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学科大学生智力内隐概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智力研究中,对智力本质作适当的界说,一直是重要的。80年代初.R.J.Sternberg从研究方法上把智力研究分成内隐概念与外显概念的研究。所谓内隐概念就是探讨人们头脑中“智力是什么”.并以人们这种常识性的智力观念来界定智力。显然.这种对智力日常评价,能够使研究人员了解一般人如何理解智力,以及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对智力的应用性与品质的看法与看重程度,这对于揭示智力本质很有价值、Sternberg本人以及我国的方富熹和张厚粲等分别对不同被试作过智力内隐概念的研究和调查。当代心理学认为:身体的智力与其所处环境密切联…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师生的内隐智力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对聪明男女中学生重要特征的评定中,中学教师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认知有关的因素,并且评价所涉及到的方面随被评价对象年龄增长而调整;中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人际交往有关的因素,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更加看重内在特征的趋势;中学教师与中学生的内隐智力观存在一致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聪明特征的评定因被评价对象的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教师和学生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儿童绘图作业内隐学习智力独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中性参数程序和绘图作业,让正常智力、轻度智力落后、中度智力落后3组8~12岁右利手儿童接受符合、不符合或与“起始-旋转法则”无关的绘图练习,考察练习对原初行为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违反“起始-旋转法则”的练习使智力落后组被试的绘图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证明内隐学习具有智力独立性;“意识污染”对内隐学习结果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而非单向的;中性参数实验程序能够更好地隐蔽规则学习的实验目的,但不能有效消除意识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智力和能力领域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智力和能力实质的认识。关于智力的定义问题,继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社组织的大讨论之后,1986年,美国《智力》杂志社又召集了欧美国家的24位著名学者、由耶鲁大学斯腾伯格(R.J.Sternberg)教授和西凯斯大学迪特曼(D.K.Detterman)教授主持进行了第二次关于智力概念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服刑人员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春林  孙晓玲 《心理科学》2007,30(4):955-957
本研究采用IAT测验探讨服刑人员外显和内隐攻击性。研究发现:服刑人员存在着内隐攻击性,且无性别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外显攻击性后,IAT测量的内隐攻击性与服刑人员刑期相关显著。研究并对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作为独立心理结构的可能理论基础及其相应神经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内隐学习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军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36-41
内隐学习是直觉地获得复杂环境刺激知识的过程,它产生抽象的、无法言表的、表征刺激内部结构的知识。这种知识能在没有意识努力的情况下理想地获得,可用于在新的情景中解决问题和准确决策。 Reber(1965,1967)提出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术语来表示人们怎样直觉地获得复杂环境刺激的内在结构的知识,他指出内隐学习是:1,一种无意识过程,2,产生抽象的内隐知识,内隐知识是归纳刺激内在结构的抽象表征的结果,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性的学习策略。此后,Reber、Allen、Regan等人研究认为:内隐学习是一个普遍的过程;是发展抽象的、无法言表的知识的基本过程;这些知识可用于内隐地解决问题、在新异的环境中作出决策,此外,它还涉及到各种认识论课题。国内有连淑芳(1990)语族相似性影响内隐学习及内隐与外显过程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杨治良(1990)对内隐学习效果、反应偏向、回忆效应的研究。本文试图介绍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现状、新的研究方向及有关争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学习策略,一直将其看作是外显的元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了策略能在无意识的条件下使用。在国内,有学者以"奇偶检查策略"为研究对象证明了内隐学习策略的存在及其的自动性特征。国内外对学习策略是否具有的研究都较少。本文先介绍学习策略的定义、策略无意识性研究与内隐性质的判定,再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奇偶检查策略"的研究和其内隐性质的判定做讨论,并在文末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文章可为国内学习策略的内隐性质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类智力及其概念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智力及其概念的跨文化研究万明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引吉西方人在早期同非西方社会人们的接触过程中,他们相信,非西方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与西方的文明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思维模式在西方人眼中是原始的。也有许多人更直接地认为,这些“原始人”的思维与...  相似文献   

9.
内隐自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石伟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3,26(4):684-686
从认知层面上看,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所做的一种整体性评价,是个体正向自尊需要(need forpositive self-regard)的反映,因为我们每个人通常都希望自己是有能力的、成功的、重要的和有价值的。有关自尊的个体差异及其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影响的研究文献已相当丰富,但研究者一般都用自我报告的方式直接测量。虽然用这种方式测出  相似文献   

10.
综合智力:对智力概念的整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垒  梁觉 《心理科学》1999,22(2):97-100
对于智力的概念和效果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和怀疑。研究表明传统的智力概念不良很好解释个体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级内隐认知研究方法的一点浅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建政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0,23(5):533-536
本文对加工分离程序应用于高级内隐认知加工的可能性作了论证,并以内隐学习研究为例,进行了实验检验,证明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智力概念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概念新析燕良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0引言目前世界上的智力定义有70余种,最为流行的约有6-7种.就流行的几种智力定义看有些以偏概全,有些神秘模糊,难以满足教育实际的需要。那么,智力是什么呢?以我的一己之见,智力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包括符号)或客...  相似文献   

13.
宋广文  王平 《心理科学》2004,27(3):640-642
以真实的社会科学概念为假设检验模型,研究中学生的社会科学概念形成过程及其中的外显和内隐学习。结果表明中学生社会科学概念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趋势和效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未发现明显的高原期和突变期。  相似文献   

14.
应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新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内隐联想测验在对内隐刻板印象、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以及内隐攻击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内隐联想测验本身存在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它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内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101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小学高年级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特点,及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低于中值,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持有智力的发展观;控制组对努力因素的重要性评定显著高于能力因素,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和控制组,表明能力取向的表扬使儿童倾向于认为智力是不可控的。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内隐联想测验来研究受众对性诉求广告的内隐态度及其内隐效果,同时从卷入程度与商品性感相关程度两个维度来分析不同商品的广告中性诉求元素运用的作用是否有差异。研究发现:性诉求组广告的内隐评价及其内隐效果均高于非性诉求组,并且差异显著;不同卷入程度商品的广告,在内隐态度上性诉求元素运用作用差异显著,内隐效果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性感相关程度商品的广告,在内隐态度和内隐效果上性诉求元素运用作用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智力概念理解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中澳两国的成人和儿童对智力概念内容构成的看法,结果表明,尽管文化社会背景不同,但人们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仍有很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作为一般能力的智力品质及与智力有关的个性特征的评价很接近,这一结果有利于支持智力概念普遍性观点;成年人与儿童的观点比成年人之间的观点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这似乎表明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个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各类被试对有关个性品质评价的高度一致性表明了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6,29(3):580-582,531
本文试图考察IAT效应和它的测量对象即概念联系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本研究提出了IAT效应和概念联系之间对应关系的形式化模型,并根据这种形式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检验方式。研究发现:IAT效应主要反映了概念间的相对联系,支持了IAT效应和概念联系的对应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达  王歆睿  傅丽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1):79-82,78
本实验采用外显的提名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考察了初中生利他行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发现,个体的利他行为表现出自动化特征;内隐利他倾向和外显利他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内隐利他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结合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利他行为具有内隐性或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20.
内隐自尊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许静  梁宁建  王岩  王新法 《心理科学》2005,28(4):792-796
研究使用GNAT范式对内隐自尊的ERP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应时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差异仅在d'上;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P3在潜伏期和振幅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P3之间的差异仅表现在潜伏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