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虚拟生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英健 《哲学动态》2006,1(7):24-29
关于人的生存问题研究,人们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它是阐释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如果把生存论的研究放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生成的网络时代这一语境下进行思考的话,我们便会发现,一种与人的现实生存不同的虚拟生存,正在演化为人类在当代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并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展开对其有意义的解答。一当代人生存方式的虚拟性对人的生存问题的追问,通常是在人的生存活动方式的意义上来进行的,它关心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人生存的具体表现,涉及到人怎样生存或者生存样式是怎样的等问题。所以,人们也经常在生存方式或存在…  相似文献   

2.
张志伟 《哲学研究》2022,(2):88-96+129
海德格尔哲学中有没有一种伦理学,构成了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存在与时间》为核心,通过分析此在、他人与常人之间的生存论关系,说明海德格尔关注的焦点不是人与人或者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规范,而是此在与存在之间的存在论关系;海德格尔关于此在之沉沦的分析实际上颠覆了日常生活的伦理规范,凸显了此在作为具有“向来我属性”的“去存在”的在者,归根结底是朝向可能性的存在。因此,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既不可能为沉沦的常人世界“背书”,也不太可能为现存的伦理学奠基,他所说的“源始的伦理学”不是伦理学而是“基础存在论”。我们可以基于任何一种伦理学的立场评价和批评海德格尔哲学,但是海德格尔哲学本身并不导向一种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生存论研究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来关于生存论研究的各种批评意见中,人们对于在今日中国开展生存论研究、特别是将生存论引入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感到不好理解。这里面存在一些基本的误会,需要恰当申说。更重要的是,问题还关涉到生存论研究的反思与深化。故专作此文,以就教于方家。一、当代哲学生存论兴起的学理缘由生存论并不是现代存在主义或生存主义的专利,它既源于古老的生成论思想,也源于最早的哲学存在观念。但是,生存论一开始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领域,而是杂陈、潜居于各种自然主义哲学及其文化系统中,并且连同生成论传统一起,逐渐被裹挟和淹没于实体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造成的革命变革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这一变革的实质就在于 ,它使哲学发生了“生存论转向” ,即使哲学关注的焦点从超验世界转向“感性世界” ,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 ,从“寻求最高原因”转向探究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消除人的生存的异化状态 ,从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马克思语 )。这样 ,马克思哲学便终结了“形而上学” ,使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形态转向生存论形态 ,从而展示了一个新的思想地平线。我在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认识·图式·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所论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学科背景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理解和解释的问题。把它们编在一起,并由此为契机开设“关于理解和解释问题的探讨”这个专栏,主要是考虑到:从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趋势看,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出现的共同性问题,往往正是哲学寻求新的突破的关节点。象理解和解释这样的问题,是当代不少哲学流派和各有关科学部门已经在研究或正在探讨的问题,而我们的研究却很不够。它涉及到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系列不容回避的问题,如怎样理解文化传统在认识和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科学地评价解释学、文艺上的“接受理论”等学说的方法论意义,如何科学地解决理解和解释中的客观性问题以避免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怀疑论等等的歧途,以及关于语言、符号的哲学问题(如符号、意义和对象三者关系)等等。实际上,不同哲学流派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都或明或暗地有自己的哲学立场和前提。密切联系当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新趋向、新特点,科学地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无疑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使之更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本刊欢迎大家充分利用这个专栏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可视为一种“生命哲学”或“生存哲学”,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存结构”或“生命结构”,而这种生命结构本质上又体现为阴阳结构.阴阳结构或阴阳范畴,从其内容来看,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同时也是我们的心灵境界,体现了一种生命关怀或“生命忧患”意识;从其形式方面来看,则是一种“结构思维”方法。当今人类面临着许许多多紧迫的世界性、全球性问题,以《周易》哲学为代表的中国生命结构哲学或许能够给我们以相当的启示.答案就是;多元一体,共存互补。  相似文献   

7.
尚杰 《哲学动态》2002,(12):36-39
所谓“心理国情”指一个民族精神的潜在特质 :一方面 ,它构成了不同民族精神风貌实质上的差异 ;另一方面 ,这里的所谓“精神”指的并不是在“明”的意义上而言 ,比如它不是学院意义上的“理性”或者“哲学”精神 ,也不是成文的东西 ,诸如法或者制度 ,而是指精神活动“暗”的或潜在的方面 ,即人的“内心动作”。显然 ,这样的界定不太合乎我们的学术思考习惯 ,因为当我们谈到“精神”时 ,往往只是从纯粹哲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无形中的界限 ,一套学术话语。而我们的讨论则试图把精神引导到我们的思考习惯之外。所谓“启蒙” ,就…  相似文献   

8.
<正> 对理学心性哲学的偏见,由来已久。清代许多儒者直斥之为“心性空谈”,这种观点一直影响于许多现代学者。而近40年来我们写中国哲学史,习惯于将其分成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伦理学、政治观、历史观等几大块,其中人性论是一个较窄的观念,我们通常冠以“地主阶级的人性论”、“抽象的人性论”等等予以否定。而历史上所说的心性论是一个涵盖很宽的观念,它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伦理学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本文侧重从广义的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朱熹心性哲学的范畴定位,这对心性问题的深入思考,或许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分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哲学的一般性质分析哲学的观点一般地说,分析哲学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各种现代哲学的总称。但是,它并不是有关语言学的东西。它时常被人认为是方法,而不是综合性的哲学体系。这意味着分析哲学的课题在于探讨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批判形而上学。在分析哲学看来,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形而上学的争论和错误的根源都在于语言的误用。因而,“以语言逻辑分析克服形而上学”,就成了分析哲学的主题。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们的大多数问题和命题的来由是我们不理解我们的语言逻辑。”因此,“哲学的目的是思想的逻辑净化”。也就是说,“一切哲学都是语言的批判”。可以说,他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幽灵——对所谓马克思生存论的一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其中马克思的“生存论”研究颇为引人注目。围绕着能否将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相联系的问题,哲学界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提出这一思想,但“这一构想是我们结合整个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问题,从马克思哲学中解读出来的并且也属于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的理论结构”(邹诗鹏,2001年);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哲学变革的最根本的方面,正在于启动并引导了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另一派则认为,以生存论来解读马克思哲学,实际上“使对问题的讨论偏离历史的真相,把性质完全不同的东…  相似文献   

11.
生存哲学:中国语境及其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来 《哲学动态》2001,(1):11-15
一、“生存哲学”的具体性和现实性西方哲学自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人以来 ,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理论转向 ,即从传统知识论哲学形态向现代生存论哲学形态的转向 ,受此促动 ,近年来在我国哲学界不少学者笔下 ,“生存”、“生存论”、“生存哲学”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 ,稍加分析 ,人们不难发现这些概念后面所蕴含的深层动机和良苦用心 ,那就是通过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摆脱长期以来对于哲学的传统理解范式 ,并立足于现代哲学去重新阐释哲学本性和解答哲学问题。但是 ,谈论“生存哲学” ,最要紧的不是引介西方理论和建构哲学形态 ,相反 ,…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一种职业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种普遍的观念 ,认为哲学思考的是“形而上”的事物 ,它不能直接生产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不具有实用价值。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看作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认为哲学家应当拥有一定的财富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与私人利益无关的工作 ,等等。照此推论 ,既然哲学与私人利益无关 ,那么 ,它就不是一种职业 ,就不能把哲学当作一种职业来追求 ,因为它无法满足生存。说哲学不具有实用价值不会有太大的歧义 ,但如果认为哲学不是一种职业却似乎经不起推敲 :一方面 ,现实中不乏有把哲学当作职业或谋生手段来追求的人 :对于许多哲学家、特别是现代的一些…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我们中的一个曾经提出开展马克思主义行为科学的研究,并构筑了马克思主义行为科学体系。这里,行为科学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十大部门之一提出来的。“社会论”(或称“行为哲学”)是行为科学整个学科的哲学概括。几年来,我们对这一门哲学学科又有些思考,现在写成这篇文字,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4.
对那些不清楚拉丁美洲思想特殊发展的人来说,拉丁美洲哲学是否存在是他们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存在拉美哲学这种东西吗?”或者“所指的拉美哲学是什么意思?”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哲学一般地讲并不限定是属于哪种民族和文化的。即使用这样限定的话,一般也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即“拉丁美洲”,这种限定。哲学一般认为是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华南师大哲学所联合举办的西欧中世纪哲学讨论会,于10月下旬在广东召开。来自全国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出版社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具体提出并讨论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中世纪哲学的历史范围如何划分,通常所说的“黑暗时期”是指哪一阶段;(2)中世纪哲学包括许多基本内容(如两个世界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科学与神学等等),其中贯穿的主要问题或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是早就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现代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 ,也是导致人类面临愈来愈复杂棘手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时代。正是基于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发展观念和模式的反省 ,基于对更具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样式的寻求 ,同时也是基于对西方生存主义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与超越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生存论转向”的趋势。这一学术趋势在 2 0 0 1年 1 0月 1 9- 2 1日于武汉举行的“生存与发展”全国哲学研讨会上得到了集中反映。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来自…  相似文献   

17.
论死亡作用于生存状态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作用于生存状态是死亡的意义所在。海德格尔指出:“死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须从生存论上加以领会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意义与众不同,还有待进一步予以界说。”(海德格尔,第289页)我们在这里所领会的死亡的意义,主要不是从生理学生物学的角度,而是从生存论或生存状态的角度。对死亡意义的生存论分析有一种学理上的优先性。什么叫做人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即本人或他人的在世方式。不同的思想意识可能形成不同的在世方式,如儒家影响下的入世方式、道家影响下的出世方式等。无论哪种在世方式,都会深深地受到死亡的制约。因此,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其一 ,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或者更为明确地说 ,能否离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解释哲学的“世界观理论” ?其二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人站在“世界”之…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没有比生命再大的问题了。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讲这样大的问题,恐怕只能是些结论性的话,这一点想先请各位原谅。我们普通所说的“生命”,从出生开始到死亡为止。有着生命,也就是活着,这是从自然方面所说的肉体上的生命。这是眼所能见的生命。但是能使我们作为人而生存,使每个人能生存的原因,它的起源,则是眼所见不到的。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重人贵生”的宗教 ,其论涉“生命”的义理极为丰富多彩 ,是道教学中最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成就 ,是人类“生命学”园地的奇葩。从道祖老子著《道德经》 ,揭示宇宙生存论及长生久视之道 ,尔后历代道教祖师 ,皆宗仰而阐发之 ,成就了道教“重人贵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生命学体系 ,或曰养生文化。代代传承发扬 ,成为有东方智慧之光的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一、道教如何认识生命 ,亦即何谓生命 ?这里所说的“生命” ,不是泛指一切生物体 ,而仅指人体生命。据我所知 ,历来“对生命”的解释 ,有着不少说法。如 :具有肉体、精神、灵魂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