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Gibson谈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及其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十年,由于研究婴儿知觉的方法有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对婴儿,特别是对新生儿的知觉发展有了新的发现。主要的发现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基本感觉过程:包括视敏度;立体视锐;颜色视觉以及语言听觉、声调、结构和音乐感觉等。2、基本知觉过程:图形背景知觉;知觉恒常性(大小和物体结构恒常性)。  相似文献   

2.
用特征结合错误率为测量指标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实验称为IC实验,它是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研究:(1)视觉特征整合中的组装问题:注意的“聚光灯”怎样将特征整合起来?(2)知觉基本单元问题:视觉系统如何首先编码基本特征?(3)知识的表征问题:在人类认知的最初阶段是如何编码、表征信息的?(4)记忆现象:是否存在真正的感觉记忆?(5)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效应:在早期加工阶段的特征抽取是否存在优势化?(6)字词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3.
赵猛 《现代哲学》2016,(3):76-81
在胡塞尔的知觉理论中,感觉材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讨论胡塞尔关于感觉材料的两种处理方案——反思模型与第一人称视角的说明,并论述第二种方案如何推动了胡塞尔从对知觉意向和感觉概念的简单处理,进入到对知觉活动的感性层面的深入分析。对感觉材料问题的讨论,一方面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感觉概念,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胡塞尔的知觉理论进展的哲学动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地表斜坡的知觉是非常不准确的,通常表现为对坡度估计过高。但是,研究发现,在以行为的方式对坡度进行模拟时,所模拟的坡度值却与实际坡度基本一致。这种面对同一视觉线索出现的视知觉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即为坡度知觉中的“知觉-行为分离”。本文回顾了影响坡度知觉的各种因素,涉及视觉线索、认知判断、感觉通道、生理状态以及报告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坡度知觉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知觉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的课题。纵观古今,各心理学流派在知觉问题的研究上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构造派、格式塔派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构造派心理学从“要素的组合”观点出发,把知觉当作“简单的感觉束捆”,  相似文献   

6.
从知觉负载理论来理解选择性注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觉负载理论被认为解决了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早选择和晚选择观点之争。当前任务对注意资源的耗用程度决定了与任务无关的干扰刺激得到多少加工,从而导致在低知觉负载下,注意资源自动溢出去加工干扰刺激(晚选择),而在高知觉负载下,注意资源被当前任务耗尽而无法加工干扰刺激(早选择)。知觉负载理论提出后,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一部分工作专注于知觉负载对选择性注意的调节作用;另外一些工作则关注其他认知过程如何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其中知觉负载与工作记忆负载的关系是当前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7.
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陶云 《心理科学》2001,24(2):194-196
阅读和图画知觉是眼动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的课题。随着眼动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阅读与图画知觉过程之间的眼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关阅读眼动过程的一些研究结论可以在图画知觉过程中推广应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重要差异,一些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眼动结论,并不都适用于图画知觉过程。为了进一步考察阅读与图画知觉过程  相似文献   

8.
刻板印象的自动过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3,26(1):41-44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刻板印象的自动过程研究进行了回顾:自动过程是固定的和不可避免的;自动过程是有条件的。一个传统的观点在心理学中占据了将近40年,它认为刻板印象是自动激活的,不考虑知觉者的意图和目标。近几年来针对自动刻板印象的适应性的研究将近50项,对此提出挑战,研究表明知觉者的目的和意图能够起一些作用,自动刻板印象能够被一系列的因素所缓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国外知觉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知觉学习(perceptual 1earning)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章从知觉学习的实质、知觉学习的特性以及知觉学习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以看到:知觉学习遵循着联结学习模型,但在反馈、时间特性、任务、水平和生理神经基础有其自己的特性,知觉学习中存在注意、印记、分化性和组合性四个机制共同起作用,在此基础上,该对以后进行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知觉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文章从知觉学习的实质、知觉学习的特性以及知觉学习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以看到:知觉学习遵循着联结学习模型,但在反馈、时间特性、任务、水平和生理神经基础有其自己的特性,知觉学习中存在注意、印记、分化性和组合性四个机制共同起作用,在此基础上,该文对以后进行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时距知觉指对数百毫秒到数个小时时长的知觉, 是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的基础。时距知觉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影响, 如唤醒、注意、动机等。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及生理现象, 包含有感觉分辨、情绪动机、认知评价三个成分。近期研究证明时距知觉会在疼痛背景下发生改变。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健康被试对疼痛面孔的时距知觉; (2)实验室诱发疼痛对健康被试时距知觉的影响; (3)临床疼痛患者的时距知觉变化。探索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 可以为理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时间知觉的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感觉的一生。简单地说,比如对人的感觉,对物的感觉,对气候的感觉,对环境的感觉,对幸福的感觉,对烦恼的感觉,以及对气味、声音、颜色、疼痛、功名利禄、诗情画意、回忆过去、憧憬未来和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包括“痛感”、“快感”的体会等等在内,其实都是“感觉”二字在起作用!而作为活着的人一旦没有了感觉,大街上出现的无异于行尸走肉,病床上躺着的只能属于植物人,其实据说连植物人也是有着一部分感觉的!还有一种那就是所谓的“心已经死了”……从生理上讲,人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知觉等,在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杜維涛 《心理学报》1959,4(6):53-58
格式塔心理学者否认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认为知觉不能分析为各种感觉,因而蔑视感觉的概念;否认知觉有賴于經驗,割断知觉和外界的联系,割断知觉和思維、意識的联系。現在分析批判于下: (一)知觉是联系、联想、条件反射 格式塔主义者反对反射論,认为反射只是对个别刺激的反射,不是对事物的关系的反射,因而不能解释知觉。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实驗:用两个灰色箱子,一深一浅,把食物放在浅灰色箱子里,动物便常到浅灰色箱里去。然后再換两个深浅也不同的箱子,动物仍向那个較浅色的箱子里去,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集中阐释了柏拉图的感觉学说。在第一部分,笔者通过借鉴弗雷德的观点考察了古希腊语aisthēsis这个词在柏拉图著作中的多重用法,指出它不仅表示感官知觉,还表示一般的觉识、意识,以及基于感觉之上的判断,等等。从第二部分开始,笔者按照发展论视野梳理并评论了柏拉图关于感觉的论述,主要涉及《斐多》《理想国》《泰阿泰德》和《蒂迈欧》几篇对话录。  相似文献   

15.
问题提出盲人由于视觉被剥夺,触觉就成为其非常重要的补偿手段。研究盲人的触感知觉,对其行走、定向和接受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早在本世纪50年代前后,苏联心理学家就对盲童与正常儿童的触觉阈限作了比较。结果是盲童的优势手指指尖的触觉绝对阈限值低于正常儿童。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戈特斯曼对盲童的触感知应  相似文献   

16.
运用视知觉研究中经典的事件切割程序,探讨记叙文中时间信息的事件边界效应.结果发现记叙文中的时间信息会被读者外显地知觉为事件边界,并且,跨度长的时间信息比跨度短的时间信息更易于被知觉为事件边界.这和视知觉研究中的发现是一致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记叙文理解过程中情境模型建构的过程依赖类似于事件知觉中所发现的切割过程的观点,为知觉研究和认知研究领域提供了可供沟通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痛觉是感受躯体所受伤害性刺激的保护性感觉;慢性痛则是耗费巨额医疗费用的顽固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感知觉的形成是一个大规模的中枢网络编码过程,包括了感觉、情绪、认知等若干不同的维度,牵涉到脊髓、脑干、边缘系统、皮层等多个相关结构。慢性痛则是一种由神经网络编码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疾患。上述编码过程的任何异常都可能导致慢性痛。认识痛觉的中枢网络编码机制,将促进人们对感觉与情绪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并有助于寻求新的临床疼痛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谢宁  王程  吴艳红 《心理学报》2009,41(5):424-432
通过比较注意线索对老年人和年轻人共线性和相似性知觉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知觉组织老年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注意线索对年轻人的助益更大,对老年人的助益较小,符合抑制控制理论的研究假设,同时本文还对加工速度、基本感觉能力等可能引起认知老年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发现了知觉组织中与阅读习惯一致的方向偏好,无论在有无注意线索的条件下,135°方向上的知觉组织都快于45°方向上的知觉组织。  相似文献   

19.
运动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属于一种与身体形态、机能有密切关系的大肌肉运动。它不仅与神经感觉系统有关,而且与肌肉活动关系密切,为此,运动学习是与肌肉反应或运动机能有关的学习。有些动作技能学习过程大多是以适应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的协调关系的改变为主的,这种学习叫做知觉运动学习或感觉运动学习。关于运动学习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初报导过射箭理想训练条件和杂技技能长期保持的研究,在  相似文献   

20.
皮亚杰否定了传统哲学的公设,提出了主体建立客体的前提,阐明了动作与逻辑的关系,最后指出,逻辑运算图式不是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的逐级上升过程产生的,而是由动作图式内化而成。由动作内化而成的系列,称之为图式系列,又称形式系列。知觉、表象、记忆则属于另外一个系列。知觉由图式及理性活动控制下的知觉活动和场效应产生,表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