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文明以物质化的绝对优势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时,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晋朝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乐趣,连同曾经盛极—时的“知足者常乐”的追求距离我们是那么遥远,快乐的高地覆满了物欲的红尘,快乐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了。可是,快乐是人生的一剂良药,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尽管“我们一直忙着赶路,忘了看一眼路上的风景”,但我们一直希望找到生活的快乐,希望紧握一张引导我们走向愉悦、健康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我小的时候,根本就不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电玩和游戏。能够找到的乐趣多数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比如整天抽打着那个旋转的陀螺在草场上享受童年的快乐。如今童年远逝,快乐不再。生活的艰辛成了一条条鞭子,而我们自己似乎则成了被抽打的陀螺。在这无穷无尽的旋转中,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笼中鸟”     
有人将我们献身于主的修女比做“笼中鸟”,认为我们生活单调,情绪低落,意志薄弱。岂不知,我们超然物外、无所牵挂、心情舒畅,是上主从世俗中捉回放在“笼中”的小鸟。修院生活不是套住我们的“笼子”,而是我们快乐的泉源、人生旅途的避风港、幸福安全的围墙。在这神...  相似文献   

4.
寻找快乐     
古人云:“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意思是说,快乐人皆有之,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说到底快乐在于寻找,在于开拓。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而不是“凄凄戚戚”,没有快乐,就要想方设法寻找快乐。只要是理解了快乐的真谛,就有广寻找快乐的“秘方”。对衣食住行、名利权位“无欲”则快乐。“无欲”就能“知足”。常言道:“知足常乐”,古诗云:“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饮食起居上表现得处处知足,他曾写诗说:“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  相似文献   

5.
任何人都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人说,高智商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瞩目成就,生活也就更幸福;有人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视野更开阔,生活会更快乐;也有人说,别的都不重要,有了钱就有了幸福、快乐的资本……当然,这种种观点都有其立论的依据和存在的理由。但是,从人的心理层面上来讲,高智商、良好的教育和百万家产都不能保证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如果人们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快乐人生往往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6.
快乐的秘诀     
快乐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快乐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快乐本来就出自人的心灵和身体组织。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充满希望和幻想,身体也更健康,甚至肉体感觉都变得更灵敏。心理学家们曾经试验过在快乐与不快乐的情绪状态中的表现,人  相似文献   

7.
原来每次回老家过年,都会与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沿着城边的小路,边走边谈,什么都谈,时常谈得哈哈大笑。于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围着老家的县城一连走了两三圈。可是去年春节,他却因为妻子病逝,到省城的女儿家过年去了,而且说他今后每逢过年,都不会在老家过了。我也就在年前的电子邮件里跟他说:“我们绕城三圈无话不谈的快乐,也许将永远不会重现了。”他则说:“不是‘也许’,是现实。”我也就意识到,我们的那种快乐,真的是永远“绝版”了。那种绝版的快乐,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去回放去品味了。  相似文献   

8.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令我们感到郁闷不安。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快乐!以下是10个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法:1.经常用肯定句对自己说话。你在对着镜子试新衣服,售货员一定说:“太合适了,这是最新的款式,穿上它让你显得高贵大方。”你的信心就会大增,越看自己穿新衣的样子越顺眼。如果她对你说:“还可以吧。”你就会犹豫起来,肯定的说法与…  相似文献   

9.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是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地方,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临走时,我只好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都看不见背影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伦理学中的快乐主义虽然把快乐作为第一原则,但并未令人满意地界定快乐的本性,由此也带来理论与实践中的重重困境.亚里士多德通过“意见”剥离的方法层层推进,最终得出“快乐是德性活动的必然伴随,且加强着此种活动”.这种对快乐本性的根本厘清一方面纠正了快乐主义的偏颇,另一方面也把快乐放在“好生活”的恰当位置上.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12.
快乐,人的思想处于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乐观的人常常热情洋溢、精力充沛,且人缘极佳。人们也常把快乐与健康相联:在二千多年前,所罗门就曾说过:“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西方也流传着“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谚语、因此,人们常把祝你快乐作为一种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拥有快乐生活也是每个人内心最真诚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李爱莲 《天风》2012,(2):29-30
“妈妈,如果我常常称赞别人,是不是就能让彼此变得更快乐、更灿烂?” “孩子,当我们将赞美分送出去时,就好像金苹果放在银网子里,那将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喔!”  相似文献   

14.
快乐生存     
朱恩慧 《天风》2004,(5):39-39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多少快乐呢?超越自己的那种力量和勇气有多少呢?而往往总是担着沉重的担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匆匆忙忙地奔波着,愁苦与忧虑的阴影慢慢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其实快乐是我们的权力,谁都不必使自己生活在痛苦与压力的沼泽中,让圣灵担忧。假如我们向前迈进一步,即“拨云见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是重视直觉体悟式的思维。什么是直觉体悟式的思维?我们举一个例子:《庄子·秋水》篇记载,有一次庄子与惠施游玩于安徽凤阳县北的濠水边。庄子说:“惠施,你看鱼游的多么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呀。”惠施反问说:你不是鱼,你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否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知道你;同样的道理,你不是鱼,你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对此的回答是;“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时,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发…  相似文献   

16.
欣艺 《天风》2006,(21):40-41
“每个人部在寻求快乐,并且尝试从不同途径来找到快乐,然而,当我们真正找到快乐时并诚心向上帝奉献自己时,上帝也必定给予我们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一世纪有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上,刻着表述伊壁鸠鲁伦理思想的铭言:“死没有什么可怕,神没有什么可怕。能够忍受痛苦,就能得到幸福。”这几句铭言确实概括了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 伊壁鸠鲁继承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认为伦理学的目的是在理性指引下,求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在伊壁鸠鲁看来,幸福或快乐则是伦理学的出发点。他说:“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7页)因为伊壁鸠鲁从幸福的角度去考察道德,把快乐作为最高的善和判断道德行  相似文献   

18.
快乐在哪儿?     
有则寓言。 花天酒地的国王总是郁郁寡欢,便亲自外出寻觅快乐的人,当他看到一位穷苦的农夫正在放声歌唱,就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当然快乐。”国王颇感费解:“你这么穷,也能有快乐?”农夫回答:“我也曾因为没有鞋穿而苦闷沮丧,等到  相似文献   

19.
智慧语丝     
正很多时候,瓜果蔬菜是其次,让父母快乐才是本真,知道他们健康,知道他们快乐,这便是我们最幸福的拥有。——张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相似文献   

20.
“善,吉也”,美好的意思。从字的结构分析,羊用口吃的是草,给予人的是什么?总的来说,索取少,给予多,是人们公认的美好品德。天下谁不想自己生活得快乐,但怎样才能快乐呢?人世间谁不想享受呢,可是到底该怎样享受呢?古语有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有一定的哲理,这就是“为善最乐”。就像是比尔·盖茨把巨额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并把它当做最大的快乐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