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道教在日本》作者:孙亦平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孙亦平教授作为东亚道教文化研究的拓荒者,用六年的时间著述了近百万字的《东亚道教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道教在东亚的发展与影响。现在,孙亦平教授的《道教在日本》又将我们的视线带入日本,去追寻中国道教在日本的发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自民国以来,我国道教研究在学术上比较薄弱,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学术界的努力,道教学术研究正在走向繁荣,其中孙亦平教授的道教研究尤其值得瞩目。2014年,孙亦平教授出版了大部头著作《东亚道教研究》~((1)),第一次向世人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阐述了它形成演化的历史,并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开创出东亚道教研究崭新的局面"~((2)),它围绕道教,"以中国为中心,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传播历史为  相似文献   

3.
正《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华书局2018年4月版)是南京大学孙亦平教授所撰写的新作。长期以来,孙教授一直关注道教领域中的唐宋转型问题,曾撰写《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对此进行过专题性的探讨。《唐宋道教的转型》是孙教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对道教在唐宋社会变革期间动态而复杂的转型所做的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新成果。关于"唐宋变革"问题早已被提出(如南宋郑樵、清初顾炎武),但自20世纪初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进行具体论证后,在宫崎市定的推展  相似文献   

4.
<正>孙亦平教授是我国道教学研究领域优秀的女性学者,她的著作《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道教的信仰与思想》等书和一系列学术论文都富于开拓精神,在学术界及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我从中也受益颇多。她主编的《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具有国际视野,是我在作比较宗教学题目时经常翻阅的重要参考书。更令我钦佩的是,她在学术上从不停歇,继续前行,近五年又跨入前人很少涉足的整体性东亚道教研究领域,筚路蓝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给社会贡献出一部七十余万字的《东亚道教研究》,进一步展示了孙教授的学术实力,也体现出她刻苦奋进的可贵精神,这使我惊喜,也使我受到很大鼓舞。中国道教学研究自民国以来在学术上一向是薄弱地带,改革开放之后趋于活跃,却后来居上,成为中国各  相似文献   

5.
日本道教研究的里程碑─—日文版《道教百科辞典》简介杨宇1994年3月15日,第一部主要由日本学者编撰的《道教百科辞典》(《道教事典》平河出版社)在日本问世。这部《道教百科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凝聚了众多日本道教研究学者的心血,集中了日本道教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曾远播海外很多国家。对于海外道教的研究,学界曾取得过一些成果,如民国傅勤家著《中国道教史》即有"道教之流传海外"一章,专门介绍道教在新罗、日本、真腊的流传情况,朝鲜学者李能和也于1933年撰成过《朝鲜道教史》。1949年以后,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亦曾关注道教在海外传播情况,而陈耀庭著《道教在海外》、孙亦平著《东亚道教研究》与宇汝松著《道教南传越南研究》则属有  相似文献   

7.
正回顾道教史研究的历程,中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道教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先有傅勤家的两部在中国道教史方面的著作,《道教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与《中国道教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这两部著作主要吸收了小柳司气太、妻木直良、常盘大定等日本学者的道教史研究成果。许地山著有《道教史》(上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但可惜的是上编没有真正涉及到宗教的道教,还只是"道教前史"。  相似文献   

8.
实学与东亚社会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姜日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近年来,中国的实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不小的反响。这之中,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平教授等撰写、安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一书是一部独具一格的论著。韩国的李佑成先...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是从7世纪高句丽接受唐朝的道士与《道德经》及天尊像开始的。但道教与由中国传入的其他宗教不同,并没有以宗教的形式在朝鲜半岛落脚。尽管如此,道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从各方面对韩国文化还是产生了诸多影响。考察韩国道教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韩国的道教并未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形态;二是韩国的道教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理念;三是韩国的道教以内丹修  相似文献   

10.
《海东传道录》和《青鹤集》记录了韩国道教的传道谱系。作为史实,两个传道谱系均不可信。《海东传道录》的传道谱系反映了韩国内丹修炼派希望发扬光大道教的意愿;《青鹤集》的传道谱系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的引入,道教研究出现了一种向其"本土"特色回归的区域史研究方向,一批以城市、省区为中心的道教史论著相继面世。国内如李远国的《四川道教史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郭武的《道教与云南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宗奇的《宁夏道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樊光春的《西北道教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国外则有苏珊·纳奎因的《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1400—1900)》(斯坦福大  相似文献   

12.
<正>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所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1))刘志博士新著《中国道教写本经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的出版不仅延续了道教文献研究的传统,而且拓展了道教文献研究的范围,是道教文献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国道教写本经藏》以先秦至明清的道教写本经书和写本道藏为研究对象。全书分五大部分,研究内容涉及道教写本经藏的历史发展阶段,写经人物,写经制作,  相似文献   

13.
韩国道教的历史和问题——有关韩国仙道与中国道教问题的探讨〔韩〕林采佑著柳雪峰译编者按:这篇文章是由韩国延世大学哲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员林采佑(LimChaeWoo)先生应本刊原主编郑天星的约稿而专门撰写的。林先生生于1961年,1995年12月在本校以《...  相似文献   

14.
道教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建国以来,我国虽然相继出版了多种道教研究的专著(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大陆已出版道教专著八种,台湾已出版道教专著六种),但是,从道教思想发展的角度来撰写的中国道教思想通史,卿希泰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还是第一部。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85年10月18日至20日,日本道教学会在弘前大学召开了创立35周年的纪念讨论会。以后,在1986年11月出版了由秋月观瑛主编、野口铁郎和福井文雅助编的文集《道教研究的进展——对其现状和问题的考虑》,文集汇编了纪念讨论会上的各项报告,计有:《道教和隋唐的历史·社会》(砂山稔),《道教思想的研究和问题点》(福井文雅),《道藏的编成与有关问题》(尾崎正治)、《中国小说及道教——兼述<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国大陆,道教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近几年来,在我们培养的道教研究人才中,涌现出了一批扎实功底、有深厚发展潜力的新人,孔令宏教授就是其中颇为突出的一位。他在出版了《朱点哲学与道家、道教》、《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中国道教史话》等专著的基础上,最近又推出了一部力作《宋明道教思想研究》(39万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4月版)。这是他在自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本书纠正和澄清了日本学者和国内同行在白玉蟾文献、生平、入室弟子等问题上的失误,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在白玉蟾创立道教南宗问题上的学术纷争与谜团,推进了国内外道教南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盖建民教授所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作者从20世纪末涉足道教金丹派南宗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域道教研究的视阈,挖掘了大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道教邮票欣赏》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世界道教邮票欣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写书名,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撰写序言;中国道教协会顾问、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陈莲笙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唐诚青、丁常云道长,上海市道教协  相似文献   

20.
在道教史上,有没有净明(忠孝)道这一教派?国内外道教史家对此研究甚少。日本秋月观哄先生(弘前大学教授、文学博士)著作的《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净明道的基础研究》一书(创文社,1978年版)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和论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该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对道教特别是净明道研究成果的汇编,是他对“未开拓领域”(作者语)进行反复研究所作的有益尝试。作者认为,净明(忠孝)道是元初道士刘玉(玉真,1257—1310)继承晋代以来许逊仙道教团的说教所开创的新道教的一派,在道教史上、中国宗教史上,特别是对儒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