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范式,常被用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将作为记忆材料的人格词汇区分为两种性别特征,以此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的性别化问题。实验设计为2(被试:男性与女性)×2(编码方式:自我参照编码与语义编码)×2(记忆项目类别:男性特征人格词汇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的混合因素设计。首先,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参照效应的存在。其次,研究发现男性被试对于男性特征人格词汇的自我参照效应,显著高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女性被试的情况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表明,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系统对那些与自我性别相一致的人格特征词汇有比较好的组织编码形式,反映出自我对性别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可能自我是有关未来的自我概念,由希望的、恐惧的和预期的自我形象组成。它不仅能激发并预测人的行为,还对个体的行为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帮助个体做出适当的决策以实现理想自我。近年来,可能自我的研究备受关注。可能自我与同一性、年龄、性别、文化、动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深入探讨,且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指导、教育教学、行为管理、运动、心理咨询和治疗等领域的研究中,有力地推动了人格发展和社会各行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我概念的心理表征在心理学和哲学有深入的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东西方文化自我概念的结构差异。近年来神经科学借助脑功能成像开始研究自我相关信息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 并探讨是否存在文化特异的自我概念的认知神经表征。跨文化神经成像研究表明自我概念在知觉水平和人格特征表征方面都存在文化差异, 本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跨文化和文化启动神经成像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概念表征文化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推动了文化神经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选取北京市428名中学生,考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发现:(1)有偶像的学生人数显著高于无偶像的人数,“歌星影星”与“著名人士”是其崇拜的主流。(2)有偶像的学生的自我概念显著高于无偶像的学生,主要在同性关系自我、异性关系自我、非学业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3)在有无偶像维度上,女生的同性关系自我、一般学校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同性关系自我、一般自我、非学业自我和量表总分存在显著差异。(4)在有无偶像维度上,初一学生的体能自我、初二学生的数学自我、初三学生的语文自我和同性关系自我、高一学生的外貌自我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偶像类型的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自我概念的理论回顾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岸英 《心理科学》2004,27(1):248-249
自我概念是人格心理学中重要而最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我理论研究中自我概念的结构、形成与发展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梳理与分析,探讨自我理论发展的弱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的应用性以及文化性等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自我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身体自我作为自我系统中最早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个人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看法,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章从自我的角度对身体自我的概念作了界定,并结合理论构建和测量工具对国外身体自我的研究作一个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我意识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我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些比较 ,并对西方关于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调节、自我策略等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有其的自身的特点,同时自我概念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维度之一。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外在的巨变、内脏机能的发育成熟和性的成熟,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他们情绪、学业和社会等方面的自我概念。关注初中生的发展变化,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进行恰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时,人们有时会采取自我保护手段来加以应对。在诸多自我保护方式中,记忆忽视加工是指个体在接触具威胁性的信息时进行选择性记忆,自然地忽视此类信息而不让其进入精加工,以消除该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伤害;自我免疫加工是指个体通过对具威胁性信息的适宜操作界定来强调自己的优势能力,并重新评估自己的弱点,从而策略性地实现自我概念的稳定。文章从两种加工的认知机制角度来介绍和评述该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与研究展望,借以引起对自我保护机制研究新进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身体自我作为自我系统中最早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个人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看法,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文章从自我的角度对身体自我的概念作了界定,并结合理论构建和测量工具对国外身体自我的研究作一个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周静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5):914-925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我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热的课题之一。该从我国研究较多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等方面较详尽地阐述了近年来我国自我研究的现状,并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14.
选取120名大学生,通过两个研究考察了自我在心理时间旅行中的动力机制。研究1以核心自我评价为评估自我概念的指标,发现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对指向未来的心理时间旅行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力。研究2通过启动使不同类型的自我概念在意识中占优,发现互倚组比独立组报告出更多具体的事件,且更关注他人和关系。研究表明,自我概念能够引导个体对过去和未来事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亲子依恋、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四所高校562名大学生为被试,检验了亲子依恋、自我概念与自我伤害之间关系的三种模型,以讨论其内部关系。结果表明:1)父子依恋和自我概念、母子依恋和自我概念均对自我伤害行为具有保护作用,支持了累加效应模型;2)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通过自我概念的部分中介作用对自我伤害产生间接影响,支持了中介效应模型;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自我伤害的保护作用在低自我概念组中明显,支持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排除假说。  相似文献   

16.
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数学成绩优秀学生与数学成绩不良学生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差异.结果表明:(1)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着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2)数学成绩优秀生和不良生在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上有着显着的差异,优秀生均高于不良生,进而可以推断两者的水平差异是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 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 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 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共同影响。实验一为自我-朋友对比实验, 10对同性好友(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而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实验二为自我-陌生人对比实验, 另外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 对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 结果发现, 无论是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还是非威胁性启动后,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都依然存在。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主要体现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而左手效应的发生似乎表明了大脑右半球对自我面孔识别的主导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我概念对两类怀旧广告诉求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怀旧风潮盛行的大背景下, 怀旧广告日益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然而, 由于怀旧诉求未能正确匹配目标受众, 导致一些怀旧广告的无效甚至是起反面效果。基于此, 通过区分个人怀旧诉求和虚拟集体怀旧诉求, 并将其联结于消费者的两种自我概念形态(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 经由两个实验探查了受众的自我概念形态对不同怀旧广告诉求的反应。实验一采用2(怀旧诉求:个人怀旧与虚拟集体怀旧)×2(自我概念: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组间因子设计, 检验自我概念形态是否对个人怀旧诉求广告、虚拟集体怀旧诉求广告的效果起调节作用; 实验二通过对自我概念采用不一样的操控方式, 对认知反应进行更加有效的测量, 对同一被试接触到怀旧广告信息前后的品牌态度进行对比等, 重复检验了实验一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独立自我程度高的消费者往往偏好于个人怀旧诉求, 而互依自我程度高的消费者往往偏好于虚拟集体怀旧诉求。研究结果表明:怀旧虽是一项很好的广告题材, 但在具体应用时, 需要注意怀旧诉求与目标受众的匹配性。本研究拓展了自我概念这一重要心理变量在怀旧广告领域的应用; 同时, 论文研究结果对于怀旧营销、跨文化营销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交焦虑障碍:自我认知偏倚与疾病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自我认知模式。消极自我评价、以自我为焦点的注意是使疾病持久难以自愈的重要因素,妨碍了人格的健康发展。探索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我认知特点、寻找规律创建符合本土文化背景的认知模型,将有利于深入了解疾病形成与发展的易患性因素和病理心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主动性人格、自我监控与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我监控量表对339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在自我监控上的得分与主动性人格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主动性人格与自我监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及五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主动性人格和自我监控能显著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其中主动性人格能够单独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34%变异,自我监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4个分量表有显著预测作用,能解释2%左右的增益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