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公民伦理规范的公民道德,依据公民行为的范围和性质以及来自于生活领域的分域看待,即公民道德本身的不同侧重,可以区分为"公民的道德"与"(公民)公共道德"的双重意蕴。而公共领域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自由开放性、交往实践性和商谈伦理性等精神特质,不但成为公民公共道德的真实存在之域,更与公共道德的价值期许之间有着融洽的契合与互动。而由公民道德的形上关照到形下践行,同样需要我们在对话的场域中给出理性而合理的看待,即公民道德的践行和提升,需要制度与法律的支持和保障,需要来自公民道德教育的长期努力,需要公民在文化传统体认基础之上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2.
公共道德简单说来就是指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由于中西文化在公私问题上都曾存在的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的混合问题,因而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的理解和研究也就变得异常困难.制度伦理研究制度的正义问题,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一个基本理论维度;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公民道德则包括日常生活中公民对制度规则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他者(陌生人)应有的态度、行为两个基本的层面,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二个基本理论维度.道德理论研究的这两个维度,也是我们推进伴随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的两条基本路径.我们有必要把道德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公共道德的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是其在社会实践中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的结果,而道德内化则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道德内化的发展性使得公民道德的发展呈现出自发、自觉和自由三个层次。因此,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研究和了解公民道德的实际状况和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做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的重塑,不仅对于公民个人的自我完善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社会伦理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影响深远。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适度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有效提升公民道德自觉意识,培育良好道德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社会基础。主体性、发展性、实践性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核心原则。注重全面引导,协同推进公民道德教育;激活内生动力,引导公民主动提升道德修养;构建公正合理、运行顺畅的道德回报机制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实现路径。以重塑公民道德人格为落脚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公民道德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全面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为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与2001年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比,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开拓创新与转型升级。本刊特邀我国学界在公民道德研究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五位学者,就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逻辑进路、民族文化自信与传统美德传承、新时代公民的网络道德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夯实新时代基层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基础这五大问题,进行深入学理诠释,以飨读者,并求学界共鸣。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村社会诸多普遍频发的道德问题最终指向一个人们不愿接受却不得不严肃思考和认真面对的现实暗示——农村"道德危机",这种"危机"总体表现为那些素具神圣魅力的乡土美德教化传统的失落。深入发掘传统乡村美德教化资源以助推当代乡风文明成为应对现代乡村道德危机的一种有益尝试。中国传统乡约就是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道德资源,它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以美德教化方式整合乡村道德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基层教化组织,目的在于通过塑造民众主体美德和营造乡村美德氛围来达到移风易俗的社会效应。系统梳理中国传统乡约美德教化的思想资源,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凸显新时代美德教化的"新乡约",可以为新时代乡村美德振兴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中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总体要求"中还指出: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道德主要涉及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内容就是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自律。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最深层依据在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如果不从这个高度来分析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就有可能把公民道德建设混同于传统道德说教,或者把当代的公民道德建设混同于已往的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60年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四个主题与三个问题探索上.这四个主题是: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渊源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研究;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三个争鸣与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教育是平民教育还是圣贤教育,如何实现与中国传统儒家"学为圣贤"道德教育思想相融通;公民道德教育是国家的还是世界的,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社会既然是公共生活领域理性化的价值生态,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择取上,如何处理好理性化教育模式与情感化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时代公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彰显着新时代性的鲜明特征和品格。《纲要》的新时代性,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纲要》始终,无论是逻辑框架、内容安排,还是理论分析、实践举措,《纲要》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都是对习近平关于公民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坚守和实践运用;体现为《纲要》总结了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守正创新,赋予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鲜活内容,使我党对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为《纲要》适应新时代的呼唤,深刻揭示了道德领域问题的根源,丰富发展了公民道德道德建设内容体系,科学界定了个人品德的内涵,精辟概括了中华传统美德,提出了弘扬中国精神的新要求,在公民道德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新时代的重大突破,为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敬业”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的提了出来。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奉献”为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敬业”、“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用来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互联网迈入新时代的自觉意识,对新时代网络空间属性、网络行为属性和网络道德属性深刻把握的反映。一"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简称"狗论I"),《纽约客》(1993年)的一幅漫画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似乎外在于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时代的问题确乎太多,但无论如何,公民美德都在最突出且难度较大的问题之列。这既有直接可感的或经验层面的现实理由,又有间接的或超验层面的理论理由,还有较具“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理由。公民美德凸显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时代性急迫课题,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公民美德问题已然较为严重,此谓之公民美德问题之重。相较于一般公共议题,公民美德显然更为敏感、更为复杂,因之更具争议性,其公共效应也更为复杂久远,此谓之公民美德问题之难。明乎公民美德问题之重之难,实际上也就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探讨这一论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此当所谓“问题意识”或“以问题为导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诚信: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改革开放 2 0多年以来 ,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 ,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骗欺诈等各种不诚信行为在我国日益滋生蔓延 ,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公害 ,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正因为如此 ,2 0 0 1年 10月 2 5日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把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之一加以确认和重视 ,并认为 ,培育公民的诚信美德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重建社会诚信的重要内容。在这种背景下 ,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诚信道德 ,乃是伦理学的重大社会责任。那么 ,理论界对诚信问题的研究现状如何呢 ?就本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权利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权利是公民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在公民社会中既是法律权利的基础,又是法律权利的扩展和深化,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对等等特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道德权利的存在,相反,道德权利在公民社会中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这些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对何为幸福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人的真实存在的问题,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是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的人性基础。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与公民美德涵养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美德育养与安居乐业;人格濡染与社会认同;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人的真实存在的实现要求公民美德的理想样态为生存层次的敬业、诚信、节制,修养层次的仁爱、思义、感恩,信仰层次的奉献、博爱。  相似文献   

17.
70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是,党和 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德法并重,将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坚持传承与创 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时代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加强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构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统一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是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我们认为,公民德性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幸福生活和实现社会的善,正确行使一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而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体现在道德、理智和实践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性资源,这些德性资源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德性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对新时代劳动模范的精神表征,不仅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更是一种崇高理想信念在职业领域的践行和体现。新时代劳模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自由自觉劳动的美德情怀,彰显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道德情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道德意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道德境界,因而具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塑个人价值观、增益社会价值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步入公民社会.公共生活伦理应当成为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公民自治既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道德的重要特征.因此公民社会里公共领域的道德建设也应从公民道德自治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公民社会的另一个特征是公民自愿组织的出现与存在.这些组织具有特定的伦理功能.这些功能表明这些组织既是公民道德实现自治的平台,也是我国公共生活领域公民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