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晓春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18-131,194
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和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回耶对话",是历史上文明对话研究的生动个案。而促成两方积极对话的《回教考略》(《四教考略》有关伊斯兰教部分的单行本)一书,则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关节点。通过《回教考略》的出版以及版本状况的查询、《回教考略》对伊斯兰教批评的具体状况的分析、回族穆斯林学者针对《回教考略》有所反响的八个个案的收集(在回族穆斯林学者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可以认识到《回教考略》一书在引起回族穆斯林学者注意到并起而反驳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批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文明对话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围绕着《回教考略》的回耶对话的一些特点:其一,这一回耶对话总体上是因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明确批评及试图传教引起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对基督教方面所描述的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辩驳和对基督教的批评,具有必然性;其二,对于伊斯兰教方面而言,这一回耶对话有着相当的"卫教"色彩;其三,虽然当时基督教处于一种主动的且是强势的地位,但这一次回耶之间的对话,却大抵是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希伯来圣经》中有很多关于神迹的描写,这些神迹被后世学者进行了不同的注解和诠释,奠定了犹太集体意识中理解神迹的基础。《希伯来圣经》中的神迹对现代犹太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开拓出宗教文化独到的认识,推动了现代犹太哲人思想的孕育。神迹在建构犹太集体记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犹太文化史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陈伟 《天风》2010,(7):18-20
<正>1950年9月23日,中国基督教爱国人士吴耀宗等署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宣告中国基督教要"自治"、"自养"、"自传",揭开了影响深远的基督教三  相似文献   

4.
希伯来先知是"轴心时代"图景中以色列宗教的代表,其言行和经典对于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犹太传统对待先知的态度和阐释方式不同于基督教,明显地呈现出一种从重视到冷落的转变。先知在早期犹太传统中居于"显耀"地位,然而,经过后世犹太教拉比的刻意处理,最终导致先知在犹太传统中几近消失。犹太传统中长期占据主流的"律法中心主义"是拉比有意采取措施对主张伦理改革的先知进行颠覆和解构的决定性原因。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人说西方哲学里有一种“基督教哲学” ,那么没人会感到惊讶 ,但是 ,如果说有一种“犹太哲学” ,那么许多人即使不感到惊讶 ,也会觉得很陌生。当《现代犹太哲学》 (傅有德等著 ,人民出版社 ,1 999,1 2 )一书摆在笔者面前时 ,我多少就有这种感觉。犹太民族贡献给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的最伟大财富是以《圣经·旧约》为核心的一神教信仰。作为一种文明看 ,这种一神教信仰与古希腊文明的不同就在于 ,前者强调的是在践行神圣律法这种活生生的信仰实践中去领会上帝存在的真实性 ,去追寻和接受生活与世界的真实意义 ,而后者则要求在思想中 ,在…  相似文献   

6.
正1950年7月28日,40位中国基督教各教派和团体人士联合向全国基督教界发出了题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全文刊登了上述"三自革新宣言"和第一批拥护该宣言的1527位基督教徒的名单,并且发表了题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高度评价"三自革新宣言",称其为"中国基督教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许广灵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72-177,194
犹太律法的来源异常复杂,吸收融合了古代近东地区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法律,以《托拉》为律法核心,加之历代犹太教学者不断地解释、扩展和补充,最终形成了以《塔纳赫》、《塔木德》等诸多宗教经典为载体的律法体系。古老的犹太律法的表述是简单而模糊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律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犹太教学者采用了"实用性的阐释方法",在不违背律法字面意义的前提下,使背离律法的行为合法化,同时这种实用性阐释方法维护了犹太律法的神圣和权威。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17日至2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和北美华人基督教研究学会共同举办的"历史与现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与对话"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成功召开。下面就专场会议根据学者演讲顺序、论文整理如下:王新生教授《从(古兰经)中的"有经人"概念看亚伯拉罕宗教之间的关系》指出,尽管《古兰经》与它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圣奥古斯丁区分出两种历史观,即希腊一罗马的循环历史观,犹太一基督教的线性历史观。后一种历史观被西方学者赋予了进步的意义。本文作者认为,在循环模式中,可以进一步区分印度一希腊的"同类轮回"和中国的"链式展开"。中国的自然一历史循环论由于天人感应的信念,使历史循环可以容纳进步和发展的内涵,一个个循环链环构成了一整条环环相扣、无限延展的链条,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萨林斯《甜蜜的悲哀》旨在探讨西方犹太-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宇宙观(或人观),梳理其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概念的深刻影响。笔者拟就这一主旨做一深度的思考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安东尼(约251—356年),基督教修道制度的开创者,因同时代的大主教阿塔纳修斯的《安东尼传》使之死后享有了更高的盛名,获得了"修道制度之父"的美誉,并成为圣人而名垂千古。作为修道制度的创始人,安东尼不仅仅创导了一种生活,而且还为修道运动提供了神学理论基础。安东尼推崇对上帝和基督的虔诚信仰,极力倡导禁欲主义生活,宣扬蒙昧主义、寄希望于末日和天国,主张"三位一体"、反对异端等。可见,这些基督教基本教义在早期修道士身上已系统体现。安东尼反对统治者对基督教的迫害,但也和帝国政府有过合作。安东尼同一些异教学者辩论,有力地维护了基督教的教义。安东尼虽然极力倡导独修,但并未完全脱离社会,看来带有"出世"特征的修道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摒弃基督教的"救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13.
汤士文 《天风》2023,(1):15-17
<正>吴雷川(1870—1944)是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基督教思想家和本色神学家之一。与赵紫宸、吴耀宗、诚静怡等具有西方留学背景的基督教领袖不同,吴雷川是进士出身,在晚清被点过翰林。作为经过科举道路、有进士出身的基督教领袖,吴雷川在民国时期是独一无二的1。他所写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和赵紫宸的《基督教哲学》、吴耀宗的《没有人看见过上帝》,被认为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神学思想的三本书2。本文以吴雷川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第十章标题“基督教更新与中国民族复兴”为题,从吴雷川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创作背景,然后说明吴雷川先生为何强调基督教更新,最后谈谈基督教对中华民族复兴有何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吴兵 《天风》2023,(3):11-13
<正>基督福音传入中国后,便开始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的探索过程,绵延1300余年。在这条路上,有得有失,有兴有衰。时至今日,三自爱国的基督教会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眸历史,历史神学的叙述总会给我们以行路的启发和亮光。民国时期的王治心先生是一位独特而重要的人物。一本《中国基督教史纲》,不仅概述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还提出了在当时处境下一位中国基督教学者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今天,笔者即以《中国基督教史纲》为底本,管窥先贤的探索过程,为今天教会走中国化的道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基督教题材的美术作品当中,圣母一直是历代美术家歌颂和赞美的对象,据《圣经》上说: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而孕,在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家里生下人类的救世主耶稣,耶稣从30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收了12个门徒.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无神论》2021,(1):33-38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科学史中很有争议的主题。非基督教运动期间,反基督教思潮和科学思潮促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与宗教论战。在论战中,"非基督教"学者与"护基督教"学者围绕"宗教是否违背科学精神""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发展"和"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进步"三个主题展开激烈争论。论战加速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教会教育的世俗化,强化了"科学"在中国的地位,其影响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17.
通知     
《天风》2013,(5):10-10
<正>有读者要求补订201 3年《天风》,请点击中国基督教网站中"《天风》订阅预告",或者直接来电021-63216040查询,汇款给上海市九江路21 9号(邮编200002),"中国基督教两会《天风》发行组"收,并注明订《天风》份教和订阅人详细地址、姓名、电话。  相似文献   

18.
新约圣经中频繁出现的"爱"是基督教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基本概念之一。在《约翰福音》第21章15至17节里,作者用了两个不同的希腊文词和来表达"爱"这一意思。有学者认为这两个词的含义稍有差别,一个所指的是"神圣之爱",而另一个则指"友谊之爱";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将这两个词看作同义词。本文从词义、写作意图、历史背景和文本语境等方面来分析这一诠释分歧,得出结论认为虽然和的语义在一些古希腊语文献中有所区别,但将这种区别带入到对《约翰福音》这段文字的诠释中是不恰当的,和在此段经文中应该是无差别地表达广义的"爱"这一意思。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0)
正今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70周年,我们无限怀念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者、倡导者吴耀宗先生。他开辟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一条崭新之路,其功绩毋庸置疑,永载史册。1950年7月28日,由吴耀宗先生等40位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起《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通称《三自宣言》)。在《致全国同道的信》中指出:"这篇宣言是中国基督教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它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前途和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6)
正一、引言提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美国学者一般会首先想到基督教和科学,因为美国是个盛行基督教的国家,而且基督教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都发源于西方,两者长期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会很自然地关注它们间的各种是是非非。因此,在一些学术经典当中,如《宗教与科学》(Ian G.Barbour,1997)和《科学与宗教》(John Hedley Brooke,1991),"宗教"仅限于基督教~([1])。但是,20世纪以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