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研究了教师应对效能和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应对效能对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信程度、胜任力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的预测作用显著,胜任力和认知水平对个人成就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工作压力对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导致教师职业枯竭的工作压力因素有:领导与管理、工作负荷、考试升学因素、人际关系;(3)通过对工作压力和应对效能的联合考察能够更好地预测教师的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王芳  许燕 《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该研究提出了中国教师职业枯竭表现的新维度——知识枯竭,检验了四维度枯竭模型在中国的有效性。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679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状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职业枯竭各个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教师、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枯竭程度较高。从社会支持对于教师枯竭的缓解作用来讲,来源于学生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情感型支持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教师体罚行为:心理危害、归因方式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晓路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3,26(4):733-734,732
随着教师体罚使学生致残致伤、造成严重心理创伤事件的屡屡暴光,人们开始研究教师体罚现象。究竟什么是教师体罚,教师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哪些危害,教师体罚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表现形式和归因方式如何,怎样才能预防和矫治教师的体罚行为,这些问题是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集体效能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教师集体效能是教师效能在集体水平上的扩展,是教师对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能够组织和实施影响学生行为过程的能力知觉和信念,它以知觉到的平均数作为其集体效能测量的整合分数。教师集体效能在学生的学业成就、有效学校的特性以及教师的心理与行为的改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与教师个体效能相比,教师集体效能的研究在整体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情绪往往被教师、社会各界关注,教育部门注重为学生减压,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教师而言,工作事务繁杂、升学压力、生活压力也让他们喘不过气起来。教师的情绪非常容易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迫切需要情绪的疏导和管理。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当班主任的时间才短短一年时间,共当过两个班级的班主任,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尤其是学生出各种各样的状况总是让我"怒不可遏"。教师往往会被情绪左右,有时我们可以去利用情绪去解决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你能行     
欣赏学生,欣赏其行为活动中的闪光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教育的眼睛,会从平凡乃至丑陋中发现美;教师的头脑.应该是哲学家的头脑,会辩证地去看学生及其行为,并得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结论.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他很小很小。  相似文献   

7.
他变了     
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是每个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作为教师只有从情感上、行动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优劣生在人格上平等对待,师生之间才能沟通。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工作的关键。心理研究有待于今后不断的探索.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学过程提高。  相似文献   

8.
工读生不良人格和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福娟 《心理科学》2002,25(4):468-469
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行为上有偏差和心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来说,除了让他们接受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重新塑造他们的人格,即矫治他们的偏差行为,使之具有健康的心理。本文主要探讨工读生一般人格和行为特征,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人格辅导的一些建议,为工读学校今后开展这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作激情对提高教学成效与促进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乡村教师工作激情激发的“外部环境滋养-内部心理需要满足”分析框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289名乡村教师为样本,探究工作支持对乡村教师工作激情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工作支持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乡村教师的工作激情,还能通过工作自主性、职业效能感、职业归属感的平行中介作用进一步激发工作激情。该结果提示,充分的工作支持是激发乡村教师工作激情的重要因素,自主、胜任与关系这三种心理需要对工作激情具有独立的功能价值,构建良好的工作支持体系能够满足乡村教师的自主、胜任、关系等心理需要,从而有助于激发与维持他们的工作激情。  相似文献   

10.
高一学生学校适应与教师领导行为关系之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538名学生被试,然后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领导行为问卷”考察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同他们感知到教师领导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领导模式下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及性别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的学校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行为是正相关,而与权威和放任行为是负相关;民主型的领导模式明显好于权威和放任型的领导模式,而权威和放任之间的差距不明显,该结果不受学生和教师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把人世间最美的语言用来赞美老师,称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他们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我为自己获此赞誉而感自豪。  相似文献   

13.
华莉 《社会心理科学》2000,(2):114-114,120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心理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工作压力、职业枯竭和职业承诺问卷对中小学教师2114人进行调查,主要探讨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具有显著正相关,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职业枯竭具有显著负相关;教师职业承诺以及所包括的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不同教龄段教师在职业枯竭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师爱的魅力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教育学,还应掌握心理学,探索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教师爱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这是由于,不管哪一位教师,他用以影响学生的,不仅是他们的知识技能和一定的道德品质,而且还有他们对学生爱护备至的深情。罗曼.罗兰曾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初任班主任的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科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122-125
本文综述了几十年有关教师职业枯竭的研究,介绍了教师职业枯竭的概念、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教师职业枯竭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教师表现出的枯竭类型(精疲力竭型、狂热型、能力富余型)、教师职业枯竭的实证研究(教师与其他行业的职业枯竭的比较研究、教师职业枯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研究、教师职业枯竭与人格因素的关系研究)和研究理论(“付出一回报”不对称理论、枯竭发展“四阶段论”、习得性无助论、共变模型),探讨了教师职业枯蝎的解决策略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之菲 《心理科学》2005,28(3):723-726
本研究是在了解新课程背景所倡导的教师角色的基础上,对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在职业角色认同上可以分两个组:“高认同组”和“一般认同组”。在调查的十个教师职业角色中,“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处于角色认同排序的前三位,“教师是专家”、“教师是教育家”、“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处于排序的后三位,其余“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的心理顾问”;“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和“教师是学者”居中。教师所处的学校类型、教师性别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在职业角色认同上有非常显著和显著的差异。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又高于高中教师。女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男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普通教师。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23所中小学的教师加以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数据1341份,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教师教学自主权对其教学反思的影响,以及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教师教学自主权对教学反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而且,间接效应包含两条路径:教学自主权通过心理授权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通过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教学反思。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自主权与教学反思具有紧密关联,教师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在该关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有中学教师问题行为概念的分析整合和访谈,初步确立了教师问题行为的基本维度,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并对1274名中学教师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教师问题行为的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中学教师的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维度:认知问题、行为问题与适应问题;(2)这三个维度由10个因子组成,它们是粗暴行为、教学观、放任敷衍行为、职业道德、学生观、职业观、职业适应、情绪、人际关系和不公正感受;(3)本研究自编的教师问题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2003中的数据,以学生数学成绩为因变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自变量,使用多层线性回归的方法,比较了美国、瑞典、日本和香港这四个国家(地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特定的行为因素,教学的准备、对作业的重视、对考试的重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重视、电脑的使用确实能有效影响美国和瑞典的学生成绩,但对两个亚洲国家(地区)没有影响;教师的性别、教龄、教育水平、所学专业和教师资格再次被证实对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学生的家庭和自身的因素(如学生年龄、性别、完成作业的时间,对数学的自信和对数学的评价)能够对学生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