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宏伟 《美与时代》2016,(9):104-105
王斌墓志于1987年出土于德州市宁津县龙潭村,墓志刊刻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志石长、宽皆40.5厘米,青石质。志文共18行,每行25字不等,共计417字,楷书。每列有界格(图1)。志盖呈覆斗形,大小同志石,减地阳刻九字篆书"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铭"。  相似文献   

2.
王淮,南宋著名宰相,字季海,婺州金华人。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卒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享年六十四岁。死后葬于湖北黄梅县柳林乡。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及第,授台州临海县尉,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右正盲、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  相似文献   

3.
福建佛教历史上的刻经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荣 《法音》2000,(1):68-70
佛教于两汉传入我国后,随之有大量经、律、论译出并流通于世。但五代以前,均是以手抄本为主,福建也不例外,其中著名的例子有:唐咸通十四年(873),懿宗李赐号福州怡山长庆寺住持大安“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命剑南写开元藏经给之。”~[1]景福二年(893),福建观察使王潮延请僧人“缮经三千卷,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妙”~[2],供养于泉州开元寺藏经楼上。天二年(905)春,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人缮经5千卷藏于莆田灵岩寺;同年夏又藏佛经541函5048卷于福州寿山。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当代中国佛教三大模范丛林之一的莆田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南部凤凰山(别称南山)之麓。此处本为邑名士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讲学之所,郑氏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献其居为金仙院,供以佛像。隋开皇九年(589),经来自天台山的僧无际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寺僧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志彦遂将隋时天台宗僧无际修持《妙法莲华经》得感应、寺涌出一股清泉的灵异之事上奏,李旦大悦,赐号为“灵岩寺”,由书法家柳公权书匾。会昌五年(…  相似文献   

5.
刘一明(1734—1821),清代著名内丹家,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  相似文献   

6.
“梵二大公会议”闭幕至今已有32年了。为了解历史上有关大公会议对教会信仰所作的贡献,现根据有关资料,简述如下。一、尼西亚第一次大公会议于公元325年在尼西亚城(Nicaea)召开。当时在亚历山大城有位司铎名叫亚略(Anus),他坚持耶稣只是一个“人”的观点,认为耶稣是天  相似文献   

7.
《大众心理学》2023,(9):2+49-50
<正>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原容桂中学)创建于1998年8月;2005年,三间完全中学(容山中学、桂洲中学、容桂中学)的初中部合并,办学规模扩大;2016年12月,为落实顺德区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学校由“容桂中学”更名为“容桂外国语学校”。学校校园面积约110亩,建筑面积4871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4个,学生2600多人,教职工228人(专任教师182人)。  相似文献   

8.
文澜 《法音》2000,(1):50-51
蜚声海内外的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的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大中元年至六年(847—852)间,华严宗僧行标曾驻锡此寺。大中二年(848),天台宗僧令言于开元寺西创支院“西罗汉院”。五代闽国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笃信佛教,于开元寺西北创支院。当时…  相似文献   

9.
慧周 《法音》2000,(1):44-45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寺建于唐成通十一年(870)。当时,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在雪峰山一大枯树下静坐,感得里人谢傚等为其诛茅结庵于柽洋凉映台北,此为建寺之始。后徒众渐多,容纳不下,遂在离庵三百步处别建新居,其址即今之崇圣寺。乾符二年(875)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于是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廉…  相似文献   

10.
温静 《佛教文化》2007,(5):88-90
独乐寺,得名难考。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始建于唐,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是中国著名的三大辽构寺院之一(其余两处为辽宁易县奉国寺与山西大同华严寺),其内现存观音阁为国内最古木结构楼阁。历经多次地震岿然不倒。寺以“建筑、泥塑、壁画”三绝闻名于世。梁思成先生评价其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1.
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释圆彻●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日惊悉邓小平同志于十九日晚逝世。(一)惊闻昨夜大星沉,噩电飞传实痛心。一代巨人真往矣,千秋伟绩有公评。中华特色能兴国,“两制”奇猷奠治平。“四化”宏谟遵设计,前程如锦壮无垠。(二)承先启后昭丹史,万世难忘...  相似文献   

12.
<正>北魏疆域辽阔,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迁都后,洛阳作为当时北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出土了大量的北魏墓志,这些墓志最能直观地体现当时所流行的书法风格。其中元氏墓志所表现的形式美是北魏政权审美趣味转变最有力的证明,作为北魏书法改制的“标准品”,结体、用笔都是十分严谨,但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其风格却出现多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佛学中国化之一果——禅,乃肇始于菩提达摩东来首倡“借教悟宗”,复经二、三、四、五祖,及至六祖惠能,方臻于完成。其“独来独往”之行风、“直下承担”之习法,幸得百丈(怀海)马祖(道一)等倡扬,进而导致其后禅之“五家七宗”的兴盛。因此,如果说,正是六祖惠能将天上佛教拉到现实人间,从而开创“五家七宗”繁荣新局面的话,那么,此“通天达地”之梯(当为桥),则非马祖禅莫属。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禅宗。  相似文献   

14.
我参加一个笔会,夜宿上清天师府。道长介绍说,一墙之隔的“留侯家庙”很值得一看。于是虔然而往。“留侯家庙”亦称天师祖庙,旧名“真懿观”,敕建于北宋崇于四年(1100)。史称,第一代天师张陵是留候张良的九世孙,这位出生于浙江天目山的神童,7岁能读《道德经》,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皆极其妙。通习坟典,所览无遗。张陵在和帝永元二年(90)时,年届对,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部阳,登乐平零子峰,溯信江入资溪云锦山。在此学道、修道,并炼“九天神丹”,以符水为人治病。在他叨余岁时,闻蜀人多纯厚,易教化,且…  相似文献   

15.
<正>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的跨国界交流日益明显,文化的多元化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二次元文化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亚文化,其影响对象主要是在校青少年学生。“二次元”主要指A (Anim ation动画)C (Com ic漫画)G(Game游戏)N(Novel轻小说),意思是“二维虚拟世界”,它与“三次元”(即现实世界)相对。  相似文献   

16.
一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常遇春攻占元大都北京城,缴获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这些文献资料中“惟秘藏之数百十册,乃乾方先圣之书,我中国无解此文者”。所谓乾方先圣之书,就是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写成的伊斯兰教经典和天文星象学、历法学等科技书籍,这些书籍只有“回教”人能读懂。朱元璋爱惜人才,器重回回学者,于国都南京特设回回钦天监。“洪武二年四月征故元回回司天台官郑阿里等十一人至京”①。“明洪武十五年九月诏翰林李、吴宗伯同回回大师马沙亦赫等译回回历”②。到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回回钦天监虽然…  相似文献   

17.
王华山 《管子学刊》2008,(1):109-114
本文比照史籍,分析山东临淄出土的7方北朝清河崔氏乌水房墓志,认为其中北齐崔博、崔德墓志称“十二世祖琰,魏中尉”属于攀附冒引,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乌水房世系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8.
一、“人”的主要问题90年代以来,图书馆界“最热门”的话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否“低谷”(或“困境”)及怎样走出“低谷”,或如何抓住“机遇”,改革前进;(二)“现代化”问题,即“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以至进入了“地球村”的“虚...  相似文献   

19.
张载答范育书三通与关学学风之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今本《张载集》及集外文献所收张载答范育的三通书札,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关学学风之特质:(一)“道学”与“政术“不应歧为“二事”的政治主张;(二)“正心求益”的为学之方;(三)“深沉方有造”的道学志趣。  相似文献   

20.
陈铭枢(1886-1965)广东合浦人,字真如,毕业于保定军校,是十九路军缔造者,1932年淤沪抗战威震一时。他18岁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在《民报》(同盟会宣传刊)中看到谭嗣同著《仁学》共二章,由梁启超在日本印行、书中认定:“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放唯识”,并以仁以道为要义。抨击封建统治专制,号召“冲决网罗”提倡学习西方国家政治经济,陈阅后省悟人生有新的天地,就是以这因缘才引得“佛’年萌芽,故字真如。在第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日本时,住到桂伯华(江西人)先生处听讲佛学,从此对佛教产生相当感情,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