底层”的方向;对两个刺激项目进行直接比较判断或运算这两种加工的难易是不同的;本研究中没有发现方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面孔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的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功能,但两者之问是否有着相同的脑机制呢?是否采用两个分离的认知系统呢?发展心理学家、心理生理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Farah提出了三个衡量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差异的标准:①脑定位标准:参与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的脑结构与脑机制不同;②加工系统标准:即每个系统独立运作而不依靠另外一个系统;③信息处理方式标准:两个系统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本文就此三条标准结合近年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来阐明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振武把认识定义为“主体对信息的选择”;“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性,而是选择性。”这一定义首先是模糊了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对象只能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密切相关的客体,而信息作为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中介物,作为外部客体的结构、功  相似文献   

9.
许琴  罗宇  刘嘉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08-1221
方向感是一种定位当前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方向及选择相应路线的能力,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方向感的认知加工包括外部信息输入、内部表征建立和信息整合三个过程, 综合方向感的各加工过程的研究结果形成的方向感认知结构模型将有助于研究者全面认识其加工机制。大脑是实现方向感加工的载体, 当前对方向感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有正常人的行为实验、脑成像研究以及脑损伤病人研究三方面, 根据这三方面的研究总结得出的神经网络结构清楚地展示了方向感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方向感的发生和发展受到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因此了解方向感的遗传基础是了解其加工机制的关键之一。遗传影像学近来取得的重大进展推动了基因、大脑和行为研究的结合, 这将是未来方向感加工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脑的感知觉无意识加工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柯学  隋南  沈德立 《心理学报》2001,34(1):88-93
该文从无意识加工与认知、脑结构,神经网络的关系等三个层面,阐述了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在无意识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就无意识与意识的相互转化、无意识加工与认知层次、脑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突触的联结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认知神经科学如何研究无意识与意识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人脑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自然演化的产物:人脑的基层是原始脑,中层是边缘脑,上层是大脑,加上额叶前部,这就是人脑自然演化的四个阶段。人脑是个信息判释器官:思维并非线性活动,而是三脑许多机能不同的神经细胞单元(类似计算机模块)的并行性活动,形成一个大联盟通到额叶,用语言表达决策,摆脱了机械反射,形成了理性认识。宗教、神话、民间传说是人通过想象获得精神安慰的产物;言行病态是因脑不健全;不同的信仰、信念、文化习惯,异常的思想或行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难免的,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既要认识理解,又要预防治疗,尽快加强教育措施,促进世界走向大同。  相似文献   

12.
大脑的性别差异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脑结构和脑功能性别差异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借助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脑结构信息, 以及脑电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脑功能信息, 当前研究主要探讨了脑灰质、脑白质和大脑的基线活动在脑局部区域、脑子系统、全脑连接组三个层次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在年龄上的发展变化。此外, 为了更好地理解脑性别差异, 当前文章还探讨了脑性别差异研究领域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关脑性别差异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多分歧, 仍然有深入挖掘的空间。未来应该加强对具有性别特异性的心理疾病脑机制的研究, 关注基因和环境对脑性别差异的交互作用, 并利用脑功能活动动态变化的特性、以及结合多模态的脑成像技术进一步阐明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浙皖两省38家企业与6家引进主管单位的现场调研与测评,就新技术引进决策的信息特征与结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新技术引进决策的信息包含八个主要因素:(1)职工状态信息;(2)决策者特征信息;(3)决策关系信息;(4)决策参与信息;(5)组织气氛信息;(6)目标与技术信息;(7)配备条件信息;(8)经济分析信息.它们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组织心理、技术经济、决策者与关系三个信息模块.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决策信息的结构关系及其认知加工特点,并提出新技术引进任务的决策心理辅助要求.  相似文献   

14.
感受主体在产生感觉过程中有没有能动作用?如果说有能动作用,那末它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很不够的。随着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对感觉本身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在产生感觉的过程中,感受主体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感受主体的生理结构、人体状态、感觉器官的机能都直接影响感觉的形成和感觉的内容。科学常识告诉我们:感觉可以因感受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同一客观对象,不同类的  相似文献   

15.
建筑装饰艺术同时存在三个作用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层次:判断层次、提示层次和观念层次。一切建筑装饰活动几乎都是基于对上述三种基本层次的理解,通过形态所处的不同位置,以及由诸形态之间的关联与分离的控制手法,唤醒人们对建筑意义主动解释的机能。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处理好装饰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对促进大学艺术教育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认识论的巨大变革,无疑是人的思维的建构性的揭示。“图式”、“范例”、“格式塔”、“概念结构”、“模式”等等概念一下子涌进了认识论领域,它给了直观的反映论以致命的打击。但是,若认为思维的建构性毁灭了反映论,这又是一种错误。思维的建构性只是引起了反映论的革命,揭示出认识是反映与建构的统一,一方面认识确实是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没有外部的信息,认识无所形成;另一方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系统科学和气功科学的崛起,科学界和哲学界同时掀起了易学研究的热潮。本文将易学引入脑科学的研究领域。借助《周易》洞悉脑和思维,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和共通模式。1.脑的物质性和进化性决定脑是由阴阳二象构成,阴阳存在于脑的各个层次和亚系统。2.脑是活着的思维着的器官,它与精神和意识的关系决定脑的阴性层面占有更突出的地位。3.《周易》以八卦、六十四卦作为世界的象征,卦由阴、阳六爻组成。大脑皮层的六层细胞构筑和机能特性上的差异呈阴阳序列变化,并与八卦形成微妙的对应关系。脑以神经元集合表征事物或概念的工作原理与八卦取象有共通之处。4.八卦、计算机和脑似乎使用共同的语言符号:阴—阳,0—1,兴奋—抑制。5.“太极”学说作为宇宙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支配着人脑,脑、宇宙、太极三者构成和谐的三元全息图。阴阳、太极、八卦是我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精髓,将它们和脑科学结合,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脑和思维。  相似文献   

18.
肢体运动(空间位置运动与身体模式运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途径。以往行为学和脑成像研究分别探讨了空间位置运动信息和身体模式运动信息的工作记忆存储问题, 发现两种肢体运动信息的存储均独立于语音环、视空间画板的视觉子系统, 需要视空间画板的空间子系统的参与; 两种肢体运动信息激活的脑区(运动相关皮层)独立于语音环、视空间画板的视觉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 并存在差异。这表明, 现有的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不能完全解释肢体运动信息的存储。据此可推论, 工作记忆系统中可能存在一个负责处理肢体运动信息的“肢体运动系统”, 其隶属于视空间画板, 与视觉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并存; 其激活脑区因肢体运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郭斯萍 《心理科学》2005,28(4):1020-1022
本文一方面从“生物性”与“精神性”两个人性层次透视自我,将自我视为一个由“生物自我”与“精神自我”组成的、以“生物自我”为基础“精神自我”为目标的对立统一体;另一方面又从“内容”与“功能”两个意识维度解析自我,将自我看成既是一个意义的存在又是一架认识的“机器”。自我便是一个由上述两个层次与维度有机组成的心理系统,这里的“有机”的涵义主要体现在,不仅生物自我与精神自我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结构,而且这两个层次又都各自表现为内容与功能相互联系的认识主体。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评价活动的认识论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价值论的研究必然要转到对于评价论的研究,这是价值论研究深化的内在要求和标志。评价活动属于认识活动,这已经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认同。但对于评价活动的认识论机制研究尚少。本文试图从这方面作些尝试。一评价活动的出发点和标准的选择评价,就是主体对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是主体对于客体进行评价活动的出发点。需要产生于主体自身的结构、规定和主体同周围世界不可分割的联系。主体的自身结构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随着主体结构及其与周围世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