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疑论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世界能知道什么?我们何以能够思考和谈论它?这两个大问题决定了哲学的两个主要领域。知识论讨论认识问题:什么是知识?我们能够知道多少?我们能确定什么?我们的信念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到证实?逻辑或语言哲学致力探讨意义问题:我们或我们的言语所意谓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指称外在世界的事物?我们通过什么推论过程才能合理地从一个陈述过渡到另一个陈述? 在盎格鲁-撒克逊哲学家中,逻辑现在经常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部分。意义问题被赋予某种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科学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进展,一些新的宗教和伦理问题被提了出来。大众目前普遍困惑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中很多人信仰宗教?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在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因素产生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标志着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问题认识上的新飞跃和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向成熟阶段的新跨越,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改革目标,加快改革开放,实现江苏经济再上新台阶?我总的认识是:借助理论上的新飞跃。探求实践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1)
<正>经文:创35:1-7神对雅各说:"起来!上伯特利去,住在那里,要在那里筑一座坛给神。"新年新风尚,家家新,人人新,事事新。新年已近春天,万物在复苏,大地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值此佳节,作为神的儿女,我们的信仰也当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的灵性也当有新的复兴。我们当如何使我们的灵性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复兴?雅各的经历和体验,可给我们一些启发。一、复兴,当有真神的启示伯特利是雅各信仰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二十年前,他为了逃避兄长以扫的追杀,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李泽厚的积淀论入手,分析了其积淀论的客观内容,从而指出积淀论所包含的两个悖论:个体如何可能和新感性如何可能。实质上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最终落脚在新感性如何可能。透视积淀论以及相关的学术问题的价值和缺陷,在此基础上对新感性作出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毫无生命的宇宙在没有创世主的情况下如何突然变得富有活力,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开始了它的历程?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的相关解释如何?该书用一个崭新的视角打开了人们的思维。这是一种科学的揭示;这里,没有神秘,没有宗教,上帝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只有当发现了新的研究对象时,新学科或其分支的出现才得到证实。看来,这是十分自然的。例如,科学深入到了解原子的秘密时。就导致原子物理学的创立。由于聚合物的合成,产生了合成化学。那么加强系统研究的推动力是什么呢?在这里发现了什么新东西呢?要知道,系统在过去就存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萨多夫斯基写道:“现时代,系统问题和相应术语已  相似文献   

8.
<正>毫无生命的宇宙在没有创世主的情况下如何突然变得富有活力,以另一种新的形式开始了它的历程?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的相关解释如何?该书用一个崭新的视角打开了人们的思维。这是一种科学的揭示;这里,没有神秘,没有宗教,上帝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现代虚无主义思潮是传统深厚的晚外发现代化大国必然面对的问题,其核心关注的是:西方现代文明是否必然以虚无主义为本质和终结?传统深厚的晚外发现代化大国能否以及如何走出新的道路,如何创造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文明?首提这种质疑和欲求的是德国,继而是俄国,20世纪初中国也参与进来。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如果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给予中国哲学界最大影响的两个思想家是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那么,他们一致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内含虚无主义的质疑。如何分析、应对这种挑战?如何看待在青年黑格尔派分化中内爆出的虚无主义问题(从施蒂纳到尼采),是一个中国学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难题。对此感兴趣的一批中山大学哲学学人,2013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庞朴教授根据文化不断融合的多种动力将中国思想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受此睿见的启发,我想要探索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某些方面;我将把思考的重心集中在儒家传统的创造性主题上,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问题:儒学如何从文化碰撞中获益,特别是历代儒生如何创造新的儒家学说去应对他们时代的危机?我们能从这些转化和再创儒学传统的努力中学些什么?当今中国的研究课题是否继承了这种文化复兴传统?这类当今复兴传统的研究是否有一个特好的例子,而可以引起在当代东亚关注类似文化价值观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适应新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如何缓解物质富裕与精神贫乏这种失衡的状态?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我们如何以文化自觉的态度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推动新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的五十年里,我们已经看到逻辑的领域从语法学到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扩大。但是,仍然存在问题:我们如何从逻辑过渡到修辞?换言之,在形式系统的研究与言语风格和修辞手段的研究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吗? 作为逻辑学家,我对于人们在价值问题上意见不一致这一事实很感兴趣。按照经验主义的逻辑实证论的观点,这种不一致的产生,原因就在于价值判断是主观的,从而是不能加以证实的。然而我却不能接受这一结论。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判断的逻辑吗?它们能通过推理被加以证实吗?  相似文献   

13.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科学概念都要注意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把握它。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某科学概念(例如:概念A),可以问这样两类问题: 1、什么是A?或A的本质是什么? 2、哪些是A?或A分哪几类? 第一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内涵,第二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外延。学生正确回答了这两类问题,可以大致认定他们正确理解了概念A。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某概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写意水墨应如何追随时代不断发展呢?随着时代的演变进步,许多风格和流派不断涌出,但同时不能忽视一点:这些都应该建立在传统和自身文化基础之上,盲目地标新立异只会丧失自我,华而无实只会成为精神和自由的虚拟。因此,构架新的水墨形式语言是现代艺术家之职责,而提升民族的精神素质仍是中国绘画长久努力之所在。在传统基础之上去寻求新价值、新精神,建立新的审美空间观点,也成了我们这些学习写意水墨画后辈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四、近现代伊斯兰思潮及其影响问:近代以来,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方向,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的某些教义做出新的解释,出现了新的伊斯兰思潮和流派,对世界各地穆斯林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穆斯林将这些新思潮和主张付诸实践,也产生过重要的政治影响。在您看来,近现代伊斯兰思潮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当代伊斯兰教的发展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上帝存在该如何?如果有善恶,我们该如何?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的?我们能使宇宙和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吗?这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其话题包括自由意志,宇宙的性质,生命的意义,指出,没有上帝,人们一样能够使生活充满爱、充满意义、充满乐趣。这本书也是对其时代的挑战:不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独立思考宇宙人生等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3、发现和辩护当一个陈述已经作出之后,可能出现两个重要问题:它是如何被想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作为一个真的陈述接受下来?这是不同的问题。混淆它们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混淆答案至少是同样严重的错误。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关于发现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种种情况是在发现的范围之内的。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关于辩护的问题;有关这个问  相似文献   

18.
余玥 《宗教学研究》2006,(1):198-201
在对晚期文艺复兴不同潮流、不同著作地分析中,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围绕于君主与基督教的核心历史关系重新解读历史的可能性途径,看到文艺复兴核心概念群的不同组织方式.从而,文艺复兴以一种与"近代起源"拉开了差距的面目呈现出来,它意味着重写历史,尤其是概念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报刊上关于“代沟”的议论多次出现。什么是“代沟”?它是怎样产生的?对“代沟”应当如何对待?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何谓“代沟”?“代沟”并不是我国大陆上产生的词汇。我最初见到这个词汇是在七十年代的港澳报纸上.从港淡报纸来看,这个词汇似乎又是六、七十年代由西方国家传入的.至于它的来源究竟如何?尚待查考.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心理学很需要探索新的问题——用新的观点从新的方向去探索。能探新才能创新。能创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也才能出现我们所最希望的有所突破。由探新而创新是不很容易的,但并不是做不到,并不是难得不得了。问题在于如何努力。科学的一个特点是不断地在前进,可以说是在日新月异。我们在心理学上提倡探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