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十二世纪初头,石林居士叶梦得对北宋之末天下的印刷书籍,曾下过评价说:杭州者最上,蜀本次之,福建者最下,这时京师(开封)的印刷物殆不劣于杭州,只是纸张不好而已。(译者按: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之尔。……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者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这里评价不太好的蜀之成都,在北宋之初,雕造过勃版的大藏经;福建之地,北宋之末却出  相似文献   

2.
正自20世纪30年代《金藏》重现于山西省赵城县(今已并入洪洞县)广胜寺后,学界关于该藏雕造地的认识长期以来都较为统一,皆认可民国学者蒋唯心所提大藏经版会设于解州静林山天宁寺[1]的观点,即该寺为刻经枢纽所在。张秀民则认为雕印地天宁寺在绛州太平县,却并未说明依据[2]。蒋说遂成为学界日后的主流意见。至21世纪初,随着刻于元大德元年(1297)《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进入研究视野,该碑所  相似文献   

3.
宁武《万历藏》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于山西省宁武县延庆寺,2015年10月至11月进行了全面的普查与登记。宁武《万历藏》为《永乐南藏》的覆刻本,其性质为民间私雕,雕造时间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宁武《万历藏》印造于南京,最初供奉于广西全州金山寺,其后百多年里辗转流离了般若庵、普沛庵、山西介休华严寺等多个地点,1937年后最终流落至山西宁武延庆寺。  相似文献   

4.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石刻造像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而且小型石刻造像较之石窟寺造像更具特有的质朴、世俗、自由的民间气息,是反映十六国北朝时期中下层经济文化、人情风俗、生活习惯的艺术作品。对这批造像的研究,亦是研究石窟寺造像的有益补充,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十六国北朝佛教石雕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5.
瓶雕的心     
在我书屋的窗台上,摆放着一尊独特的瓶雕,说它独特,并不是它价值不菲或由高人相赠,它的主人原本是我儿时的一位同窗好友,在一次过生日时,她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也许当初,谁也不会认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如今,连我的这位好友都难以料到,事过数年,这尊瓶雕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深深地烙在了我的生命里。  相似文献   

6.
7.
<正>江西西山万寿宫历经变迁,晋代有许逊祠,南朝改祠为游仙观,唐改观名为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游帷观为玉隆观,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观为玉隆万寿宫(景德观亦改名"延真万寿宫"),以后许真君信仰的宗主地位,沿传不息。从《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视江西玉隆万寿宫为宗主,其地位可见一斑。本文利用清金桂馨纂《逍遥山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应用,是西安万寿八仙宫主动调整、改变和提升道教传播与服务方式的尝试,根本目的在于道教的长久生存、发展和价值实现。80后的小李以前并不了解道教,过去,我对道士的印象都来自于电影,手拿拂尘、腰系葫芦、嘴里念念有词……自从关注了西安万寿八仙宫的微信,小李说:道士其实有很时尚的一面,他们高科技用的比我还好。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八仙宫的微信消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2,(10):48-49
八仙宫不但为到西八仙宫"在行善路上"将济世利人的理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每一次行动都如上善之水流淌到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田!多年来,八仙宫秉承济世利人的历史传统,团结教化并带领信众广泛开展救灾、助学、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将慈悲精神化作行善路上亲力亲为的点点真诚,为实践道教慈善付出了不懈努力。一、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为灾民送去心灵抚慰汶川地震后,一批伤病灾民被送到西安救治。其中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双腿重残截肢。通过了解得知,她的父母已在地震中丧生。她情绪极度悲观,几欲轻生。  相似文献   

10.
宋至清代,西山万寿宫的象征经历了一个不断转换的历史过程。宋元时期,随着净明道的形成,西山万寿宫成为"净明祖庭"。明中期,在乡宦、里正等力量的主导下,西山万寿宫与里社祭祀逐渐结合,演化为"里社祭祀中心"。有清一代,在江西各级地方官员、各地绅商和香会组织的共同塑造下,西山万寿宫成为"跨地域祭祀中心"。西山万寿宫象征意义的转换,集中反映了道教传统、王朝制度与地方文化创造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潮州漆艺多与木雕艺术相结合。潮州木雕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始于唐宋时期,至清代发展最为鼎盛。潮州木雕多以建筑为载体,装饰手法可分为金漆木雕、彩漆木雕、素漆木雕、本色素雕四大类,部分木雕还绘上精美的金漆画,形成金碧辉煌、精巧细致、玲珑剔透、繁复饱满的艺术风格。潮州木雕是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乃至商业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她与中原地区的漆艺大异其趣,其多样性、复杂性表现出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天主教传入福州虽然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但民国以前建在福州城内的教堂只有两座:一座是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初、后来被改为关帝庙的三山堂;另一座就是位于城内鼓西路的西门天主堂。 西门堂所在的福州鼓西路,原本是一条横贯城内鼓楼前的狭窄古街道。1900年,一位漳州籍教友自愿将鼓西路的临街三进单层木构平房(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捐献给教会,  相似文献   

13.
福州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佛寺之一。涌泉寺收藏丰富的佛教经典,不仅在国内很有名气,而且对日本、东南亚等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还有那刊刻佛经的辉煌历史,也令广大游人及研究家们深深赞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证,纠正了以往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的佛教学者在《毗卢藏》和《崇宁藏》的收经数及总函数问题上的错误说法。同时纠正了认为日本《宫内省图书寮一切经目录》后所附之经籍为《毗卢藏》所收的错误看法。从而为《中华大藏经》最后部分的目录的编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辈堪称十足的“教盲”,不论哪样教,一概拒之门外,并且斥之为封建迷信于以封杀。直到1995年6月29日,观瞻庐山古刹东林寺,一下买了两本小册子:《觉海慈航》和《三皈依》。1996年开始实行每周“双休日”后,我把如此宝贵时光利用上,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附近陆陆续续恢复的9座寺庙对览个饱。然则,令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是在岑河镇东岳庙观看雕塑菩萨像。时下,笃信“级别”。东岳庙在我凡夫俗人心中属全国寺庙中层次低得不能再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庙。我到达的这天,新竣工的前殿有两位半似农民半如工人的老者,正在…  相似文献   

16.
福州民间宫观里的文物刘湘如福州民间宫观庙宇,星罗棋布。随着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海外广大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大力捐助,许多宫观庙宇在恢复与修缮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文物。福州台江区下杭路张真君祖殿,是为纪念唐末五代一位为民除害、抗旱救灾的道人张慈观...  相似文献   

17.
王荣国 《福建宗教》2001,(4):26-28,31
自虔诚信佛的王审知家族统治的唐末起,闽中寺院猛增,福建佛教进入繁荣,福州尤著。然而王审知去世后,由于统治集团内讧而导致闽国灭亡。南唐据闽北、闽西,留从效——陈洪进控制闽南漳、泉,吴越国割据闽东福州。吴越国实行崇奉佛教的政策,境内佛教极盛,成为当时我国佛教一大中心。福州自天福十二年(947年)起至太平兴国三  相似文献   

18.
颜晶 《美与时代》2013,(4):32-34
云渡桃雕是江苏省泗阳县云渡村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起源于明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云渡桃雕被列入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但是由于当前云渡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而外地人对于这门工艺了解不多,这就使得云渡桃雕面临着传承人严重匮乏的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云渡桃雕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云渡桃雕传统艺术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9.
何梅 《法音》2001,(4):31-35
在明初的几十年间,先后雕印了三部官版大藏经。刊板于南京的两部称作《南藏》,刊板于北京的一部称作《北藏》。《初刻南藏》刊成后不久,经板因火灾焚毁,印本流传极少。而在随后十年,《再刻南藏》又刊竣。因为这两次刊板同在一地,并且先后刊板的间隔又很短暂,所以明末以后,人们已不知《南藏》曾有过两次刻板。  1934年,在四川成都附近的崇庆县街子乡(今崇州市街子镇)凤栖山上古寺,保存着一部完整的明刻本大藏经的消息流传开来。1938年春,南京支那内学院分建于蜀,设访经科。释德潜遵师嘱,将古寺经本抄目摹样,寄归比勘。经吕…  相似文献   

20.
天主教传入福州虽然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但民国以前建在福州城内的教堂只有两座:一座是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初、后来被改为关帝庙的三山堂;另一座就是位于城内鼓西路的西门天主堂。 西门堂所在的福州鼓西路,原本是一条横贯城内鼓楼前的狭窄古街道。1900年,一位漳州籍教友自愿将鼓西路的临街三进单层木构平房(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捐献给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