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自1999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八个春秋。八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为实现"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办刊宗旨做了不懈的努力,使这份国内仅有的以专门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职志的刊物站稳了脚跟,打响了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08,(2):F0003-F0003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自1999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八个春秋。八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为实现"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办刊宗旨做了不懈的努力,使这份国内仅有的以专门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职志的刊物站稳了脚跟,打响了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2014,(3):F0002-F0002
<正>习五一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1辑·2011),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为主题的学术论文集。该书汇编2010-2011年科学无神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章40篇,分为"特约文稿"、"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工作"、"科学无  相似文献   

4.
正习五一主编《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2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3月出版。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是"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中的一部。本书选编2012年全国范围内科学无神论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40篇。除了特约文稿两篇文章以外,其他文章按主题分为"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工作"、"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自然科学与无神论"、"中外无神论思想源流"等六个板块。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无神论》2008,(1):F0003-F0003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自1999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八个春秋。八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为实现“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办刊宗旨做了不懈的努力,使这份国内仅有的以专门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职志的刊物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自1999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八个春秋。八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6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的"第七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弘扬科学无神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国无神论学会和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8.
<正>以"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科学无神论论坛,2017年7月15-16日在广西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发表书面讲话。与会人士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神论思想、科学无神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世界观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方法和路径等论题展开热烈探讨。论坛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承办,广西大学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无神论》第一辑于2015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墨迹清香的论文集是第一届科学无神论论坛的学术结晶。2013年12月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举办。论坛以"纪念毛泽东《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批示50周年"为主题,旨在举起科学  相似文献   

10.
致读者     
正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指示下,经由中国无神论学会时任理事长任继愈先生的努力,《科学与无神论》作为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会刊于1999年创刊。自2010年起,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作计划》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实施方案(2009-2014)》的文件精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室"和"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原挂靠在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中国无神论学会及期刊《科学与无神论》一并转至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20年开始,《科学与无神论》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实际主办。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无神论学会自1997年恢复活动,至今已有十年了。《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创办至今,也八年了。十年来,一群有志于无神论事业的人们,不仅忠实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而且坚强地面对着需要清醒理智和坚定信念来面对的种种事态。十年过去了,无神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无神论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承办。第七届科学无神论论坛由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定于2019年6月22日至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弘扬科学无神论精  相似文献   

13.
致读者     
正随着2020年钟声的敲响,《科学与无神论》杂志送走了创刊之后的第二十个年头,迎来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直接主办的第一个年头。二十年前,在反击邪教"法轮功"的斗争中,针对无神论宣传教育长期被弱化的现实,在任继愈先生大力倡导下,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正式创办《科学与无神论》双月刊。自此,中国无神论学会有了自己的会刊,中国新闻出版界有了唯一一本研究无神论、宣传无神论的专业期刊。二十年来,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4.
<正>一、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2014年10月召开的第二次科学无神论论坛的主题,通过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那么,科学无神论和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关系,科学无神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无神论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承办。第六届科学无神论论坛由内蒙古大学协办,将于2018年7月9-11日在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高举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6.
宣传科学无神论、批评有神论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科学无神论研究需要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无神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都必须坚持科学无神论。坚持科学无神论不能不分析、批评有神论,这是由科学无神论在研究对象和基本结论方面的特殊性决定的。不研究不批评有神论的科学无神论是不可能存在的。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科学无神论同努力实现宗教方面的三个"和谐相处"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26日,第四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中国社科院北戴河培训中心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理论创新与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承办。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朱晓明研究员指出,要破除坚持无神论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要始终保持马克  相似文献   

18.
正第四届科学无神论论坛拟于2016年6月下旬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领导小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承办。论坛主题为"理论创新与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国外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科学无神论"的理解迥异。有的把它当成科学成就中的无神论因素的总称,有的把它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有的把它当作一门独立的非哲学学科,有的认为它是一种信仰传统,有的主张它是一种半信半疑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含义的"科学无神论"显示了无神论在向前发展,意味着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13—14日,由中国无神论学会、《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珠海市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无神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议主题是"科学无神论的基本理论与当前任务"。来自全国10省市2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周华到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