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是早就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现代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 ,也是导致人类面临愈来愈复杂棘手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时代。正是基于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发展观念和模式的反省 ,基于对更具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样式的寻求 ,同时也是基于对西方生存主义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与超越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生存论转向”的趋势。这一学术趋势在 2 0 0 1年 1 0月 1 9- 2 1日于武汉举行的“生存与发展”全国哲学研讨会上得到了集中反映。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来自…  相似文献   

2.
赖乔先生的《关于WillezurMacht的汉译》(《哲学译丛》 2 0 0 1年第 1期 ,以下简称“赖文”)一文对把WillezurMacht译为“权力意志”提出了质疑 ,并且得到了俞吾金先生的回应 (《也谈DerWillezurMacht的汉译》 ,《哲学译丛》 2 0 0  相似文献   

3.
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实践是当代哲学致思的一个基本趋向。但到目前为止 ,这一趋向在国内哲学界主要还只是表现在“元哲学”的层面上 ,只是以不同方式肯定了克服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现代实践哲学的必要性 ,至于这种哲学作为理论应该如何“操作” ,则尚未见有深入涉及者。徐长福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年版。以下凡引该书只注明页码 )不仅自觉立足于现代实践哲学的立场之上 ,而且主要着眼于实践哲学的“操作”层面 ,用作者的话说 ,是在从事一种具有“个别性取向的实践哲学” (第 2 8页 )。…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译名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的“ontology”一词在我国迄今多译为“本体论”。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有关“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它涉及到哲学的根本问题。但是,所谓“本体论”到底应包括哪些含义,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不仅国内,而且国外哲学界也众说纷纭。因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直截了当地说:“本体论”一词“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  相似文献   

5.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时代”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哲学研究》编辑部以及山东省内的约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周穗明同志在《也谈“自由自觉的活动”》(载《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0期)一文中,对我曾经论及同一问题时阐发的观点(参看拙文《应当怎样理解“自由自觉的活动”》,载《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读后,觉得有必要对提出商榷的问题再作一番研讨。一、“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象化劳动”周穗明同志在文章中说,我的失误的“关键”在于:“把‘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源头或可上溯到临世于殷周之际的《周易》 ,那被用于吉凶贞问的筮卦所默示的乃是人对“命”的究竟的眷注。肇自老子、孔子 ,哲学的旨趣转而辐辏于“道”———它意味着以价值自觉为枢机的人生境界在中国人这里的开悟。由“命”而“道”的演递 ,略相当于苏格拉底前后古希腊哲学的变迁 (见拙文 )。敞开这段哲学的史迹 ,这脱不开中西比勘的考辨也正关联着如此的却之不去的人文话题 :人成其为人 ,其心灵祈向何以总会有形而上的一度。一、“一”与“多”哲学的慧眼在于从“多”中窥出“一”来 ,它搜求着的始终是一以贯之于森然万象的生…  相似文献   

8.
发展有益于人的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学术讨论会述要徐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1997年2月,《自然》杂志报道英国爱丁堡罗林研究所以羊的已分化了的体细胞,经过去分化,成功地培养出“克隆羊”多利。这是生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9.
由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与哲学系共同主办的 2 0 0 0年“新世纪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9月 9至 10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芬兰等国内外 2 0多所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的专家学者 ,以及《光明日报》等报刊的编辑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6月 9日《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在济南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学术讨论会 ,3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如何实现它的价值等问题展开了讨论。1 从现实问题出发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审查报告”中,认为“中国哲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作普通的哲学问题”来对待,同时“把欧洲的论理当作普通的论理”来对待;另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当作中国国学中之一种特别学问”来对待,同时把欧洲论理学当成一种“特别的”而非“普通的”论理学来对待。第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在中国的哲学史”,第二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中国哲学的史”。如果按照第二种写法去写,则有两个根本的设定:欧洲的哲学不是普世哲学,而只是诸多哲学之一种;欧洲的论理不是普世论理,…  相似文献   

12.
自 2 0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西学东渐之风日渐其盛。英美实证主义传统及其语言分析之方法 ,多为国内学人所识 ;而德国哲学的思辨传统 ,也为人耳熟能详。“欧风美雨” ,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 ,普降至全球化时代的神州大地。然而 ,反观2 0多年来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 ,惟独法兰西民族的哲学思想 ,姗姗来迟。值此之际 ,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尚杰先生所著的法国哲学研究一书《归隐之路——— 2 0世纪法国哲学的踪迹》(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 )。该书被收入了叶秀山先生主编的“纯粹哲学丛书” ,是一本国内同仁值得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我所承担的国家课题的结题成果,诸葛婴同志看到后写了书评《勇气与眼光》,(见《哲学研究》1998年第12期,下简称诸文人诸文主要是对我曾经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有不同看法。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值得欢迎的。然而,诸文所提出的问题、对本人的指责及其该文自身的严重失误,我觉得都有必要给予回答,且愿借此机会请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关于“马克思的箴言”诸文大段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64-265页的话,意在指责本人“不去考察原意,应该说有点儿戏”。这里有个问题:假若作者真的“仔细…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哲学和文化的聚焦点 ,往往在一种语言现象背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容。本文试从哲学和语源学的角度对《论语》等先秦经典著作中的“取譬”现象作一梳理 ,同时以动词“是”为焦点对西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作一研究 ,然后对二者作一番文化学考察。一、“取譬”何谓“取譬” ?《论语·雍也》有言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成现代汉语即 :能够处处以自己作比喻 ,可称得上实践仁德的方法。许慎《说文解字》 :“譬 ,谕也。”故“取譬”就是“以什么作比喻”之意。考《论语》语及“取譬”者另有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  相似文献   

15.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究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什么位置,这一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孙正聿先生所发表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孙文)一文,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的思想主旨,即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当“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不是研究对象时,才具有“新世界观”意义,在此之外并不存在“某种抽象的另一个世界观”。孙先生试图通过前提性、基础性问题的突破而走出哲学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在多次拜读深受启发与教益之余,感到有一些疑点,在此提出来向孙先生请教。1.怎样…  相似文献   

17.
梁小岚 《哲学分析》2024,(1):48-58+196
“面相观看”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同样包含着一种“面相观看”的维度,即对于模棱两可式的图画——奈克方块的研究。为此,维特根斯坦给出了看到“两个不同事实”的解答。以“投影规则”的角度重新解读奈克方块问题,去展示《逻辑哲学论》中的投影规则如何在中期哲学的探索中转变为更为普遍的投影概念。此概念在维特根斯坦中后期哲学中对“面相观看”的讨论举足轻重。因此,对作为一座桥梁的“投影规则”如何连接起《逻辑哲学论》中的奈克方块问题与“面相观看”问题的分析,可以看作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之间存在连续性的内在例证。  相似文献   

18.
“无立场的思想”可能吗?──评一种“新”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当代际遇,再一次使人们追问哲学的合法性。但究竟以什么作为哲学合法性的判据,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近年来,赵汀阳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试图对已有哲学进行“一种整体性的改变”(赵汀阳:《自述》,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亦即“把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变成另一种东西”(赵汀阳:《存在就是做事》,载《天涯})1997年第1期),从而结束一切旧哲学。在他看来,“旧概念的哲学”或“经典哲学”的缺陷主要有二:一是“无用”,即“旧哲学(西方哲学或以西方哲学为思维模式的哲学)一直未能成为真正有用的思想”以…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早期的哲学革命”张奎良同志在《试论马克思以入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张文”)中说:“马克思早期的哲学革命,中期《资本论》所达到的新的制高点,晚期唯物史观的新升华,都是以深化对人的正确理解为契机实现的”,这是“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果真如此,“马克思早期的哲学革命”就是假的。因为即使不顾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数百年的人道主义史,在他以前的费尔巴哈就高举人本主义的大旗,总不能否定。所以马克思在1844年写的《神圣家族》也打着“真正人道主义”的旗号,已不可…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政治哲学”课题组、北京市哲学学会中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河北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政治哲学研讨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出版座谈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2 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召开 ,2 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书是周桂钿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 ,2 0 0 1年 7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对此书的讨论中 ,张立文教授、钱逊教授等认为 ,虽然有关政治思想史方面的书中多有提到传统政治哲学 ,但都不够系统 ,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