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坚(1906-1978),原名马玉书,字子实,回族,云南沙甸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宗教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他皓首穷经,致力于《古兰经》等伊斯兰教典籍的翻译工作,成为伊儒双向交流的使者,推动了伊儒对话;  相似文献   

2.
<正>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中国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我国学界在伊儒会通研究方面成果颇丰,进一步了解西方学者伊儒会通研究及其逻辑,寻求共同话题,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对构建我国伊斯兰教研究在国际学界的话语权,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伊儒会通”(或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与儒教(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等。伊儒会通涉及的范围较宽泛:包括哲学、修养论和习俗等诸领域,而研究自然也随之而有伊儒哲学会通、伊儒修养论会通等等。总之,此类跨宗教或跨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辛勤地耕耘着。翻开季芳桐教授撰写的《伊儒会通研究》发现,内容分伊斯兰教篇与儒家篇,前者是从伊斯兰教角度探讨宗教会通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以刘智为代表的穆斯林知识分子通过汉文译著活动推动了伊儒会通的深度和广度,对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民初,秀才出身的马启西通过研习汉文伊斯兰译著,深入开展伊儒会通实践,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在他创立的西道堂中继承和弘扬。本文结合定性和量化研究方法对此进行实证考察,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产生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明末清初的伊儒会通,江南、云南等地受儒家文化熏陶较深的穆斯林学者留下了一批汉文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宗教思想中国化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而在西北地区,一些学者、经师将这些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纳入实践,并在后世部分穆斯林中形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伊斯兰教自唐初传入中国,到了明代,中国穆斯林从语言、服饰、宗教建筑等方面开启中国化进程,其文化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变迁的历史积淀发展到明清两代,遂出现“经堂教育”和“伊儒会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清真女寺”这一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独特现象,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我国伊斯兰文化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中文伊斯兰教著译兴起于明清之际,成果斐然,主要特点是伊斯兰教内知识分子所著,主题以经堂典籍翻译和阐释伊斯兰教基本理念为主,这批著作是伊儒会通和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可称之中文伊斯兰教典籍,但并非现代学术视野下的伊斯兰教研究著作。从学术史的角度,通常认为现代意义下的宗教研究肇始于近代,具体到伊斯兰教,“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学术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8.
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重要成果,也是以刘智为代表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质的中国化宗教阐释传统和话语范式。马启西继承刘智建构的话语脉络,创新中国化宗教阐释路径,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话语谱系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话语内涵就是用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阐述伊斯兰教,进而生成具有本土性的文本阐释与实践传统,为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和构建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伊斯兰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伊斯兰教著名教育实践家达浦生先生(1874-1965)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之一,达浦生始终以振兴、弘扬伊斯兰教为己任,一生致力于我国伊斯兰教的教学实践和发展创新。达浦生作为中国伊斯兰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经过他数十年办学实践的印证;他的内容丰富的论著《伊斯兰六书》,对于教育思想也有较为具体的阐述。一、达浦生的主要教育实践达浦生的教育实践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年),他创办了六合广益小学,该校是我国最早的新式回民学校之一。1898年北京发生戊戌变法,进步学者…  相似文献   

10.
黄亮亮 《中国宗教》2022,(12):54-55
为深入研究山东地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更好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11月12日,由山东省民族宗教研究会、山东省宗教事务联络中心、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济南市伊斯兰教协会联合举办的“伊儒会通”山东实践研讨会在济南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伊斯兰教界的10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正伊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自觉与儒家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沟通与交融,内容涉及哲学、修养和习俗等诸多领域,其中哲学层面的"心性会通"和道德层面的"修养会通"是核心内容。实际上,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与儒释道等各家思想文化的全面会通,只因伊斯兰教与儒家之间的会通是基础和重点,所以被称为"伊儒会通"。  相似文献   

12.
马成明 《中国宗教》2019,(10):80-81
近年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宗教中国化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各界围绕宗教中国化义理、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如何实践宗教中国化之路等话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是历史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化加剧过程中社会思想相互交融的积极主动回应。2019年6月,高占福研究员和敏俊卿博士共同完成的《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一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近20万字,内容上在宏观概述了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与实践后,从7个部分具体展开论述,包括: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历代中央政府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伊斯兰教育和思想文化的中国化、伊斯兰建筑与礼仪习俗的中国化、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经验以及新时期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显然,这是一本系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论述著作,既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13.
正伊儒会通即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会贯通,其范围涵盖了思想理念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涵也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等诸多层次。余振贵认为:"‘伊儒会通’(或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与儒教(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等。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原任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现任伊朗海外文化教育局执行主席马赫达维·波尔先生,以私人身份来华访问并于2004年4月9日上午来中国伊协,拜会了陈广元会长。陈会长对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国伊协致力于保持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好和平的真精神;致力于培养伊玛目和穆斯林人才。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成立50年来,培养了大量人才。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编写适合于经学院教学的教材。相信教材编出后,对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工作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中国有2000多万穆斯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陈会长还说:当前伊斯兰教受到许多曲解,全世…  相似文献   

15.
<正>伊斯兰教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今天研究和实践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顺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伊斯兰教继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愿望。一、伊斯兰教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研究伊斯兰教基本原理,适应中国穆斯林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由此将会赋予中国伊斯兰教更强大的生命力。要认识到伊斯兰教发展的时代性,穆斯林信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佳 《中国宗教》2018,(11):72-73
定州清真寺《重建礼拜寺记》的碑文说明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自觉强调政治认同、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积极吸纳中华文化。定州清真寺《重建礼拜寺记》碑,作为中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印证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诸多特点及传统的形成,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为做好新疆伊斯兰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12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提出明确要求,为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尝试梳理新疆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与成效,并对今后如何深化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的纽带。维吾尔族作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历史上,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不仅是维吾尔族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推动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伊斯兰教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儒诠经、遵教随俗"的中国化经验。京津冀伊斯兰教以经堂教育、经师劝诫与汉文著述促进了本土化的思想构建,以皓首穷经、私塾教育和经外五艺推动了区域特色的文化融合。在近代转型中,京津冀穆斯林积极拥护共和与法治,投身抗日救亡推动伊斯兰教更为深入地走中国化之路。当前,京津冀伊斯兰教界应继承历史传统,在新时代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探索建立健全适合我国伊斯兰教教务方面的规章制度,是提升伊斯兰教界自我管理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建立日臻完善的教务制度,对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国伊协引领垂范中国伊协作为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党和政府在伊斯兰教界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法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实,宗教工作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由政策调整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