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这一汇聚人类历史文明的瑰宝,与初中历史教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是攀登史学高峰的“云梯”。初中历史教师用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本文探究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以史为鉴,提升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的价值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美学精神,其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深厚.它是中华民族自远古先民经尧、舜、禹而发展至今的生存发展精神,包括历代众多杰出思想家、文学艺术家和各民族大众的审美创新与推进文明发展的精神.它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上,通过众多志士仁人们代代相传而又不断丰富,涌流向前,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兴盛发展;同时也与社会历史一道走着起伏之路:美学精神上扬则民族兴,美学精神低落则民族衰.中华美学精神不是封闭凝滞的精神体系,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开展和民族生存发展需求的提升而不断索求、拓展、建构,融汇各民族精神的精华,吸纳世界各国进步思想文化,逐渐丰盈强健,既推进中华文明的不断创新,又融入人类共同开创未来理想的完美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文化情怀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蕴藏着大量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其中,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就可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其产生新的色彩感悟,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让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交织,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教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长在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国家和民族始终是道教的坚强后盾。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国家强盛、人民富裕,道教事业才能兴盛。道教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无国则教无以兴,国家的安定和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精神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凝聚当代中华民族实践理念的精神整体。用实践观点的哲学视域研究中国精神,其学术旨趣在于以中国精神的实践本性与文化传统为主题,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整体和历史逻辑中理解中国精神所具有的实践意蕴与文化传统;在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与"活的传统"中揭示中国精神的德性特质、心智结构,发现其民族性、世界性的意义;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语境中探索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社会基础与实践逻辑,阐释中国精神的现代性境界。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曾对中国 的社会历史产生过深刻影响,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它乃是“中国根柢”,可称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在21世纪里,无论从国内或国际情况来看,它都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理由如下: 首先,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正因为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所以它的兴衰是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20世纪前50年里,中华民族处于列强的蹂躏之下,民族文化受到野蛮的践踏,民族的存亡危如垒卵。这个时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教,也和整个民族的地位一样…  相似文献   

8.
贡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民族都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作为凝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古籍,无疑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闪烁着各民族的睿智和传统的独特光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在当前高校中,开展中国画教学,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这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优良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中蕴含大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其文化自信增强,还能使其汲取民族智慧,形成民族精神、树立积极人生态度、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优势,依照新课程标准中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研究有效渗透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以确保获得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助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之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殷商文化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教育宝库。将殷商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深入发掘殷商文化在视觉艺术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与形式,对推动美术教育的传承性、创新性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7)
正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56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青 《佛教文化》2009,(2):37-39
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56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同汉民族一起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他们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汲取民族历史文化精髓,博大精深且古老厚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地方传统戏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山东地区“民间小戏”剧种丰富,民间小戏”的存在为中国戏曲增添了多样性、层次性和延伸性,在“民间小戏”中可以追寻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遗迹。“民间小戏”与大剧种戏曲历经风雨、传承百年,众多传统经典剧目脍炙人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撑起了一方百姓之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如何开展历史教学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展开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道教历史表明,古老的道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业绩。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国民众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元融合的统一体。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而又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彼此互学互补,相兼融合,相互促进,既丰富、发展了各民族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传统文化,又增进了中华全民族的文化认同,逐步汇聚融合成以传统儒学为主干,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文化大系统,使中国人形成了十分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并由此产生了一种举世罕匹的坚韧凝聚力,为护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发挥出巨大的历史作用,产生着超时代的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对我国少数民族走向儒学认同的问题作点历史考察分析,以求从中获得某些有益的启示。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最可宝贵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直接点中了教育的一个关键点。教育部日前也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子祥 《美与时代》2023,(5):100-102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教育活动。现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美术学科教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充分利用其艺术价值,凸显美术教学所蕴含的美学魅力和内在精神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凸显美术教学的内涵。在此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我国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路径进行有益探索,以期促进我国美术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