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 -交融 :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 (PhilosophicalEngagement:Davidson’sPhilosophyandChinesePhilosophy)于 2 0 0 4年 6月 8日— 6月 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 (MichaelKrausz)教授表示 ,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 ,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一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v and Chinese Philosophv)于2004年6月8日—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Michael Krausz)教授表示,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加强比较医学研究促进中西医学发展──全国第二届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医学与哲学杂志社(116013)王宝瑞继广州全国第一届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之后,全国第二届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4月1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收到来...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首次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2月18-20日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94名代表参与了会议。大会主题"加强跨学科合作,开辟我国语言哲学研究新局面"顺应了当代科研"跨学科"这一最新趋势。长期以来,外语界和哲学界交流甚少,本次会议为打破这一局面做出了良好的尝试和努力。会议围绕着如下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经典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 ,随着西方诠释学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日益深入 ,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一度被学界遗忘的中国传统经学重新回到当代学术研究的理论视野中 ,“经典诠释学”研究正在形成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新方向。时下汉语哲学界的诠释学研究 ,大致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理论向度 :一是对西方诠释学的介绍和研究 ,以洪汉鼎先生对西方诠释学原典的辶多 译和诠释学理论的研究为代表 ;二是着眼于中西诠释传统的比较 ,充分吸收中西哲学各派的理论资源 ,创立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诠释理论 ,以成中英先生倡导的“本体诠释学”为代表 ;三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1~3日,“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比利时、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120多人与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冯契哲学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会学者首先对冯契先生的高尚人格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冯契先生在中国当代哲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全兴教授指出,冯契先生…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25~27日,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协办的"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28篇,现就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着久远的经典诠释的传统,虽然它与西方诠释学的内涵有所差异,但通过解经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却是中国先哲的传统。如何借鉴西方诠释学的方法开展中国经典诠释研究,弘扬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思想智慧,从而深化和拓展中国哲学研究,让传统经典成为学术理论创新和人类智慧的源头活水,这是当今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它颇受学术界的关注。2005年12月15至20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王弼与郭象———经典诠释与哲学体系之建构国际会议暨郭象著作研读会”就反映了学术界对以上课题而进行的新思考。在中…  相似文献   

9.
2004 年 12 月 10 日至 14 日,第二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与美国旧金山市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年青学者共 38 名,分别来自中国大陆、美国、英国及法国的大学和研究院。会议共收到论文 38 篇,内容涉及基督教信徒的探究、基督教与社会服务事业、基督教与少数民族、基督教与中华文化、基督教教案研究、基督教神学探讨等诸多论题。关于基督教信徒的探究。福建师范大学翁伟志的《福州美以美会早…  相似文献   

10.
由华南师范大学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于1999年1月4日至8日在深圳召开。与会学者认为,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顾并展望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进行相应的中西对比、交流,意义深远。会议内容分为三个专题。一、文化与发展南京大学哲...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psychoanalysis is viewed as a method in opposition to the reigning spirit of our age with its demands for fast and measurable results. The concept ?the psychoanalytic room”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grasp the uniqueness of psychoanalysis and how it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what is ordinarily held to be included under the category of work. The psychoanalytic room is explored in both a concrete and metaphoric sense and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concept of time, reality, Ogden's concept of the analytic third, and, inspired by Winnicott, children's play. The playroom of the child and its similarity with the analytic room is illustrated by the book ?Benny's Bathtub” by the Danish author Flemming Kvist Møller.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康德伦理学的精髓可以表述为,由于在直觉中获得了道德本体,所以特别有助于产生最清晰的道德概念;由于借助最纯粹的先验分析把它叙述出来,所以它才成为禽兽与异化的生命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的“铁门槛”。与中国的儒家伦理学相比,康德伦理学由于是用文明时代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复活了人类在轴心时代最高形态的精神生命,因此,它无疑是人类精神哲学中最高的本体论,对于中国儒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批判性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Abstract

McDowell and Merleau-Ponty share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a certain Cartesian picture of the mind.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in question nothing which properly belongs to subjectivity can be hidden to the subject herself. Nevertheless there is a striking asymmetry in how the two philosophers portray the problematic consequences of such a picture. They can seem to offer exact opposite views of these consequences, which, given the almost iden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ansparency claim, is puzzling. I argue that a closer look at the prima facie puzzling asymmetry dissolves the apparent disagreement and reveals a deeper agreement concerning both the nature and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s haunting the Cartesian picture in question. Both McDowell and Merleau-Ponty argue that on the picture of the relation of between mind and world in question, we lose our grip on the very idea of a perceptual appearance. Furthermore, the two authors regard a certain conception of nature as conceived in the image of science, as one of the crucial elements in making the picture of the mind in question look attractive.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Zwingli's vision of heaven in Exposition of the Faith (1531), published by Bullinger in 1536, included several named heathen. This provoked Luther's accusation in 1544 that Zwingli was himself heathen. Bullinger defended Zwingli against this charge in 1545.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arguments used by Zwingli here and elsewhere and those that Bullinger used in his defence. It shows both the common ground between them and the differences,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election.  相似文献   

19.
杨寿堪 《哲学动态》2001,1(10):28-31
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 ,即哲学自身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哲学的本性至关重要。当我们反思半个世纪来我国哲学所走过道路的时候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哲学与政治关系始终没有很好解决 ,不是走向这个极端 ,就是出现另一个偏向。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对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缺乏真正了解所致。1   哲学 ,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研究两类问题 :一是客体 (自然界、人类社会 ) ;一是主体 (人自身 )。前者是关于世界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认识与改造世界 ;后者是关于人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人与…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concepts of the ideal proposed by two prominent Soviet Marxists: the contemplative concept (Lifshits) and that based on the activity approach (Ilyenkov). The former derives the ideal, along with man himself, from nature and the latter derives the ideal from the dialectics of labour which generates man, his feelings and thoughts and the higher forms of cultural 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