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教材”“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经过筛选的课程资源,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语文教材进行再次开发,创造性的使用。一、灵活使用教材灵活安排教学顺序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最后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文言文,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其他单元来说有些难,  相似文献   

2.
王兴华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3):53-54
3 谈谈“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备课、写教案问题.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环节。备课、写教案是领导检查教师对教学大纲提出的目的、任务、领会和完成情况如何的依据。教案反映教师用什么方法、措施、手段去完成教与学的目的和要求;还反映是否符合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民第一,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现的新理;共学,共事,共修养;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做到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师德观的有关论述,以及他的人格典范,提出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陶为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不断进行实践体验、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不断树立师德楷模等见解,从而使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中心环节的“课堂教学”,一直被视为对外汉语教学四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从老师备课起的“教什么”、教学时的“怎样教”到学生学习时的“怎样学”,都是由“课堂教学”这一纽带系联的,然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部分也是建立师生教与学良性互动的基石,所以本文就如何提高对外汉语课堂互动性提出一些观点看法,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语文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也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审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虽不乏名篇佳作,但有些篇目存在与时代和社会脱节的问题,也缺乏职教特色,对语文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发展个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我们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仍然是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活”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其一,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其二,灵活机动地驾驭和使用教材;其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将创新作为“为师之道”的核心,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各学科教师深感困惑和正在积极探求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思考,教学生去探索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老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生效。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向黛玉学诗,首先肯定香菱,学诗“有什么难的”,“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让香菱有了劲儿,然后教给香菱自学三步骤:先揣摩熟透王维一百首五律,体会情景意,进入诗情画意;接着是杜甫七律,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然后是李白七绝,“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多年前曾经说过:“10年的时间,2.7万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大多数不过关.”拿到今天来说,我觉得这句话仍然没有过时.学生学语文耗时多、学得累,然而收获不大;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然而事倍功半.由此看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开展“高效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联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来谈一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陈立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08-108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录的小说大多通俗易懂且篇幅较长,囿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因此忽略了教学中朗读的环节。课堂上只剩下空洞的形象分析,抽象的艺术手法的研究,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被动。没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学习的情绪很难被调动起来,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很容易从“主导”地位滑落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说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依据小说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侧重对学牛讲行不同方式的问谴}旨导。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付选刚(陕西省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生学的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在教师“教”的方面,教师不仅要研究怎样教,研究教学方法,百...  相似文献   

12.
赵琰 《思维与智慧》2022,(22):56-5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与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那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立足儿童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识什么字”“怎么识字”,真切地落实“双减”政策,增效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大量优秀文本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重要载体,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因此教师对课文文本的解读要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秀名师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对教材文本有着精彩、独到且全面的解读,这些解读的角度对广大一线教师有很深的借鉴意义。研究优秀名师的课例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新手教师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共同活动,是一个双主体的过程,即教师主体是教,学生主体是学。但长期以采往往重视教师作为教导主体的能动作用,却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实行语文双主体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低年级教师,常常是刚入学孩子的启蒙老师,怎样才能使懂得甚少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启发其智慧,使之越学越聪明呢?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使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应在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动地参加“知识生产”,而不是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课堂也需“互动”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改革的新征程、“双减”政策的新形式、核心素养的新要求、统编教材的新环境,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教学改革精神,明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转变传统灌输与学生被动听讲的状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而深度教学正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聚焦深度学习,就如何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语文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除创新习作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范写作用外,习作批阅的改革也是关键。“文章结构安排合理,段落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类似的四字批语比比皆是。本本作文批语都大同小异,语文教师兼职繁重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重压下,作文批阅早已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个性化的批阅不复存在。教师批得累,学生看的也麻木了,因此,习作批阅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提升习作教学的又一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正> 《论语》中子夏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义作了诸多解释,在这些众多解释中,且都将其中的“优”字确定为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词,由此便出现了“优”作“余力”讲,还是作“优秀”讲的说法。而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关键的词不是“优”而是其中的“学”。个人认为,“仕而优则学”中的“学”应作“敩”(xiao)讲,即是“教学”、“讲学”的意思,而“学而优则仕”中的“学”仍指的是“学习”。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应是“做官成绩优秀,有余力时应去教人;而学习成绩优  相似文献   

20.
戴跃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38-138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教师”二字的责任重大。从教以来,我越发意识到教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之更加全面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的能力。而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功能,更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它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教师的师德修养高低的一个标准。并且将真正体现教师的“教书和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