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有一位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他想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美玉拿给玉匠看,玉匠认为这是价值连城的珍宝,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婪的美德看做珍宝,你把美玉看做珍宝,你如果把美玉献给我,我们两个就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不如还是各人拥有各人的珍宝吧。”  相似文献   

2.
古代作战讲究招数、枪法,口头、书面的语言应变也是一样,需要认清对象,洞察情势,讲究技法,相机措词,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且看:演绎与淘汰妙理覃思。有位在王老爷家当家庭教师的高先生,常讲起“子罕不纳宝”的故事:有人送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给子罕,子罕说:“你把宝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我们还是各人保存自己的宝吧!”送礼者只好作罢。老爷心想高先生老讲这个故事,好像很清高,难道他就不爱财宝?于是对高先生说“桌子上一边是财宝,一边是道德,你挑哪一样?”高先生毫不迟疑地挑选了财宝。老爷揶揄道:“你看,一动…  相似文献   

3.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中的“子罕”,不是“孔子很少”怎么着,而是确指一个人,是春秋中叶宋国政要“司城”之官——乐氏子罕。“子罕”一条也就简明流畅,即:子罕在论及利的时候,总是能够和命和仁联系起来。子罕其人之言行恰能体现利、命、仁三者的结合与统一,体现“言利思命思仁”的特点,与孔子“见利思义”、“义之与比”的思想一致。加之乐氏子罕的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褒扬而被载入《论语》。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和田玉天下闻名,那里生活着许多采玉人,他们从茫茫戈壁滩采集玉石,卖给玉石商,以养家糊口。但是,玉石却因为品质不同,价格差异极大。一位采玉人经过七天跋涉,终于采来一块极为普通的玉石,因为玉石上有许多沙眼,于是他就站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摆卖。一位玉匠临走的时候发现了他,问他这块玉石要多少价格。采玉人害怕错过这次机会,便忐忑不安地出了半价。玉匠拿起玉石看了看,二话不说就买走了它。  相似文献   

5.
正一《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题为《公鸡和宝玉》。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粒好。"二一个小男孩和父母去农场,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是“礼”。基于这一观点,对孔子美学思想作如下探析。一孔子讲“仁”有广义、狭义两种情况。属于广义方面的例证,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相似文献   

7.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金人王若虚在《误谬杂辨》中,清人史绳祖在《学斋估毕》中都以为这句话应作如此标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是赞许之意。黄式三《论语后案》则认为“罕”应读作“轩”,意为显也。杨树达《论语疏证》又以为:“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试观圣人评论仲弓、子路、冉有、公西华、令尹子文、陈文子之为人及克伐怨欲不行之德,皆云不知其仁,更参之以《儒行》之说,可以证明矣。抑孔子不敢以仁自居,虽曰谦逊之辞,其重视仁亦可见也。”杨伯峻《论语译注》…  相似文献   

8.
日本杏雨书屋2009年刊布《敦煌秘笈》影片册,其中李盛铎旧藏《论语》之《雍也》、《子罕》、《卫灵公》残卷三纸,尚未经过整理。现对此残卷进行录文整理,并略作校勘。《雍也》残卷为《论语郑氏注》本,或为南朝梁代写本,保留了郑玄注本的原貌,可以补吐鲁番出土《论语》郑氏注相关篇目之阙字;《子罕》、《卫灵公》残卷为《论语集解》本。在抄录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子罕的房子     
楚国想攻打宋国,派士尹池以出使为名,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宋国的情况。宋相子罕接见了他,并且带他到家里请他吃饭。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仁的不同含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论语》的记载表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但是,《论语》记载孔子谈仁的话又相当多。这至少表明,仁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高难问题。孔子虽然“罕言”,其弟子却不能因其高难而罕问。相反,也许正因为仁之高难,弟子们才要多发问。这是不是《论语》记载孔子谈仁的话反而多的原因?恐怕至少也应算是讨论中的一种看法吧。  相似文献   

11.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母’对宝玉娇惯溺爱,在她的带动下,全家无不把宝玉视为贾府的命根子,任其轻薄无聊,不敢管束。 ‘岳母’和‘贾母’截然不同。‘岳母’教子,一是严,二是  相似文献   

12.
从书中一开始就设计的神话故事来看,《红楼梦》可以说是一本悟道的书,书中用种种神话象征,旨在点出宝玉--这块无才补天、被弃置在青埂峰下的美玉顽石、幻形入世,经历人间至乐与悲苦的磨炼,终于完成其人间的学习之旅,成为名符其实的"宝玉",最后回归太虚真如境地。这一历程又扯出了许许多多冤情孽债的女子,一起投胎入世历劫,由她们向世人示现"色空情幻"的最终彻悟。 一、幻形入世--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宝玉被警幻仙姑称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这"淫"字着实把少年的宝玉吓了一跳。其实警幻所谓的"淫",不同于一般"皮肤滥淫的蠢物"乃是"天分中生成一段  相似文献   

13.
~~段宝玉作品选@段宝玉$中国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4.
爱情与道德     
恋爱、婚姻问题是人生大事,能否处理好将直接关系着你一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也就是说在选择配偶时把什么条件放在第一位。当然,选择配偶不是选拔干部,对方的外貌、身高、文化、家庭情况等都需要考虑,但是我认为在这些条件基本可以的情况下,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双方有没有共同的理想。《红楼梦》中的宝玉和宝钗虽有金玉良缘之说并结为夫妻,但宝钗追求的是功名利禄,而宝玉则把功名利禄视为粪土。因此,他们虽然结为夫妻,但宝玉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二十回有一王熙凤劝架的情节,大意是: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仗着自己曾把宝玉奶大,倚老卖老,以“袭人见她来了仍大模大样坐在床上不予理睬”为借口,对袭人大搞“人身攻击”,说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话。袭人开始只以为李嬷嬷是为她躺着生气,少不得分辨说“病了,才出汗,蒙着头,原没看见你老人家”等语,后来又听到她胡言乱语,不由得又愧又委屈,禁不住哭起来。作为旁观者,宝玉碍于奶娘的面子不好怎样,少不得替袭人分辨“病了吃药”等语,又说:“你不信,只管问别的丫头们。”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李嬷嬷听了更加恼火,干脆连着…  相似文献   

16.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德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德育实践者。其弟子颜渊曾发出感叹,认为自己接受孔子的教导,达到了“欲罢不能”(《子罕篇》)的地步。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在于孔子能够深刻地把握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并巧妙地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18.
道德比喻,以自然美比喻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是自然审美观与再现自然美的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将美、善融合一体,可称伦理美学的一个具体内容。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思想家擅长运用道德比喻。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以傲霜挺雪的  相似文献   

19.
正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3.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穆斯林》2012,(1):F0004-F0004
和田青花尊名宝玉,重31公斤,长43厘米,高35厘米,厚13厘米,整器呈心脏型,一侧表面以青花和田籽料的黑白色彩天然显现阿拉伯文字“安拉”尊名。笔势间书法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