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北大学田海舰教授的新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于2015年6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从历史、理论、实践、现实、主体"五维视角"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一是历史的维度。该书从历时性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进行了考察和梳理。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十八大强调"倡  相似文献   

2.
道德需要全民的共识,方能给道德信仰以持续的动力,为道德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成为全民共识在于拥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共识、强烈的时代共识和广泛的价值共识;从共识到共同行动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表率、需要培养弘扬社会主义完整核心价值观的合理体系、需要培育道德模范、引领社会风气。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得以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3.
单信 《天风》2016,(10):8-9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和继承。而基督徒所追求遵行的圣经伦理教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相融。因此,以寓爱人于爱神之中的基督信仰完全可以转化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其表述覆盖各方面意见,包括了宗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国民精神改造的系统工程,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完成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公民个体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公民教育因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理应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和践行的有效手段,这一点在实践上往往被忽视或被误解,亟须在理论上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在道教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其中很多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如"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齐同慈爱"的思想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乳交融的,可以说道教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因此,挖掘和弘扬道教传统文化,助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道教徒秉持自身教义传统,坚持自我修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其理论前提、传统价值观渊源和现实逻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科学地梳理和论证其与人类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核心价值观理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凝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核心价值观的逻辑生成的视阈去深刻理解和把握核心价值观,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揭示其变化发展规律,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弘扬良好家风是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家风具有教化功能、调解功能、保护功能和规范功能,每个功能作用的转变都对不同历史时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明晰家风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对注重家庭建设,探究良好家风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用优秀家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李建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由他和他的团队所著的《立德树人之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是当今世界不同思想文化急剧交汇、交融、交锋,各种价值观多样、多变、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匠心之作。其一,研究视角独具匠心。从德的视角培育和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有其传统道德渊源的。考察中国传统道德,忠德除了包含等级专制意蕴的忠君含义外,还包含有忠于社稷的爱国情怀,忠于职守的敬业态度,忠信为本的诚信原则,忠恕待人的友善精神。忠德的这些原初含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呈现出一一对应的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忠德进行当代转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转换可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标志着当代中国对于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的高度自觉。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阐释,对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当代中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9)
<正>(2015年8月27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价值理想,寄托着中华民族日新又新的价值追求。它是凝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本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宗教界必须主动自觉、积极高效地投身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进入到贯彻落实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通联员穆卫宾)2016年5月13日下午,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座谈会",国家宗教局四司司长戴晨京,中国伊协副会长、中国经学院副院长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中国经学院副院长马中平、从恩霖及各地方经学院负责人和中国经学院教师参加了座谈会。戴晨京司长在讲话中就宗教院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宗教院校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二是努力挖掘我国伊斯兰教文化的优秀内涵,为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积极贡献;三是要充分发挥宗教院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理性认知是前提、情感认同是关键、践行外化是目的。但在培育过程中前后衔接却出现了问题,即理性认知有待完善、由理性认知培育情感认同存在挑战以及情感认同向践行转化动力缺失等。所以,为解决培育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三种续连的路径:理性认知过程以"情"入"理",认同转化过程以"理"明"情",外化践行过程需"情""理"相融。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提升国家伦理认同,它包括理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12个理念的价值认同,更包括基于这种价值认同基础上的公民个体行为实践与习惯的养成,即实践层面的行为养成。理论层面的认同要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公民道德建设中,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领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访问、交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笔者对安谷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价值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凝练后,安谷镇再次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力度,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同时也看到,部分民众在指导思想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度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论文提出:政府需要不断提炼和培育共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领导干部应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者,各级党委、政府应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5,(6):132-135
社会风尚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场域"。以核心价值观为视域,在科学辨识、理性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风尚的内涵元素、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构建"共享风尚"作为未来中国社会风尚的一种理想境界,构成本文探讨的思想基础、认知视野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党和国家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又发布了《关于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意见》,要求通过宣传教育、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示范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思想和教规教义,成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新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这段重要论述表明,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我们不仅应该进行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和鼎力推动,而且应该对工作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和评估。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一次关于湖南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的社会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撰写了此份调查报告。此次社会调查共发放20000份问卷,回收18229份问卷。社会调查以湖南省20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大学生乃至当代中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目前主要处于认知阶段,揭示湖南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