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些天无意间读到一篇文章,说作者兴冲冲地赶到鲁迅故居,却惊于“三味书屋”是如此的不堪,为了不泯灭对于“百草园’的种种遐想,于是便过其门而不入。看了此文我不想去追究作者到底是对鲁迅的文章存疑还是对后人保护“名胜’的不力加以指责,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林林总总的此地不过如此,有负盛名云云。细细忖之,才蓦然发现有此慨叹者仅是把看见景置于一种视觉的欣赏中,缺乏一种用心去感受风景,与风景融为一体的意境、情趣。 在浩瀚的寰宇中,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数不胜数、不一而足。人们所知道的胜景往往是通过古典  相似文献   

2.
鲁迅当年读书,其师寿镜吾先生传下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沿用为三味书屋的馆训。三味书屋曾是鲁迅读私塾的地方,少年时代,从12岁时起,几乎有六年时间往返此地求学度过。这间书屋我曾去拜访,只是因为受保护的缘由,许多景象已难以触摸。比如鲁迅亲手刻着"早"字的那张桌子,  相似文献   

3.
从鲁迅"拿来主义"和对民族艺术的自信和高扬到对美术现实性和民族性的重视尤其对民间艺术的珍视来阐述先生的美术思想。鲁迅先生在书籍装帧艺术实践上,借鉴西方艺术并融合自己的民族艺术,创造出体现时代感和民族性的艺术。把先生对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弘扬有机渗透到相关的美术教学中,对传承鲁迅美术思想、增强民族精神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能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兴趣为动力,诱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谐氛围增加活力,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以个性化发展为驱动力,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5.
线描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以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这是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吴薇 《美与时代》2007,(4):126-127
剪纸艺术是集绘画和手工制作于一体的艺术,既能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细心、耐心、静心的办事作风,并在感受其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陆俨少先生与桂林山水的缘起谈及先生的艺术生涯与写生情怀。从中国山水绘画写生发展的脉络入手,探讨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在写生演进中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的演变。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中国山水画如何发展,直至50年代左右,写生热潮的簇拥下,其写生的缘由以及发展的历史背景需要,从而衍生出陆俨少先生绘画生涯中这一阶段对于他在山水画写生方面的突破、探讨与同时代的画家相较有何异同,有何发展与更新。对于陆俨少先生在自我绘画修养和作品带给山水画坛的新意流方向、对他整个流淌着的艺术思源的启发,以及对后来的绘画者的影响以及对桂林山水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的一门独特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情感以及美学思想。作为古典园林体现艺术性必不可少的一项,"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特有的魅力使其成为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一道独特景观。感受和解读古典园林中"窗"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挖掘其中包含的情感思想和艺术价值,会对当下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参考性。文章主要探讨古典园林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窗",分别从古典园林中窗的样式种类以及作用、窗在古典园林中展现出的艺术性与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根据自身感受浅谈对创作的感悟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吴其辉先生的声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一大批曾师从于他的学生陆续走上世界歌坛。先生在学术上的造诣,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先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简单、明了、充满辩证思想。愿更多的声乐爱好者去亲身感受其魅力,共同发扬祖国的声乐事业。  相似文献   

10.
去年(1986)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专程前来上海参加纪念活动的客人中有日本中山寺的住持、八十二岁高龄的杉本勇乘法师。当他下机受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的热诚欢迎时,激动不已。杉本法师是在一九三三年于内山书店与鲁迅相识的,几年的交往中,对鲁迅的学识和为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先生不仅学识渊博,文章犀利,而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一次,他送给海婴一  相似文献   

11.
油画创作是当代的一种重要的艺术体现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中,人们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去欣赏艺术、体会艺术,也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感受艺术。因此,创新油画创作的方法也是艺术家不断追求的目标,他们会凭借自己超高的技术,将现实生活融入到油画中,让人们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文章从色彩表达、图像运用、时代背景运用、素材的收集与分析四方面对油画创作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急才"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来了。有一次,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鲁迅被授课塾师出的题目难住了。老师出了三个字的上联"独角兽",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便有两三个信口应对了,老师摇摇头,不满意。接着,有个学生答"两头蛇",老师说:"勉强合格。"鲁迅在座位上也仔细地想,当他的目光与老师期待的目光相遇时,他心里一下子就急了,恨不得立刻找到一个好答案,可就是想不出来。老师扫视了一下学生们,似乎有点失  相似文献   

13.
正《风筝》是鲁迅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篇回忆兄弟间往事的一篇散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从教以来,从心底很害怕讲授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犀利深邃的文笔,是我在课堂上很难驾驭的。新学期再次和孩子们共同学习《风筝》,很想好好用心走近这篇文章,引领孩子们喜欢上鲁  相似文献   

14.
苏州具有深厚的传统审美文化底蕴和氛围。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苏州不仅没有丢弃掉自身的审美文化传统,而且对其进行了非常成功的保护、改造、创新和发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苏州一方面继承和保护着城市的审美文化传统,使其以活生生的形态在城市文化和生活中延续;另一方面苏州欢迎和接受现代化和西方审美和艺术思潮,以学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理解、吸收和利用西方现代审美与艺术。因此,苏州大学的美学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美学实践课,作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和理解当下对西方审美特点吸收利用可能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编印出版了《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使我们有缘得见鲁迅生前珍藏的七幅木刻肖像。其中,陈光宗先生的《鲁迅造像》,出类拔萃,卓然堪称压卷之作。 《鲁迅造像》充分发挥了木刻艺术黑白对比的视觉优势,脸部高光留白,头发和背景叠黑厚重,观赏者的目光自然集中  相似文献   

16.
美术是初中阶段渗透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实现情感的塑造与升华,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出发,简要探究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在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是指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和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它推动了少数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赵紫宸先生的观点,中国文化荦荦大端的第二端是其艺术。在中国文化中,艺术的确是很重要的。就如人生不能没有伦理一样,在中国知识分子看来,生活不能没有艺术。生活的艺术是中国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事情。与对善的追求一样,对美的追求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之所系。赵紫宸先生认为,中国人"是以艺术维持生活的,尤其是以艺  相似文献   

19.
灯光设计的重要作用就是实现生活与环境的关联,作为一种独特艺术,演绎着独具魅力的光世界。在展馆中,灯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灯光设计方案都能够为使用者带来不同的感受,所以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灯光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具有神性情结的人看来,花草中隐含了“神”(譬如上帝、佛陀、真主、湿婆等神灵)的灵光;而在世俗常人看来,花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鲜艳、芬芳、姿态以及由这色、香、形勾起的人们当下的感官欲望与现实想像,然后才可能推及历代积淀的美丽传说和风闻逸趣。常人的耳目所及、感官所触和生存境遇是他们的文化之根,玄远的沉思或神秘的体悟往往是与他们不沾边的,即便有所思也越不出随物感兴、触景伤情之类。因此,文化艺术的胚胎往往孕育于生活中的日常实用———譬如鲁迅先生提及的音乐的“杭哟”派。古人以为神明掌握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