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脉是密宗修行最重要的生命脉,黄道为道家内丹究竟成就之要道。本文对陈健民先生所著《中黄督脊辨》就中脉与黄道关系的辨析,从道家内丹学角度提出了不同看法。通过对中脉与黄道的具体位置、密宗与内丹学所持见地在因位和果位上的比较,得出了内丹学中的黄道就是密宗之中脉的结论;并指出黄道(中脉)是人人具有的,通过对生命规律的把握可以使之开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3)
正本刊讯美国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10点,著名国学家叶曼居士在洛杉矶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03岁。叶曼,女,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省。幼承庭训,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旅居美国洛杉矶期间,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3.
袁俊伟 《法音》2020,(2):41-45
印光大师(1862-1940),终生弘扬净土法门,自行化他,晚年指导兴建了苏州灵岩山寺,使之成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且大力主持创办弘化社,刻印流通广大善书,使之成为佛教公益事业典范。从中国佛教史而论,他被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为净土宗集大成者。同处民国佛教界,他又同虚云和尚、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净土因弥陀净土信仰及称名念佛的修行法门,普利三根,修行简捷,在民间赢得了广大信众,成为了中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一支宗派。  相似文献   

4.
略论佛教“气功”(二)◇陈星桥(二)佛教“气功”的基本理论如前所述,佛教修行可以用戒定慧三学来概括,若就与气功关系比较密切的当属定学。定即禅定。禅是梵语之略,义译静虑、思惟修,包括止与观两个方面,故止观常被作为禅定的别称。《大乘义章》解释说:“止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印度佛教金刚乘成就师坎诃巴的生平传说,并通过其《双行诗库》和修行诗,分析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教派归属,最后评价了他的佛教史地位,并讨论了佛教金刚乘与印度教湿婆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运用判教的方式圆融了佛教经典的各种教理,形成了天台、华严两大教理思想体系。中国佛教认为各种修行方法都不过是安心、明心、开悟的方便,从而实现了修行方法上的圆融。中国佛教用“格义”、“比附”、“会通”的办法,与儒道两家相互圆融,在中华文化结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从“不敬王者”到“礼拜君亲”,从“乞食分卫”到“农禅并重”,佛教终于融入了中土世俗社会生活之中,取得了僧俗之间的圆融和谐。当代人间佛教发展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以圆融的智慧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其他宗教和平相处,积极契合当代众生的根性。  相似文献   

7.
佛教慈善事业是大乘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大乘佛教福慧双修的理论,强调修福是第一位的修行。一个人只有满足了物质生活的最低需求(福报),才能追求精神需求(智慧)。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在2000多年的发展史上,始终强调福慧双修的信仰特色。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6,(1)
正所有宗教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修行方式。基督教的灵修与佛教的禅修就是这两个世界性宗教分别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两种特别重要的修行方式,并分别构成其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修行方式在远离世俗、默念信仰的神灵、追求心灵的清净与生命解脱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宗教的修行方式、修行目标和宗教体验等角度对这两种修行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既可以解读基督教灵修与佛教禅修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由于对佛教采取严格控制的政策,致使佛教的发展大为衰退,特别是佛教义学,基本没有多大的发展。由此,学者们对明代佛教的研究,涉猎较少。最近,台湾学者陈玉女先生的《明代的佛教与社会》的出版(北  相似文献   

10.
近代著名道教学家、仙道养生学家陈撄宁先生,1958年至1969年曾在白云观工作。其间,他对中国道教及白云观多有建树,功不可没,特略志之。 陈撄宁,祖籍安徽怀远县洪镇乡新陈梗,世居安庆苏家巷,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幼习儒业,稍长下科应试,中秀才。清末废科举,考入左宗棠创办的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就读。因患痨疾,医生束手,不甘待毙,乃辍学改习中医,进而研习我国古传仙道养生功法以自救,果获痊愈。遂坚定信心,从我国仙道中发掘养生、健民、济世之术,以强我中华民族。他遍访道家名山,寻师求教;遍读道经,深探奥旨;创办《扬…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网络中佛教僧人的修行活动,选择其中最基本的两项——化缘和持戒作为考察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网络对僧人修行的实际影响,分析网络化修行中僧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保证佛教在僧人网络化修行中能够实现出世修禅悟道的宗教性与入世弘法利生的社会性双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6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以后,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更是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圣德太子(574-622年)自幼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精通中国文化,在其推行的  相似文献   

13.
积善成佛化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四句偈。此四句偈以其经戒具足的特性,历来被佛教视为修行的根本道谛。其所开示的由去恶行善到治心净意再到证得菩提的修行路径,与生活禅的修行路径若合符节。去恶行善因以也是生活禅最基础的修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华严经典在华翻译发端于东汉,而后单品经与集成经并行、经与论并译。最初由西方来华僧人担任主译,精通梵语的汉人为其襄助,后逐渐形成官方译场。翻译的方法主要由"音译"转变为"意译"。华严典籍的早期翻译历程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大乘佛教中菩萨信仰的逐渐兴起及其在判教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华严经典的早期翻译史是中国佛教经典翻译史的典型,彰显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5.
普正 《法音》2005,(10):51-52
本刊讯 应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邀请,以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明法师为团长、湖北省佛教协会法霞法师为副团长、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副主任普正法师为秘书长的第四届中国佛教赴韩修行体验团.于9月5日至14日,赴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体验修行活动并访问了韩国佛教主要宗派和寺院。  相似文献   

16.
依正 《法音》2000,(2):30-31
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佛协国际部的精心组织下,中国佛教赴韩修行体验团一行13人,于1999年11月21日至12月3日参访韩国曹溪宗,体验韩国佛教的修行生活,谱写了中韩佛教友好交往的新篇章。一、基本情况中国佛教赴韩修行体验团,由山西省佛协副会长、五台山碧山寺住持妙江法师任团长,湖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觉空法师、武昌佛学院教务长依正法师任副团长,共有13名法师,其中山西4名、湖南4名、湖北5名,年龄最大65岁、最小26岁,都在各自寺院、佛协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修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当今学者对大手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深层心理分析和佛教唯识学理论,对《大乘要道密集》中所见之大手印修行,以及由此涉及的一般直面自性的佛教心地法门修行,尝试作出心理学的解读,指出大手印修行的关键是引发心识自体分的凸现,达到心识的自证自知。  相似文献   

18.
公元七至九世纪期间,由六祖惠能(公元638—713年)开始的中国佛教南宗禅,在禅学乃至整个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完成了一次重大变革。南宗作为对以往禅学即佛教特有的宗教修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批判继承者,其革新的宗教修行实践形式及其宗教修行方法的特质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提供充分的解答,而且至今还存留着一些模糊笼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23,(12):8-8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2023年11月20日至24日,第十二次中韩佛教体验修行在广东省河源市燕岩六祖古寺举行,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组织曹溪宗、天台宗、真觉宗、太古宗等9个宗派共24人参加活动。中韩两国僧团共同禅修、交流书法艺术、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期加深彼此交流互鉴。本次中韩佛教体验修行为期5天,  相似文献   

20.
华程 《佛教文化》2013,(4):72-77
“我们做爱心社就是让社会大众认同佛教,身教胜于言教。当然这也是在落实佛教的慈悲精神。很多人觉得只有打坐念经才是修行。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修行,我们要在每个人的心中建一座宏伟的大雄宝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