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占先成立的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因隋代智凯禅师于此习静修学,著书立说,融合三教,破斥南北,而创立了“五时八教”的判教说,确立了“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修行原则,揭示了“一念三千”、“三无差别”、“性具善恶”、“无情有性”等殊胜的佛教义理,发展了僧肇的“立处即真”、慧文的“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慧思的“诸法实相”等理论,从而奠定了一宗的哲学思想体系,故称智凯为天台大师,其创立的宗派为天台宗。天台九祖湛然曰:因其是“以《法华》为宗旨,《智论》为  相似文献   

2.
张凯 《宗教学研究》2017,(3):100-103
本文首先对《四明尊者教行录》所载北宋初期日本天台宗僧源信“二十七问”的求决对象与“再答日本国十问”的作者归属进行了考察,澄清了相关史实,纠正了学界的通常说法.其次对中日两国基于各自立场对源信求决动机的不同记载与论说进行了梳理与评判,指出源信求决是继承自日本天台宗开祖最澄以来入唐求决的传统,也有为自宗在日本佛教宗派斗争中的发展谋求资源,以期保持自宗地位与利益的考量.  相似文献   

3.
湛然与禅宗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8世纪,天台湛然为了改变诸宗兴起后天台宗相对消沉的景象,努力发挥本教义理,破斥他宗异解。湛然与禅宗之间的交涉是微妙的,一方面他与禅宗之间丝缕相连,另一方面,为了重振天台,他又必须应对禅宗的压力。湛然对禅宗的批评主要体现在:用教观并重对斥无教之暗证;用性具善恶对斥性起及性唯具善;用“无情有性”对斥“无情无性”;用止观等持对斥单轮只翼;用天台之传承批判达摩之传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唐代佛教有关“有情有性”与“无情有性”争论中的各家观点,认为:“从天台智的“性具善恶”说到六祖惠能的“无情无佛种”,再到荆溪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更到禅宗“南方宗旨”的“见闻觉知”,最后到临济义玄的“向逆顺中觅人”,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无情有性”说为禅宗人文精神的发扬提供了机会,而禅宗洪州、临济等派系通过对“无情有性”说的批判,酝酿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公元八○四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法师(传教大师)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天台山,从国清寺道邃禅师和佛陇寺行满座主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回国,在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尊奉我国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及其传人道邃、行满大师为宗祖。一九八○年,日本天台宗怀着对祖师报恩的心愿,提出在我国天台山国清寺建立智者大师、传教大师和行满、道邃大师的显彰碑。为了纪念中日友好的先驱者和增进两国佛教界的友谊,中国佛教协会决定随喜日本天台宗的这一殊胜功德,并商定在显彰碑落成时共同举行揭幕报恩法会。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日本天台宗世代相传圆密禅戒的法门,作为劝行作法。显教的法事以“法华忏法”和“例时作法”最为普遍。“朝念忏法,忏悔六根,夕念阿弥陀经,祈西方往生”。这种“朝题目,夕念佛”,就是以朝课用“法华忏法”、晚课用“例时作法”为内容的。 这两种礼仪作法是以天台大师的四种三昧之半行半坐三昧,常行三昧的方规和趣旨为依据。把这种礼仪作法作为日本天台宗修行的规范而广泛推行的,据认为是慈觉大师圆仁。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较为可靠的早期天台宗佛教史料,对中国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先驱人物南岳大师慧思的佛学思想特征作了初步的清理和研究,澄清了中国佛教史上关于早期天台宗思想发展的一些无稽的传说。认为慧思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二:一是主张“因定发慧”,在以定为本的基础上倡导“定慧双开”;二是以《大品》为宗旨会通《法华》,特重空谛。而中国佛教天台宗“止观双修”的根本宗风及以“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为核心的天台教理,则是由慧思的弟子、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奠定和确立的。  相似文献   

8.
天台宗与中日佛教交流述略徐绍强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最早成立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因实际创立者智者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该宗也因以源自印度的《法华经》为根本宗依而称法华宗,或称天台法华宗。中国天台宗的成立,不仅影响了此后产生的中国佛教各宗派...  相似文献   

9.
玉泉寺“中国佛教天台宗文化研究座谈会”综述□黄夏年1997年11月23日,由湖北省当阳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佛教协会联合召开的“中国佛教天台宗文化研究座谈会”在当阳玉泉山庄举行。座谈会的主题是“探讨智者大师天台宗思想、理论在玉泉寺的形成”。来自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0.
蕅益智旭继承并发展天台宗的“一念心”思想以开演净土教理,完善了净土宗的心性观,并以其融摄佛教诸宗而归于净土念佛法门。智旭发挥天台智顗的“一念三千”论,充实了净土宗的理论内涵;进而以天台的“一心三观”为基础,在“信仰式”念佛与“心性式”念佛之间开展出自他俱念、理事圆融的“中道圆修式”念佛之法。智旭的“一念心”净土思想,实现了唯心净土与佛国净土、自力与他力、智慧与信仰、精英化与大众化的深度融合,并具有统摄佛教各宗派、辐射生命各领域的理论深度与广度,此种理性与包容的精神对净土宗和中国佛教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台智者所传三种止观①中,以《摩诃止观》所讲的“圆顿止观”最为重要,最能代表天台佛学的宗旨和特色,总摄天台佛学的精要,是“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止观》卷1,第1页)“定慧兼美,义现双明,撮一代教门,攒法华经旨。”(《大正藏》)卷46,《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以下简称《辅行》,湛然述,第142页)天台宗最重要的思想“一念三千”就是在(摩河止观)中提出来的。本文疏释《摩河止观》一书中“一念三千”思想,力求把握“一念三千”思想的精义实蕴,纠正一般片面的和表面的认识。一、实相“圆顿现,从初发心即观实…  相似文献   

12.
卢江良 《法音》2022,(6):70-72
<正>在临海城内巾子山麓和灵江之畔,有一座距今近1300年历史的寺院。据载,唐代高僧鉴真第四次东渡扶桑弘法前暂住在这里。而随鉴真“四渡造舟,五次入海”“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的弟子思托,更是在这里驻锡了近十年。日本高僧最澄也曾在这里参谒天台九祖道邃(727-826)求学佛法,归国后创立了日本天台宗。这座佛教古刹,同时也是日本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不仅在古代佛教“海丝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桥梁,它就是龙兴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8,(12):62-63
天台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双栖的灵山圣境,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创于此,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历年来,天台县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探索“导”的正确路径,在政治共识、自身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引导,打造宗教中国化天台典范。2017年5月全面取消国清景区门票,为近5年浙江首个取消门票的5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办浙江道教学院、浙江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办有佛教道教两所宗教院校的县;圆满举办纪念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建寺142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开展重点寺院宫观周边生态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相似文献   

14.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融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最早的萌芽则要追溯到天台宗的初创时期。天台宗创立之前,并无天台净土之分,智者大师整合南北佛教的时候,念佛法门是被作为禅法吸收到天台宗思想体系之中的,它是天台宗实修法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显示出不同于通途法门的独特优势。智者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肯定和重视,既有他兼顾不同根性的考虑,也有他晚年引净土以补天台的选择,形成了台净组合的雏形,这一时期可称为"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5.
高丽国僧人谛观所录的《天台四教仪》(以下简称《四教仪》),在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对天台智者大师五时八教判教理论作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学者资之可了解天台一家教旨的纲宗,有力地促进了天台佛学的推广与普及。不过我们在研究《四教仪》时应注意天台教判学说所固有的圆融精神,避免以偏概全的过患。  相似文献   

16.
一天台一宗,渊源于北齐、南陈,创于隋,盛于唐。中唐以后趋于式微。本文只就隋唐时期的天台宗的宗教理论加以评述。虽然也讲到它的历史的发展,而不是写天台宗史。据佛教历史的记载,天台宗的传授关系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唐宋时大量日本僧人来华学习生活,这些僧人不但将中国佛教带回日本,还使许多中国的文化习俗扎根日本,演变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茶便是其中之一。一、来华日僧与茶在日本的流行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在唐朝时流入日本。茶的流入与来华日僧密切相关,这些僧人因仰慕中国佛教而来华,归国时除了佛法还把茶与中  相似文献   

18.
王小明 《法音》2000,(3):17-22
智顗(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顗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  相似文献   

19.
李华(714-774)所撰《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的碑主惠真是天台宗僧人,而且是天台宗玉泉寺系的主要弘扬者.年十三依止西京开业寺,事律僧满意为师.惠真曾经去天竺求取佛典,至海上遇义净三藏而归国,惠真学习了义净所带到中土的律本.此后,惠真成为天台弘景的高足.惠真是在两京认识弘景,并且在两京拜师且跟从弘景学习的.学成...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