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战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产生了严重的公害教训,因此公害是日本环境思想的原点。在所有的环境问题研讨中,人们对公害的研究最为透彻,日本的环境政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公害考量的基础之上的。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将此问题作为马克思学说新的发展方向。为此,全面回顾并  相似文献   

2.
小堀真裕  张俊跃 《学海》2011,(2):151-157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历史传播进行了考察,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认为马克思主义如想在当下日本社会发生作用,再分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3.
张宁  梅琼林 《学海》2006,(5):60-64
本文将采用框架分析法对日本朝日新闻有关1996年台湾海峡军事]习,和2000年朱钅容基总理访日的报道进行个案分析,从中了解其新闻框架,并简单剖析新闻框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4.
末木  文美士  龚颖 《世界哲学》2009,(5):115-125
本文通过对近年在德国出版的有关“日本哲学”的三部专著进行深度评介,思考了如下问题:即使在引入西欧哲学之后的日本近代时期,我们有可能谈论日本的哲学,那么在这之前是否存在谈论“日本哲学”的可能性呢?上述三部专著从什么观点出发使日本思想被当作“哲学”来把握成为可能呢?对于这个方法论性质的问题,本文从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方法这一角度,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学界追述中国道观的实地调查时,一般以1931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即现在的东京大学,下同)文学部教授小柳司气太(1870-1940)的北京白云观调查为开风气之先。①1939年,时已入佛教僧籍的吉冈义丰(1916-1979)获得日本外务省中国留学资助,开始了以白云观为中心的寺观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6.
玛丽亚·蒙台梭利(Mafia Montessori)在学前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育思想是她在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本文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研究,从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教学内容、教育理念特点三个角度分析了蒙台梭刹的教育思想,并挖掘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从而指导我们更加有效的实施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7.
刘煜瑞 《管子学刊》2011,(2):104-106
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思想的核心,乃一个“均”字和一个“安”字,称之为“均地安民”。井田制、限田制、均田制、均税制,都是“均地安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制度体现。均地的实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迁移而发生着变化。自中唐以后,“均地”向“均税”(历史上也称此“均税”为“均地”,取均平土地赋税之义)演变,称之为“均税安民”。就广义来说,“均地安民”也包括了“均税安民”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日本马克思主义近来正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以及日本哲学学界的一个新话题。这一话题的直接起因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出版的首批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本译丛不仅包括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性著作,即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田畑稔的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针对现实问题集中阐发了包括均地、均政与均贫富等在内的均观念。均地之议主要从保民生、尽民力、土地管理及赋税征收等角度生发,均政之议包含均平爵禄、均用民力、均治天下等不同层面。相关论议的产生有其背景:一是战国时期生产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小家庭从宗族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经济单位;二是官—民二元格局形成,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与政治伦理关系;三是华夏文化圈统一趋势日益明显,均平天下成为主流思潮。诸子均之思,不管是均地、均政抑或均贫富,都切中了社会现实问题,少有虚渺玄远的内容,相较西周时期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体现了战国时期个体价值的发现,是其时建立新的社会与政治伦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促使东亚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传统学术,并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发现逻辑思想。日本学界较早接受西方学术,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日本学者最初是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标准,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后来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汉语的特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这些是日本学界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独特途径。此外,日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从以西方逻辑学为标准看待中国的逻辑思想,转向探究中国独有的逻辑思想。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两国学界应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外敌入侵,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闽南基督教信徒组织建立救国会,开展一系列救国救民的救亡运动。他们热衷时事,对国内现状做出细致的分析,严厉批评执政者的失误,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救国理论——“救拔”思想,并将其付诸实施,在闽南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闽南基督徒以自己的言行,证明了20世纪中国基督徒不是只希求彼岸世界、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社群,他们和其他爱国人士一样,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国家意识,希望找到拯救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历了很多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影响到美学和艺术领域,使得其越来越具“多样性”和“边界化”.一方面,日本社会越来越推崇“多样性”的概念,并在很多方面(人性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品味的多样性,等等)跟随这样的趋势.这一时期的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也强调多样性的重要,将其作为艺术史如何获得多学科元素混合动力的方法.另一方面,美学和艺术史所研究的内容相比于讨论“中心”更倾向于讨论“边界”.尽管“中心”这个语境意味着一个领域内的传统或正统主题,相反“边界”意味着不作为传统研究对象的主题.这一时期研究的特征是,倾向于靠近这些“非法”的主题并且正面地解决它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多样性”和“边界化”才被视为近代日本美学和艺术史研究状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以来,洋学兴盛,日本思想界对神道的研究呈现出新的气象。研究者积极导入多种西方学科的视角与方法,使近代日本的神道研究也呈现出多种形态。然而在近代日本国家神道的体制之下,对神道进行自由的学问研究绝非易事。久米邦武带有批判性的研究一经发表便遭到反动思潮的弹压,但与此相对,与政府方针一致的井上哲次郎一门的国家主义神道研究却率先得到推进。在主流研究之外,也出现了别具风格的神道研究,以津田左右吉、村冈典嗣为个中翘楚,津田在批判性上更加彻底,而村冈则展现了同情的姿态。尽管近代日本的神道研究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多学科的特征,但在其多彩表象之下,依然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4.
龚颖 《中国哲学史》2017,(4):92-100
甲午战争以降,西学东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阶段的特点之一是在各类"西学"传入我国时有一个经日本"中转"的环节。英国哲学家T.H.格林的伦理学说传入我国的过程即属此类。本文梳理格林伦理学在19世纪末期先被引入日本、后在我国传播的过程,尝试厘清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因"日本环节"的存在而产生出的两个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15.
廖中洪 《学海》2008,(3):137-143
法国1806年的<民事诉讼法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事人主义的特征,而且也是在当事人主义程序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的.这些基本的程序理论是:"讼争一成不变理论"、"程序合同理论"和"程序所有权理论".从当事人主义程序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本溯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探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宋代末年,大思想家、大政治家文天祥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鲍德里亚在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不断增强,国内学界对鲍德里亚的研究也一度火热。从学术背景上说,鲍德里亚不是一个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学者,而是有着跨学科的积累,视野宏大,学识渊博,其研究涉及哲学、文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精神分析学、玄学、物理学等等。由于学术背景丰富庞杂,思想特质与众不同,鲍德里亚的思想不但令人费解,难以归类,而且往往  相似文献   

18.
社会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不过与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由社会冲突理论所积极引发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深入思考,最终不仅改变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政治发展进程,甚至可以说也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政治发展进程,因此从根本上说它又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具有极其深刻现实影响力的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主体性思想是以现代先进文化形态传承、凝聚、提升了的人类主体性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产物,又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的文化逻辑,具有坚实的真理品格、人文价值和历史影响力。毛泽东主体性思想的内在逻辑是一个结构系统,其中,独立性逻辑是指历史主体对自身存在的权利、价值与尊严的自觉、肯定与捍卫,是主体实际地追求自身价值目标、实现价值诉求的文化形态;求真性逻辑是指主体对事物本质深入探究、理性把握的能动性特质;实践性逻辑是指主体将其价值目标付诸实际行动,进而转变为现实的历史创造性旨趣;超越性逻辑是指主体解构与否定既定文化模式和实践模式的创新性特质,其逻辑展开过程为总体性框架的转换与跃迁。以上四重逻辑之张力关系构成了内在于毛泽东主体性思想的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20.
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美学旨在创造性地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以工具本体为基础,以情感本体为主导,为精神上无家可归时代的中国人开出新的内圣外王之道。但本体论的方法限制了其思想主题的展开和思想结构自身的完整。彭富春生活世界的欲、技、道游戏说不但实现了方法论的创新,更以其思想语言之道的思想创造性地解答美学基本问题,并指引我们获得返回家园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