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方法:采有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理科以及年级差异。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隋光远 《心理科学》2005,28(1):52-55
研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3年前为初中生进行的成就动机训练效果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受训者在任务选择、行为强度和坚持性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成功期望较强烈;对成功或成就倾向于作能力、努力归因。这一结果表明,归因训练能够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动机的改善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的归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理科以及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刘明 《心理科学》1998,21(3):281-282
1引言当代关于成就动机的认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归因理论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一个。继Weiner从原因源、稳定性和控制性三个维度对行为归因特征及其特定心理学意义进行研究之后,许多学者对成就背景中的成败归因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索。我国一些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及归因方式的训练进行过不少探索,但是研究基本局限于学业成败范围内。本研究试图从学生的学业及人际两方面来探讨学生的认知归因特点,并考察它们与学生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素质教育实践有所启发。2研究方法2.1被试:来自上海市两所普通高中高二学…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定向、掌握目标、内部归因、自我监控学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外在动机,外部归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负相关,同时回归分析揭示,学业自我效能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期因素.(2)学业自我效能与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内在因素,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它各种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起到一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学绩组学生的师生关系、成就目标定向水平均显著优于低学绩组学生;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学生的师生关系显著优于低分组学生;(2)在学业归因方面,师生关系高分组学生更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而低分组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学业失败归为外部因素;在人际归因方面,高分组学生倾向于对成功做双重归因,而低分组学生则更易于对成败做外部归因;(3)掌握目标定向、学业成绩及人际内控对师生关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学业外控对师生关系和掌握目标定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掌握目标定向通过学业成绩显著影响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6,29(3):268-276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并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把课堂成就归因于努力、策略、能力、基础、兴趣、目的、难度。教法、心境和家境等10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倾向,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8.
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倾向于回避中等水平的学业冒险活动,而选择稍稍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2.不同成就动机特点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也越高。3.从成就目标的影响看,定向于以强调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主的掌握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定向于成绩目标的学生则表现出回避学业冒险行为的倾向。4.反馈对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功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支配下的学生得到结果反馈后,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70-170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归因训练的具体手段。探索在田径技术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对学生的成败归因的影响、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归因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挖掘学生潜力的作用;学生积极归因,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学习动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编问卷对913名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和学习动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 (1)整体上看中学生较多使用内在原因和可控原因解释自己的学习成绩; (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归因倾向; (3)归因倾向与学习动力有明显联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得到“自挫因子”对学习动力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本文还就如何进行归因训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董圣鸿  张璟  熊红星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Weiner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成功时更多地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原因,失败时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外部原因。继Weiner之后,西方学者在成就范围内对成败归因进行广泛探索,研究表明,学生不仅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而且成败归因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上也存在差异。我国大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与西方是否一致?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归因理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成就归因范围,人际交往范围内的归因研究就更少。为此,本研究采用MMCS归因量表,对我国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阴山观中学随机抽取的293名学生进行学习倦怠以及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2)中学生在归因方式上采用内归因方式的人比较多,即将自己的学业成就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3)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并不严重(4)三个变量及各维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找出有利于缓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归因方式和利用好社会支持系统来改善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及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东北师大心理系“成就动机”课题组编制的“学业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北辛集小学三年~高三8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年级与性别间存在交互效应,男生学业成就动机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女生较男生变化更曲折。并且,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其学业成就动机水平均依次降低。另外,小学三年、四年、五年、初一、初二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存在显的性别差异,小学六年、初三、高中三个年级则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中小学男生与女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不同步,到初三、高中发展趋同。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韩仁生 《心理学报》1998,31(4):442-451
以归因理论为依据,选取普通学校小三、初二、高二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采用等组对照设计,一为实验班,一为控制班。实验分前测验、教育干预、后测验三个阶段。各班均参加前测验、后测验,教育干预阶段实验班接受归因训练,控制班不接受任何训练。结果发现:(1)归因训练可使学生的成败归因、期望变化和情感反应积极方面转化。(2)归因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3)归因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坚持性水平。(4)短时间的训练对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 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成就动机在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2)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在现在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积极、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天津某高校大二3个教学班77名被试,采用教育实验法探讨了传统教学法、归因训练干预、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业情绪的激发与调节情况。结果表明:传统教学法无显著影响;归因训练干预后,学生的焦虑、气愤、放松、自豪、厌烦、失望和兴趣等学业情绪有显著改变;活动教学后,学生的焦虑、羞愧、厌烦、愉快和兴趣等学业情绪有显著改变。实施后两种教学法后,正性情绪得分均有所提高,负性情绪得分均有所下降。两种教学法在激发与调节学业情绪的效果上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成就动机等心理特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上海师范大学四个院系325名学生施测了自我价值感、成就动机等四种问卷,分析结果后发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他们的成就动机、成就归因、考试焦虑关系密切,三种心理因素对自我价值感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归因训练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正在教育、儿童、管理和临床心理等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各种归因研究不断加深我们对于学习和工作动机的理解.这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心理学家尝试通过归因训练,增强和提高儿童甚至成人在学习、工作中的动机和努力程度.这对于教育和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和讨论归因训练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及归因训练对于提高学习动机和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归因训练这一有效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仁生 《心理科学》1997,20(5):461-463,470
1问题归因训练与归因理论的其它研究一样主要是在成就领域内进行的.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则对行为又有直接影响。那么,归因上的变化就应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新的行为又舍改变归因.根据归因理论,在成就背景中,学生舍利用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这种归因会引起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其成就行为。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或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提高学习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宏 《心理科学》2006,29(6):1474-1476
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指导。采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和SCL-90心理健康量表。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有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无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②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其心理健康有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