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颖鹏  陆树程 《世界哲学》2023,(1):5-15+160
当今世界新冠疫情、自然灾害、局部战争频发多发,对人的生命体造成了严重威胁,重新学习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对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学丰富的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不仅需要把握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问题阈,感悟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来源、基点、内核的理论蕴涵,而且需要阐明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领悟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追求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建构生命辩证法、打造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探赜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应以人的生命实践为统领,关切人类生命发展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和重要原则,优化生存境域、提升生产水平、丰富生活样式、改善生态环境,真正构建一个美好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而其前提是确立并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只有将人民作为社会的主体、主人、主角置于国家的最高地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才会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作为终极目标和最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确立并坚持不懈地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人民利益至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奇 《学海》2004,1(4):13-17
本文对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至上思想予以多视角分析和深入论证 ,认为它主要有几点表现 :(1)紧紧把握唯物史观 ,科学认识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2 )强调健全法制 ,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3)转变工作重点 ,制定在共同富裕大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重大政策 ;(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几点的有机统一 ,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具有"文化规范"和"文化取向"的双重规定,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是趋向于世界文明发展的价值。从具体内容、功能和特性来看,"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价值"是作为"共同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存在的价值,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共同价值"规定了"中国价值"总的发展空间,并在整体上决定了"中国价值"的建设方式。另一方面,"中国价值"又会作用和影响"共同价值"。"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的关系,必将会引导当代中国文化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条道路一直会延伸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从而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文明大国"和"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按照宗教发生学的规律,人类宗教的起源,大约经历了前万物有灵论与万物有灵论两个阶段,最后,随着至上神的起源而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宗教和世界宗教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宗教作为唯一原生形态的大文化的一部分——即原生宗教,更是这种发展规律的最典型形态。故揭示中国至上神——天帝的起源发展过程,不但对于理解中国宗教,而且对于理解整个中国文化,都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侧重从《山海经》的角度做一点探源性研究,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论“原始至上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评介了西方人类学界对原始至上神的论点。根据我国当代民族志材料,认为原始至上神信仰是信奉原始宗教民族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始至上神信仰不是一种教,不同于阶级社会一神教的至上神,是原始人基于强烈的求生愿望,对于有序世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种信仰,它和万物有灵观念同属于原始宗教的早期形态,却是原始观念两个系统上并行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论语》中,孔子通过自身的生命实践及切己的体察和观照来勉人向"学",具有生命历史感的孔子肯定了"文"的价值,把"学文"作为人终其一生的人生实践。"文"作为成全人的生命的真实的礼乐文化全体,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时代已经失去了人的心性根基,不能上达天命而被形式化了,已经失去提升人性、开发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力量。孔子秉承尧、舜、禹、周公及文武之德,试图基于人心性的根基去构建宏大的整体"文"境域。这为现代社会个体的心性修为和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22,(6):27-28
自江苏省内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民宗委迅速出击,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带领全省民宗千部和宗教界人士奋力抗击疫情,筑牢宗教领域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9.
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两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抗疫取得了难能可贵的经验,总结出了“动态清零”这一制胜“法宝”。尽管疫情跌宕反复,但中国始终有打赢硬仗的决心和信心,拒绝“躺平”乃是中国鲜明的态度,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忠实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价值多元主义者,伯林对人类生活中的决定论理念的反对与他对道德生活的观点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凸显为伯林根据选择活动来认识人性的构成。伯林认为价值虽然受文化所限,但反映人类基本需求的价值通常是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这种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基本道德范畴"并非倚仗形而上学的庇护,而是体现在欧洲文明共同的历史和语言以及思想之中。自由作为人类所需的"基本道德范畴",伯林并没有简单地在自然层面和传统层面予以区分,而是在这两种层面之间设定一种价值缓冲的范畴——亦即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价值并不具有永恒性或与基本价值相类似。同时,伯林也意识到对人性的研究离不开对一些基本道德概念的用法的理解,对伯林而言,一种合适的以基本道德为基础的理念通常被认为是和需要基本道德规则支撑的"共通人性"相类似。  相似文献   

11.
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坚持树牢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评判标准不动摇。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鲜明特质、深邃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正道家生存法是一种利用道家道教的养生法,通过保持身心无为自然的状态,摆脱人类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宇宙共生的生存之道。道家生存法也是教导我们不应该惧怕天灾的威胁,消极地在恐惧中生存下去,而应该快乐、积极地度过每一天,积极地迎接未来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放慢破坏环境的速度,而是人类下决心回归到无为自然,与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审视"道"、"德"、"生"的基本命题,重新认识生命与生身、生众、生态三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反思以近代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为主导的西方伦理学和中国社会当下面临的失"德"现象,中西方同时需要向有道德的生命价值的回归,而中式生命哲学观或能为现世的道德实践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价值哲学是对时代价值问题的回应。布伦塔诺以"内在价值"的三重规定对价值哲学进行"内转"并回应了时代的价值问题:作为"明见价值"的个体"小太阳"核准之为"盲目价值"的"大太阳";作为第一人称经验的"质料价值"取代普遍而空洞的"形式价值";以促进"心现象"完善的"目的价值"规导作为"物现象"的"手段价值"。其中,"内在价值"在推进启蒙运动所确立的个体成为"真实"而"有心"的存在者的同时,也面临其为"唯我论"与"相对主义"的误解与指控。鉴于此,本文认为当代哲学对"心"与"内在价值"的刻意否弃恰恰表明其不可消解性,即便当今盛行的政治哲学也需补充"内在价值"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关于经济正义问题的思考古已有之,但其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和普遍性的话语凸显出来,是与人类历史上经济时代的生成及其殖民化后果紧密关联的。在经济哲学的视阈中,经济正义作为人类对自身经济方式所进行的正义检审和哲学批判,实质上是从人之价值尊严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原则高度界定经济合理性的终极根据,因此其在根本上是对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和对人类自身存在根据的价值诉求。而经济时代资本至上与人之价值萎缩的生存悖论性质,为现代经济正义的出场及其现实性提供了深刻的生存论基础,使得其成为超越经济时代强力的思想资源和价值牵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确立的"依法治国"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结论和必要政治形态。但由于对"人民主体"概念理解的缺失,现实中产生了种种疑问和歧义。本文力图从哲学、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恢复"人民"概念的本义,明确人民作为社会生活的实际承担者和现代文明的最高价值主体的意义,着重分析论述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指出人民既是民主的主体,也是法治的主体。"法治中国"的建设,人民不能缺席,不能被分解和虚化。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孔子研究》2023,(5):68-74+158
“文”“儒”会通的文化基础在于对“人”的价值肯定与“人本”精神,这不仅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底蕴。因此,其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基础。强调“文”“儒”会通,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加贴近“人民性”与“时代性”,进一步指明文艺创作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开辟更为深广的实践道路,从文化传承、创作精神与人本价值等方面,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代实践中。更为关键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性”,坚持“人本”精神的“人民性”,贯穿文艺创作研究实践中的“创新性”,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加高远的时代精神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总是要集中地表达一定的基本价值理念,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含着三个核心价值理念,这就是"人本"、"公忠"、"和谐".它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结,体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它与西方以个人主义和基督教为思想文化基础的"自由"、"平等"、"博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诚信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新时代深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价值理念能够促进形成公民道德生存发展的新样态,推动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化,激活中华传统诚信文化的有益成分,有机促进诚信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相互融合。进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进程中,对克服因诚信危机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传承中华传统诚信思想,弘扬诚信美德,构筑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道教思想文化蕴涵着深刻的旅游本真性思想。道教"游"的概念,指谓生命的本真存在状态和方式,与现代旅游学追寻的旅游本真性要旨相契合。而道教中的"味道"之游,则充分展现和表达了本真性旅游体验的方法和过程。与此同时,道教"归于朴"的理念,更深刻阐明了旅游的本真价值目的性及人格境界提升功能。全面认识和把握道教的旅游本真性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旅游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