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福建省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主办的"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2016年9月1日至5日在福州奥体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佛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泰国大乘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和中国香港、澳  相似文献   

2.
释本性 《法音》2000,(1):2-5
编辑:福建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寺院林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次福建省佛协与《法音》杂志社联合主办“福建佛教专辑”,为《法音》的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福建佛教的机会。法师身为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又生于福建、出家于福建,并从1989年起一直担任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对福建佛教当有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因此本刊想请法师谈谈对福建佛教的看法。学诚法师: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并与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出现了诸如百丈怀海、黄檗希运、雪峰义存…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6月26日,福建佛学院在福建省佛教协会弘法大楼隆重举行福建佛学院99届学僧毕业典礼。院长学诚法师作重要讲话,他勉励毕业学僧在未来的学修生活中,一是要尊师重道,和合增上;二是要学修并进,言行一致;三是要发菩提心,住持佛教。他认为佛教的未来在中国,中国...  相似文献   

4.
世起 《法音》2000,(1):74-78
人们看到观音菩萨,便会想到佛教的大慈大悲。慈悲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贯串着中国佛教整个发展过程。福建佛教界秉承慈悲济世的大乘佛教思想,自古以来行善积德,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形成了优良的传统,近现代更是不断发展、发扬光大。现将这方面的基本情况略作介绍,以供探讨。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前段时间,我从福建的一个刊物上看到,某研究人员认为,近代福建佛教兴办慈善公益事业是从近代在华基督教出于传教需要、兴办各种慈善事业以争取信徒中得到启迪的。我认为,这种说法缘于对福建佛教的历史缺乏研究。其实,很早以来,在历代高僧大…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福建省佛教协会联合主办,漳州南山寺承办的“二十一世纪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10月16日在福建漳州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16篇,有24位学者、法师从人间佛教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1月28日,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福州旗山万佛寺举行。省市县各级党政部门领导,佛教界的诸山长老以及企业界、社会名人、社会爱心人士数百人共襄盛会。耀慧法师首先代表筹备组作《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筹备工作报告》,随后,大会审议通过了《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章程(草案)》《会费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说明》《福建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9)
正2016年9月2日,"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奥体中心隆重开幕。论坛由福建省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主办,福州开元寺承办。其主旨为"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与共生"。海内外佛教三大语系300多位高僧大德及社会各界贤达、佛教信众等数千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高僧大德有:国家宗教事  相似文献   

8.
般舟 《法音》2005,(10):29-29
本刊讯9月12日上午9时,福建佛学院2005级第十一届新生开学典礼在莆田南山广化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佛学院副院长如妙法师及省市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学诚法师在典礼上说:“福建佛学院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然而从全国佛教的整体来看,所培养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寺多僧少,僧多人才少还是一个大问题,解决人才难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佛教教育、培养佛教合格人才。而福建佛学院从1983年创立,发展到今天这样大的招生规模与师资力量,是…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8,(3):45-45
本刊讯福建佛学院是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以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弘扬正法的现代僧才为宗旨的汉语系佛教院校。课程设置:1、佛教学科:基础佛学、印、中佛教史、部派佛教、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宗等的重要佛教典籍;2、文化学科: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2,(4):45
本刊讯福建佛学院是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本科院校。福建佛学院分男、女二部。男众部院址设在莆田市南山广化寺,女众部院址设在福州北郊象峰崇福寺。学院分设预科班、本科班、研究生班三个层次。其中,预科  相似文献   

11.
律宗是研习与传持佛教戒律的宗派。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律典(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也相继在中国翻译流传,这些律典都属于小乘律。南北朝时代开始出现以大乘教义来阐释小乘律的律学研究潮流,到了隋唐时代蔚为大观,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律宗。律宗形成以后,向全国传布,福建也不例外,现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12.
遥远 《福建宗教》2000,(5):27-30
八闽佛教界,人们无不称赞一位受人尊敬的尼僧传常法师,她主持福建佛协工作数十年,为福建省佛教寺庙落实房产政策、整顿寺院道风、培育佛教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佛门女杰”。  相似文献   

13.
我讲得题目是《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五台山的研究》,现分两部分来讲, 一、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为借鉴,看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佛教在印度,从古至今并非是一个最大的板流。  相似文献   

14.
浅谈福建佛教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福建佛教的特点何绵山福建佛教自唐五代后,虽然发展不平衡,但从全省来看,至近代持久不衰。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依附(东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鼎盛(隋唐)和衰微(宋代以降)四个阶段。但这种现象在福建没有出现,宋元以后,佛教在福建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赖永海,福建漳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撰有《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等数十部专著,主编了《中国佛教通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禅学丛书》、《禅学研究》等书刊。研究专长为中国哲学、佛学、宗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以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同心慈善会和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等三个佛教慈善组织为重点,对它们的慈善活动开展和组织运行机制进行剖析,比较其组织特点和发展优势,并将三者分别归纳为"救济型慈善"、"服务型慈善"和"弘法型慈善"三种类型。以这三个佛教组织进行考察,不仅可以反映出福建佛教慈善的基本状况,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佛教组织运行机制特点,从而揭示我国佛教慈善组织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7,(5)
“农禅并重”是中国佛教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具体实践。几年来,许多寺庙根据自身的条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事实说明,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和发扬佛教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国际友好交流三个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就能够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调。相福建连城中华山性海寺,  相似文献   

18.
徐晓望 《法音》2000,(1):86-89
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中国宗教文化史上日益引起兴趣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福建自古以来浓郁的宗教气氛一直是区域文化突出的特点。不论岁月的变幻还是时代的兴替,民间信仰与佛教两大宗教文化,都以其炽热的温度,烘托着社会变迁的轨迹。因此,研究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福建区域是较为典型的。如果说佛教曾经是外来文化,那么,它在福建等中国南方的传播及其一度达到炽点的温度,都与南方长久的民间信仰传统有关。福建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信巫好鬼”的区域,这是培植民间信仰最好的土壤。对古代的闽越人而言,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神…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镇,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福建,千百年来始终禅灯不灭,祖师辈出,法水长流。基于独特的区位与人文优势,福建佛教界历来重视对外交流,弘法足迹不仅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还西渐欧美,远至非洲。  相似文献   

20.
文稷 《法音》2000,(1):78-83
福建佛教源远流长,历史上曾广泛地开展对外弘法活动,并在海外有众多的廨院,这是福建佛教的显著特点之一。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福建佛教与日本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天宝十二年(753),历经挫折、双目已经失明的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的九州。他在平城京东大寺设坛传戒,圣武天皇以下四百余人,均从其受戒。鉴真大师后被日本佛教律宗尊为始祖。追随鉴真大师赴日的14位弟子中,有福建泉州超功寺僧昙静。昙静在日本担任戒师,辅佐鉴真大师弘扬戒律,为鉴真弟子中显名于后世的18位名僧之在日本长崎,明崇祯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