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斯的宗教心理学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姆斯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冲突和晚年激进的经验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宗教经验;主张按照实用性原则处理信徒的人格差异;力求通过个案比较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其贡献在于:开创了从个体人格差异角度剖析宗教经验的独特之路,开辟了依据心理学原理指导信徒日常生活的应用之路,开拓了引领宗教心理研究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忽略了群体宗教意识对个体宗教意识的制约作用,对个体宗教经验特别是神秘经验的解释含混不清,在宗教心理学理论构建方面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
个体生命周期具有不可逾越性,这为宗教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维度和研究方法。信仰者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时间点上,对待超自然的存在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其决定因素杂乱繁多但是有序;这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在生命阶段时间序列上,如何平衡内在的本我、超我以及外在的环境关系。对此,通过对青少年宗教心理发展的理论解读,有助于我们把握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青少年宗教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新疆宗教去极端化、加强民族团结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且对新疆地区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探讨方面的历史贡献在于: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的学科框架:非常重视对西方各种有神论心理学思想的批判:视无神论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的核心。其历史教训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阶段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鲜明时代特征: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理解不够全面。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观。其基本特点是:注重从政党建设的战略高度审视无神论心理与教育;力求运用政策杠杆准确地体现宗教心理的双重功能。文章最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方法论的时代特征及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跨文化心理学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而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年龄的个体行为表现或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成果有助于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有助干区别在文化依赖和文化独立两种情况下产生、发展的行为,还有助于揭示影响儿童如何仿效成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结构,宗教、经济状况等。跨文化发展心理学可以为社会科学和生理科学提供具体的证据以验证它们的理论假设或预测,这种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偏见,也可以促进普通心理学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瓦茨的神秘体验宗教心理观受到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和佐佐木指月的深刻影响,其主要特点是:反对西方文化与宗教中的狭隘思维方式,欣赏东方文化与宗教中的整体思维方式,强调现实的神秘体验是个体宗教的来源。瓦茨神秘体验宗教心理观的历史贡献在于:在揭露西方文化与宗教心理的狭隘性方面切中时弊,在促进东西方宗教心理的交流与传播方面成效显著;其历史局限表现在:竭力推崇神秘体验必然陷入主观唯心主义泥坑,对宗教心理的比较研究没有摆脱泛神论的束缚。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深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思想、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哲学理念、弗雷泽的"巫术先行论"和冯特民族文化宗教心理观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力求运用类比推理揭示宗教心理的深层根源;主张通过科学的信念战胜非理性的宗教幻觉;试图依据摩西案例阐明宗教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历史贡献在于:在探讨宗教信仰深层心理机制方面独树一帜;延续了冯特开创的宗教文化心理的研究取向;针对传统宗教弊端的揭批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夸大了本能冲突在宗教心理形成中的作用;用强迫症案例类推宗教心理缺乏科学依据;对宗教功能的绝对否定伤害了信徒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对当今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启示在于:坚持唯物的辨证方法论是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基础;创造性地以符号为中介,以符号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使文化与心理之间有了联系的桥梁;“实验发生法”为当今实验的生态有效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从文化的维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为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个体生命周期具有不可逾越性,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维度和研究方法。信仰者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时间点上,对待超自然的存在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此,通过宗教心理学的理论解读,有助于我们认清宗教的一般规律,对我国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构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的ψ模型,并据此模型分析了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呈现的关系。老年人宗教心理有来自心理性的ψ模型的结构不平衡,也有来自心灵(精神性)的存在挫折。本文侧重对老年人宗教心理呈现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期望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维度,论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的独特学术价值。在研究对象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以无神论心理的培育为根本,以有神论心理的引导为主线,以反邪教心理的对策为补充,这样就和为有神论心理辩护的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划清了界限,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学术价值。在研究内容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以横纵结合的视角,揭示宗教心理的起源、本质与功能,以及个体宗教心理的发展趋势、年龄特征和影响因素,这样就与西方宗教心理学中形形色色的有神论主张划清了界限,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学术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学高举守正创新的旗帜,强调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在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同时鼓励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集成式创新,这样就和西方宗教心理学中片面追求“实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划清了界限,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在其晚年的研究生涯中将其研究重心转移至宗教、精神领域,其研究成果是宗教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荣格原著为研究依据,在熟悉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荣格的宗教心理观,修正了以往研究的有待商榷之处,并对荣格早期、晚期思想进行了贯通,从整体上梳理、总结了荣格的宗教心理观。  相似文献   

11.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自我的研究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宗教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源泉。文章对宗教在自我认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认为,从宏观角度上看,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宗教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宗教还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重要精神背景。文章还以仪式和祈祷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宗教崇拜对青少年认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发生认识论者自称的皮亚杰不仅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推向了一个新水平,而且给心理学的发展引进了一场范式的革命。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共性本质提供一个简洁而一致的解释,而且,以此理论为基础而设计的许多实验得到了大量有关数据,其中大部分支持皮亚杰的理论假设。然而,皮亚杰以结构建构论为基础的能力阶段模式本身,也是发展心理学建构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本身也是处于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不断的平衡化过程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具有众多思想来源,其中对其影响最深刻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早期的异化理论。弗罗姆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的基本特点是:从所谓"综合"的折衷主义立场出发,试图消除"权威主义宗教"的传统弊端,建立理想化的"人本主义宗教",以帮助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满足现代人在宗教方面的精神需要。其历史贡献在于:克服了弗洛伊德宗教心理观的明显缺陷;使得宗教领域的理性启蒙思想得到弘扬;在宗教类型的具体分析中显示出辩证性。其历史局限表现在:没有摆脱"泛神论"思想的传统束缚;宗教改良的思路带有"乌托邦"色彩;对宗教本质的理解不符合马克思原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63-63
本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心理学学术刊物 ,是国内心理科学核心刊物之一。读者对象为 :心理学工作者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 ,以及与这些领域有关的实际工作者。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在重点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与教育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的同时 ,特别重视发表与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等现实问题联系密切的儿童心理与教育应用研究成果 ,如学校、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发展障碍 ,心理与行为问题 ,学习困难问题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以…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和教师评价法对上海、河南、山东、甘肃四地共1730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旨在考察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集体价值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集体责任;父亲集体取向和母亲个体价值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同伴友情;父亲个体价值取向和母亲集体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超越进取;仅母亲个体取向正向预测青少年时尚潮流;(2)父母集体取向均能通过青少年集体责任对其心理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父母个体取向和母亲集体取向能通过青少年超越进取对其心理和学校适应产生积极影响;(3)母亲个体取向通过青少年同伴友情对其心理适应产生积极影响,对学校适应产生消极作用;母亲个体取向通过青少年时尚潮流对其心理和学校适应产生消极作用。这些结果证实了亲子之间存在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并强调了代际效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和学校适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人的心理发生问题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就企图认识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将我对个体心理发生问题的初步探索和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呈给心理学界各位同志们,望得指教并对此问题引起讨论。个体心理何时发生、心理发生的时间和标志等问题一直在心理学理论中没有定论。从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纪元时起直到今天,心理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纵向考察心理学发展史和横向观察近  相似文献   

18.
郭卿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83-88,202
生命历程理论告诉我们,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建构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作为一个理论视角,它将个人所经历的生命事件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来理解,这种思潮逐渐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架构来考察青少年期与成年期连结段的心理状况,收集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报告和综述,用内容分析法和元分析法对报告的内容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年龄特征、价值取向、成就动机等,同时揭示了我国社会在信息化转型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殊轨迹。  相似文献   

19.
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发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洋  桑标 《心理科学》2011,34(4):875-881
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综合有关儿童和青少年应对的研究,对应对的理论发展,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应对的理论发展体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因素向多因素,从单维度向多水平的特点。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发展需要某些认知能力的支持,并和调节过程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的应对,对其本身结构、相关研究方法以及应对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正>宗教学和心理学都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何推动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发展,打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是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者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一、中国宗教心理学的缘起和概貌宗教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描述和理解人类宗教活动及其行为表征,以揭示宗教心理现象发生、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