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2月中旬,笔者与佛教文化界的同仁一起,在京观览了山东东平、平阴摩崖刻经拓本。这组拓本是平明书画收藏家柳文金先生,近年用相当代价精拓而成的。拓本宏幅巨制,有些高、宽各在10米以上,尤其比丘安道一的手迹,观者无不称绝。此一奇作佳物即将出版,这里仅就笔者所看到和感受到的,谈一点粗浅认识。在内容方面,这组拓本以刻经和佛名为主,兼及比丘传颂。就刻经而言,均不见经题,但从笔者曾整理过的造像碑等有关资料,基本可以找到经文出处。其一,东平二洪顶两段内容完全相同的经文,由“文殊师利白佛言”起,至“无念无作故”…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日整理点校《道藏》,在正一部见有《上清经秘诀》一篇。这篇经诀虽仅六百余字,但其中透露的信息,却有助于我们解决南北朝隋唐道教研究中的一个疑难问题。《上清经秘诀》虽标名为“经诀”,但其内容并未讲述南北朝上清派经书中常见的诵经思神、画符念咒等方术秘诀...  相似文献   

3.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现存一块署"时天顺三年"的石碑,除刻有中文外,亦有波斯文、阿拉伯文、突厥文记事内容与"芳名"记载。之前虽有人关注,但因语言不通等原因,一直乏人研究。笔者亲自探访此碑,碑无法做拓,特以单反相机拍摄高清照片。本文依照片将石碑两面内容全部转写出,并翻译成汉语。继而对该碑铭所涉书法装饰、使用的语言、该清真寺的修建年代及当时清真寺三掌教内容以及涉及的大量"哈吉"人名、"汗八里"籍贯人名、克什米尔与印度籍人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该碑铭体现了当时回回人华化的过程,体现了当时济宁地区回回人的多元状况,是一件重要的运河沿线文物。  相似文献   

4.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以下简称语录或神会语录)第五十五节中有一段话叙述慧能身后之事。该语录云:“殿中丞韦璩造碑文,至开元七年,被人磨改,别造文报镌,略除六代师资相授及传袈裟所由。其碑今见在曹溪。”铃木大拙在“所由”一句后校注说,“除当作叙。”笔者以为,此处“除”字无误,除、叙虽只一字之差,却意义迥异,有关一段非常重要的史实,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5.
懂生活     
生活可不是一件活着活着就懂了的事情。我天天活在生活里,这不会错,可是有时候我会很迷茫:这样活着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生活?既然我只能活在“当下”和“此刻”,如果我对“当下”和“此刻”不满意,是不是就意味着又白活了一段时光?谁又能在“此刻”改变此刻呢?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她执握朝柄的五十年中,始终与泰山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在泰山的“鸳鸯碑”,便是与则天女皇有着重要关系的一件盛唐文物。鸳鸯碑原立于泰山著名道观岱岳观(今存岱庙),“双石并立,覆以束盖”,故名鸳鸯碑。碑上刻有唐代...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仁寿县高家乡牛角寨第53号“三宝”窟右壁刻有一通“天宝八载”的“南竺观记”碑。碑文主要内容是将唐代已出(和未见于世)的道教经籍卷数按“三洞”、“上清”、“灵宝”、“太清”、“太平”、“正一”、“符图”等,分类排列。中国道教从晋以降,历刘宋、北魏和萧梁、北周、隋代至唐初,都有道士将历代所出(或拟出)的道经卷数编目,然而这些经目在现存的《正统道藏》中虽有所记载,但具体内容都已阙佚。该文依据《正统道藏》以及其他历史文献,就该通碑所载的经目内容作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龚坚 《天风》2014,(12):17-17
刘玉珍姊妹生前是洛阳市政协退休干部,家在山东。去世后按理应该葬在山东老家,可却葬在了嵩县田湖镇水磨湾教会对面的阳坡上,全村村民及信徒出资给她立了一块碑,墓地用花墙圈了起来。笔者不解其意,专程访问了水磨湾教会负责人,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藏沙可乐捐藏一件唐造像碑。刻有观音化现众生形貌。其下所刻《高王观世音经》是早期经本,于此经校勘很有意义。文中还联系东魏高王寺造像等,发掘观音文化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0.
所谈的两尊佛像,在二十世纪的佛教考古与艺术研究中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对探索佛教美术和佛学思想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佛像内容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们的认识一直限于猜测之中,而且以之作为立论的依据,影响所及远远超出了此二佛像自身,还关系到重要的学术问题。笔者近年来在研究佛教造像碑过程中,揭露出此二佛像内容的真实面目,兹述辨识的过程,希有助于对其它佛教遗存的认识。之一为四川成都万佛寺刘宋元嘉二年(425)造像碑,清光绪初出土,被法国人窃失,后下落木明。1918年《广仓古石录》刊布,之后有人撰文认为碑阳…  相似文献   

11.
在五台山显通寺座西向东的山门内,左右两边屹立着两通青兰色的龙虎碑。石碑,上无碑额,下有方形碑跌,碑身上分别镌泐着“龙”、“虎”二字“龙”“虎”二草,起笔有结,落笔有起,筋节分明,气脉绵亘,藏有龙腾虎跃之势。宇模豫章笔体,苍劲郁拔,淋漓酣畅,法意相彰,是一对海内罕见的珍贵草书。因此至五台山旅游观光者,无不到此观赏一顿,评赞一番。那么,此碑是何人、何时写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平阴县东胡庄尖山圣母堂创建于1895年,乃奥籍梅神父所倡办。因尖山遍野生长着绚丽的玫瑰花,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故择此山为恭敬圣母之宜地。建筑式样仿法国露德堂,遂以露德为名。不料,于1927年和1966年,屡经灾祸,迭遭破坏,仅存遗址而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露德圣母堂虽为残墙断壁的遗址,但其盛名犹存,国内外教友前来朝圣者与日俱增,修复圣母堂之呼声亦随之高涨,教友们心想:“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回来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可圣母玛利亚却仍没有住所,真让人心酸。”鉴于教友的迫  相似文献   

13.
社会知识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知识论是知识论领域中的一个新方向。美国学者施密特曾经提出 :“社会知识论可以被界定为知识的社会维度的概念与规范的研究。”[1 ] 主张应当从社会的维度来研究知识问题 ,这是社会知识论者的共同主张。不过 ,对于“社会的”这一概念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社会知识论的性质应当是什么 ,它与传统知识论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目前仍属各执一说 ,尚未取得什么共识。一 社会知识论的起源与发展虽然作为一种系统研究的理论来说 ,社会知识论的发展过程还很短暂 ,不过按照戈德曼(AlvinGoldman)的说法 ,其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那…  相似文献   

14.
“伴奏”意为“伴随而奏之”,常常是由一件或多件乐器由于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以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与色彩性。然而伴奏又是音乐结构中的一部分,用于衬托和补充富有表情的歌唱和乐器。用绿叶衬托红花比喻伴奏的地位再恰当不过了。而为歌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又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但其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伴奏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有着自己独特内容、规律、逻辑和特点的技术性很强的艺术。一个好的伴奏者不仅能使听众享受到合作者演唱的美好音乐,而且可以激发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王夫之“内成”、“外生”概念的辨析衷尔钜王夫之在所撰《周易外传·系辞上传第六章》中提出过“内成”、“外生”两词语,与他改造佛教的“能、所”并赋于其崭新的内容还有所不同,这似乎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前所未见的独创。有不少具较高声望的学者也据此论证王夫之把事物的变化概括为两种形式:“内成”为事物内部的量变、质的渐变;“外生”为超出其规定性范围而发生的质变。笔者在由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国唯物论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所执笔的《王夫之的唯物论思想》一章中亦曾沿袭此说。今经进一步研究,却疑惑丛…  相似文献   

16.
德全 《法音》1988,(10)
到乐山的游人没有不参观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的,何况我又住在嘉州宾馆,朝夕与大佛隔江相对,更盼望能早日参访大佛寺。6月28日我终于如愿以偿,在乐山市佛教协会工作人员陪同下,我们有幸去瞻仰大佛。大佛寺里游客熙熙攘攘,地上痰迹脏纸随处可见,却没有见到一个清洁工人在打扫,也无人维持秩序。院子里的脏纸多与小卖部出售各种冷饮有关,猛然抬头,只见小卖部的楼上赫然挂着《藏经楼》的匾额。大殿里佛像也还庄严,佛像旁挂着“不许攀登佛像拍照”的牌子,旁边却又有一只高凳,专供游人爬上去。负责为游客拍照的是个有营业  相似文献   

17.
道教历来将“至乐”作为修道的审美愉悦来追求,虽其美学思想上祖述道家,但其哲学思想上却本先秦神仙家和巫鬼文化。道教对“至乐”的界定、对“苦乐”转化的阐发、对“乐怒”关系的分析以及追求“至乐”的方法和途径,又与道教修炼直接相关。因此,从其宗教思想中抽取其传统美学思想精神,从其审美论述中掌握宗教神学思想内核,正是笔者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法门惠恭大德之碑》于校订录文的基础上做了初步考释,认为此碑为惠恭禅师自树以“昭其未悟”,弘法利生。惠恭为唐初三阶教的重要僧人,于法门寺建立了三阶禅院,并被唐高宗敕封为“检校佛塔大德”。在佛学思想方面,惠恭除了承袭信行的学说之外,重禅法、重经教为其特色,显示了唐初三阶教向传统佛学回归的倾向。从惠恭的活动看,唐初朝廷似未特别压制三阶教,而是持听之任之态度的,三阶教后来的衰亡主因在于其教义本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少林寺时,曾对镇寺之宝“混元三教九流图”碑产生浓厚兴趣,方丈释永信向他介绍此碑的来历与寓意,他不断点头,表示认同。当介绍碑下龟形神兽时,永信说:“这不是龟,是龙的一个变形。中国皇帝被称作真龙,大家对龙都非常敬重。”熟悉  相似文献   

20.
二、经文通释综观考释者,都将此古玉文体称为“铭”。笔者认为,古玉之文应为道家丹功渊源的一部最早经典,理应称其为“经”。称为“铭”就降低了它的品格。据此,笔者正其名曰:《行玉柱经》。笔者的释文如下:行    则,则神。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